APP下载

从《孙子兵法》角度读《伤寒论》

2017-11-0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中医文献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兵法少阴承气汤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王志敏 朱生樑△

从《孙子兵法》角度读《伤寒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

王志敏朱生樑△

兵法与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古人哲学思辨内涵。孙武被誉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经”和“武经之冠”,张仲景被誉为“医圣”,《伤寒论》被誉为“医书之祖”,用药如用兵,通过辨证中的虚实真假、治法中的从治反治、因时制宜等九个方面,解读《伤寒论》与《孙子兵法》中的某些谋略间的相通性。

伤寒论 孙子兵法 解读

清代医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篇中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医学和兵法之间的确有诸多相似之处:兵法讲敌我之势,医术讲正邪之变;兵法讲攻守谋略,医术讲补泻之机;兵法讲三才之法,医术讲三因制宜;兵法讲全局观点,医术讲整体治疗等等。兵法变化无穷,军情瞬息万变,临床情况万千,病情症状各异,《孙子兵法》与《伤寒论》两本书之中相关之处非常多,所以,本文姑且从以下九个方面试作一论述,抛砖以期引玉。

《伤寒论》与《孙子兵法》

1.因利制权,因势利导

《孙子兵法·始计篇》载:“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意思是造成对我方有利的态势,辅助对外的军事行动。态势,即是依凭有利于自己的原则,灵活机变,掌握战场的主动权。[1]《黄帝内经》中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在《伤寒论》中,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伤寒论》第256条载:“脉

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仲景治疗宿食,多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停滞于上,泛泛欲吐,用吐法, 比如瓜蒂散证是阳明中风,寒结胸中的痞证,病位在上焦,用吐法以祛除胸中寒痰,宽胸畅膈。停滞在下,常伴腹满,腹痛,脉滑数,用大承气汤推陈致新。[2]病在下焦寒水不化,膀胱气化失司,水饮停积,则用利水逐饮的方法使得水饮从小便泻出,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等。下焦蓄血,少腹瘀血阻滞,用活血通腑、破血逐瘀的方法祛瘀止痛,如核桃承气汤证、抵挡汤证、下瘀血汤证等。

2.断敌守疆,已病防变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先安未受邪之地,固我军防,使敌知难而退。《九变篇》载:“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伤寒论》第8条载:“太阳病……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针足阳明,使其经气旺盛,防止疾病传变。后世温病三焦传变中,也要先防肝肾之阴损伤,邪入下焦。此即《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所说:“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岩疆也。”

3.判断虚实,诊断疗法

《伤寒论》第203条载:“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内,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腹满不能食也。……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这是一种诊断性治疗,即用服用小承气汤来判断病人有无阳明腑实证,病人六七天没有大便,想要知道有没有燥屎,先少量服用小承气汤,服下后,如果有矢气,那么就是阳明腑实证,可以用承气汤攻下,如果不转矢气,大便初硬后溏,就说明是脾胃气虚证,不能攻下,攻下就会伤脾胃之气,造成腹部胀满,食欲不振。这种方法如同《孙子兵法·虚实篇》中所说“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即通过小型交锋,来了解敌人兵力的虚实强弱,确定用兵策略。

4.明辨真假,攻补得宜

《孙子兵法·军争篇》载:“佯北勿从,饵兵勿食。”即指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诱兵不要加以理睬。[1]对方做出假的声势,要明辨对方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在临床上,病情有时也会以一种假象出现,这时就要根据其他的症状表现来综合判断,明辨寒热真假。比如《伤寒论》第333条载:“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病人临床表现为脉迟,腹中冷,不能食,仲师解释为“脉迟为寒”,本是少阴虚寒证,应该用温阳的方法,但是却误诊为热证,“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清热之后,阳衰更甚,病情危重,病人本胃寒不能食,但忽然出现了能进食,这是“除中”,即平常所说的“回光返照”,病人病情很快就会恶化,甚至死亡,这时应该急予“四逆辈”,如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等回阳救逆,不能误以为是病情好转的表现。第317条“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其机理是:下焦真阳不足,不能温暖脾土,水谷不分,故而下利清谷;脾主四肢,阳气不达四末,故而四肢厥冷;阴盛格阳,阳气外浮于表,故而表现为身热。是里真寒,外假热,这是病情危重的一种表现,阴寒极盛,阳气将脱,故用通脉四逆汤回阳救逆,汗出预示着虚阳将脱,不能误认为是表证或者热证。

5.将计就计,从性反治

《孙子兵法·用间篇》载:“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兵法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是用间谍,孙武总结了五种间谍,其中一种是“因间”,即利用敌人的同乡做间谍。在中医学中,治疗方法也有相似的策略,即在阴阳格拒之时,用少量的与病性相同之药作为“引导”,防止阴阳格拒太过,两不相容,拒不受药。如《伤寒论》第315条载:“少阴病,……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这一条是说少阴阳虚厥逆证,患者下利不止,阳气衰惫,四肢厥冷,甚至已经摸不到脉,是亡阳证,急当治以回阳救逆,方用“四逆辈”,但是在白通汤中附子、葱白、干姜三味温阳通脉药物的基础上却加用少量寒凉的猪胆汁,是为了防止大寒之体拒不受药,所以先用寒凉的药物顺从病性,再图施治,这里的猪胆汁就如同兵法中所谓的“因间”。

兵法中还有一种反间计,“反间”是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有些类似于临床上的反治之法。反治之法,又名从治,即对于病机与症状不相符者,顺从症状,针对病机用药,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张介宾注曰:“以寒治热,以热治寒,逆其病者,谓之正治。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从其病者,谓之反治。”比如真热假寒证,对方是热证,以寒象迷惑我,这里的寒象就如同敌方间谍,那么我方将计就计,用对方的寒象来对敌,就好像用敌人的间谍来克制敌方一样,这是在识破了敌人的间谍策略,即明辨病情证型的基础上实施的。正如《医学源流论·用药如用兵》所说:“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6.相时而动,因时制宜

《孙子兵法》在论述“火攻”法时提到:“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是说在用火攻之时,需要借助天时的力量。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天时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在《伤寒论》中第9条载:“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第193条载:“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第272条载:“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第275条载:“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第291条载:“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第328条载:“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因为,在这些时候,正是本经经气旺盛之时,所以会扶助正气抗邪,病情减轻,此时用药,也会起到更加好的效果。

同理,临床上亦根据天时采用适当的治疗措施。如《黄帝内经》中提到针刺治疗在碰到月圆之时不用补法,月晦之时不用泻法。规律性发作的疾病在发病之前,正气尚强,邪气尚微时治疗,其效果要好于病发以后的治疗。现代实验研究也证实,补阳药早晨给药比晚上给药的效果强得多。[3]

正如《孙子兵法·军争篇》所说:“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7.攻敌仓廪,扶正我军

《孙子兵法·作战篇》载:“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籍秆一石,当吾二十石。”《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52条载:“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253条载:“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254条载:“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255条载:“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灼津伤液,会造成肝肾阴亏,病传下焦,所以仲景非常重视“存津液”,阳明腑实三急下之法,就是在阳明腑实已成,病势较重之时所施用的,正所谓“急下以存阴”。脾胃为仓廪之本,敌据仓廪,助长威势,我军攻敌之谷仓,削敌兵力,即相对地壮大了我军的力量,也阻止了敌人的进军脚步,所以攻敌仓廪,即是我军扶正之法。

8.兵无常法,因势而变

《孙子兵法·虚实篇》载:“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生死。”兵形像水一样,根据形势而变,恒动不居,没有固定的形态,所以要随形势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作战方法,才能应对各种变化而取得胜利。临床上病情亦是复杂多变,更应该明辨证型,灵活施治,这在《伤寒论》中多处可见。如第276条载:“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出现太阳表证时,当用解表法。第277条载:“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太阴病亦有少阴病,需以四逆汤类方温补脾肾。近贤祝味菊将太阴病与少阴病归为一类,认为二者均是正气抵抗不足,只是程度不同,正与“四逆辈”相合。第320条载:“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第321条载:“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第322条载:“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热化可见阳明腑实证,要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

在厥阴病篇中,亦可以看到多种他经之病。有太阳表证,如第327条载:“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阳明腑实证,如第374条载:“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少阴阳虚证,如第377条载:“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少阳病,如第379条载:“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仲师有六经辨证之法,六经病涵盖了全身疾病,三阳病以实证热证为主,三阴病以虚证寒证为主,但三阳经亦可出现虚证寒证,三阴经也有实证热证,临床情况复杂多变,临床上也常可见寒热虚实错杂的症状。所以兵无常势,法无常法,在遵守六经辨证规律的基础上,要谨守病机,随证施治,即仲景所言“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9.久战国衰,疾贵早愈

《孙子兵法·作战篇》载:“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蔽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作战日久,劳民伤财,民生凋蔽,国力削弱,所以,打仗贵胜,不宜久。疾病同此,久病伤正,体力虚弱,正不胜邪,更难治愈,所以,有病当早治,治疗当高效及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人体的损害。

《伤寒论》第174条载:“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这一条是讲伤寒风寒湿阻滞经络,使得身体疼烦,不能转侧,类似于痹症。脉浮虚而涩是正气虚弱兼寒湿之气导致经脉不畅,脉浮者,反映疾病早期,表证可能尚在,所以用桂枝附子汤祛风除湿,温阳通络,仲师旨在早期即用重剂祛邪,以提高疗效,抵抗邪气对人体的损害。《伤寒论》第301条载:“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本是肾阳亏虚,初起发热太阳表证,所以用麻黄发散太阳风寒,附子温补肾中之阳,细辛温经散寒,均是先用猛剂攻其外邪,补其阳气,待病势渐解,再缓缓调之。

小 结

国医大师干祖望在《茧斋医话》里将中医师的临床水平由低到高分为懂、通、熟、精、化、神六个层次:懂,即懂得辨证论治、五行生化、经络方药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通,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应付典型病、常见病;熟,是在通的基础进一步熟练掌握,做到勉强单独应诊;精者,精通之谓,可以治疗一些复杂疾病甚至疑难杂证;化,在临床上应用灵活、辨治巧妙、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治疗奇疴、怪疾、顽疾;神,是为医者的最高境界,意思是在应对临床上复杂多变的疾病时,医者能够运筹于心、匠心独运,辨证明透于心,运方信手拈来,不论疾病如何变化,医者始终能出神入化地遣方用药,取得最好的疗效。[4]

《虚实篇》上说:“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与无穷。”高明的用兵之道是适应不同的情况,有无穷的变化而取得胜利,其用计的高妙之处没有形迹,众人看不出其中的奥妙,敌人也无法想出对策,根据情况而变,不固守成法,简单重复。兵法上的这种用兵之境正类似于干老所谓的医者医术水平之化与神的层次。

兵法与医道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虽年代相隔,但医圣之思与兵圣之思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仍熠熠生辉,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后人作战、行医,在实践中屡试不爽,赢得后人的极大推崇与广泛赞誉。可见“古人不吾欺也”。

[1] 孙武.孙子兵法[M]. 孙晓玲,编.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6.

[2] 何新慧,孔祥亮,等.伤寒论品鉴·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602.

[3] 吴如嵩.《孙子兵法》与养生治病[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121.

[4] 远志.《茧斋医话》中的六种中医[EB/OL].[ 2008- 04- 12].http://wggxi.blog.sohu.com/84452114.html.

AnStudyonShangHanLunbyMasterSun′sArtofWar

WANG Zhi-min, ZHU Sheng-liang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China)

Warcraf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which both contain ancient philosophical critical thinking connotation. SUN Wu is hailed as the "a sage in military".MasterSUN′sArtofWaris praised as "martial classics" and "best military book". Zhang Zhong-jing is known as "a sage in medicine". HisShangHanLunis praised as "the founder of medical books". Since warcraf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similar in many ways,this paper is to interpre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rategies of these two books from nine aspects,such as the dialectical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genuine and sham,the treatment of routine treatment and contrary treatment,acting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 etc.

ShangHanLun;MasterSUN′sArtofWar;interpret

R222.2

A

1006-4737(2017)05-0005-04

2017- 02- 2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兵法少阴承气汤
四承气汤思辨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孙子’兵法”等十三则
兵法大师
论少阴“三急下”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张仲景在阳明病中运用大承气汤的辨证要点简析
《伤寒论》第282条之探析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