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城车库变脸记当立体地形遇到“黑科技”

2017-11-02赵浩宇

城市地理 2017年7期
关键词:黑科技车位车库

赵浩宇

如今,几乎在任何一个开盘不久的居民区里,都可以见到车位出售的广告。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车库俨然已是生活的刚需。作为一座人口数量以千万计的城市,重庆的车库不仅有着庞大的数量,同样也在斑驳岁月之中,见证着城市历史的变迁。

诞生于800年前的“车库”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一旦提及车库的历史,始终都要伴随着汽车的普及。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其实早在汽车诞生之前,停车场就已经存在了。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北部,有一个名叫“车厂村”的古老村落,其名来自于800年前。彼时,车厂村作为皇家车辇的停放之处存在,因而得名。所谓“车厂”,即是“车场”。

到了商业大发展的明清时期,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还以骡子和马车为主。在一些交通密集之处,出现了专门供人停放车马的场所。同样在北京,人们将其称为“车场子”,“车把式”歇脚和牲口喂养,也都在其中。之后的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用来停放马车的“停车场”。

当时间来到19世纪后期,汽车的发明终于让世界开始了一次交通工具的革命,但由于当时的汽车尚无法量产,城市化程度也不高,私人汽车并没有成为主流的交通工具,少数拥有汽车的贵富多还沿街停车。直到福特将流水生产线引入汽车制造业,汽车的量产使得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快,汽车方才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在全世界范围内普及。二战以后,迫于城市人口和汽车数量的增多,经济蓬勃发展的欧美国家终于开始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停车场”。

显然,当时的重庆还无法紧跟世界的潮流。1944年,重庆市尚且只有49辆公共汽车,但每天的载客却有20万人之众。公交车几乎每到一站,便会有上百个正在候车的人。在公交站点,人们摩肩接踵,争相上车,可在车内,却也同样早已压榨完最后的一点空间。

公交车发车间隔时间至少一个小时,人们的苦等却多半毫无结果。当时的女作家思红曾说:“在重庆要坐公共汽车,除了在曾家岩或是过街楼两头的起站比较略为容易一点,否则,非先练就功夫,莫想吊得上去。”朱自清对挤公交也颇多旧忆:“至于公共汽车,常常挤得水泄不通,半路要上下,得费出九牛二虎之力,所以那时我总是起点上终点下的多。”——公共交通尚且如此,不必说私人汽车了。

重庆最早的停车场具体出现于何时,如今已难以考证。但可以确定,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重庆停车依旧主要以坝坝和街道为主。在山城的奇特地形之中,重庆人停车需要更多的技术与胆识,因为在提坎间想要寻一处平坦的地方,实在是不容易。从“野生停车”到现在,重庆催生了许多“奇葩”车库,其中有不少,一直存留至今。

车库的科学妙用

在库布里克的科幻巨制《2001太空漫游》中,猿人与未来人类虽在外貌和科技方面有着次元级的差别,可进食、排泄、繁衍的方式却从未改变。或许,在大师的心中,人类的一切造物都不过是自娱自乐的玩物,科技也无非是万物无意义的又一例证。但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样的思辨有着太遥远的距离。科技,的确在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去年,位于渝北区的金山立体停车楼正式启用,这也是重庆市第一个规划定点到位、功能设置到位、设计施工到位的新型立体停车楼。驶入停车场,可直接“扫车牌”通行,不必取卡。每个车位的上方都有一个终端,显示红或绿光,并配有一部高清摄像头。停车场内的引导系统实现了全过程跟踪和覆盖,在行驶的主要路口即可获得车位信息,可以快速寻找到车位。同时,停车场内还配备有反向寻车系统,可以模糊输入车辆信息(牌照号码,以后将扩展到车辆品牌、颜色等)查询车辆的停放位置。

建造一座停车场要数月之久,而建设一座立体车库只需5天,如此高效的建设速度依托于强大的科学基础,以最小的代价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停车服务。智能化的刷卡式停车取车方式大大方便了每一位车主和驾驶员,悬停在最高车位取车也不过仅仅要150秒左右,如此快速高效并且智能化的设施,慢慢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时间问题。在未来,智能生活是主流方向,停车方式也依然要随着生活而改变,立体车库将成为未来停车新理念。

虽然如今的立体停车库凭借其优秀的特性,已经广受人们追捧,但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创举,最早始于1918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华盛顿西大街215号,世界上第一座立体停车库诞生了。但遗憾的是,这座车库已在2005年被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栋49层的公寓大楼。

尽管人类总是如此善忘,但对于科技的探索却并不会因此止步。除去立体车库,在今年,西南地区首个“黑科技”停车楼也即将于两江新区的龙兴园区正式开建,部分车位将采用世界先进的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导航工具车”)机器人停车系统,届时驾驶者只要将车停放在机器人上,便可以依靠车辙般的地面磁条,沿着固定的路线到车位。科幻电影中的场景,再次映照进现实。

科学的妙用并不只显示在具体的技术中,智慧的规划同样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今年的3月22日中午12:00,连通几大车庫的解放碑地下环道开通了部分区域。此项工程最终会通过多条地下连接支洞,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1万个车位,使得解放碑的停车压力大大降低。

山城车库多“奇葩”

虽然,科学的规划使得重庆车库在不停地向前发展,但正如老一辈重庆人口中的顺口溜一样:“好个重庆城,山高路不平。”一直以来,重庆崎岖的地势是人们出行的一大阻碍,同样受到影响的,自然也有上文里提到的“奇葩车库”。

不过,除去地形造就的坡陡难行的车库外,许多上世纪的建筑设计师们也因未曾料到之后私家车井喷,而建造出一批仅仅作为楼盘配套的车库——只是有出入口和几个车位便投放使用。对车辆进入的难度、是否可以有效地进行车辆循环、如何避免拥堵,都考虑得比较少。这也直接导致部分车库入口坡与地面夹角太大,车辆稍快便会托底,以及出入口过窄等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相当数量的车库在开始并不作为停车使用,只是经过了简单的后期改造便投放。

《停车》杂志的主编何洋曾经说,在国外,车库被叫做第一大堂,其价值远非几块钱1小时的简单交易。他又将车库比作“公共厕所”,出门在外,每一个人都会需要。《停车》曾派遣杂志编辑到日本、香港等地进行过实地考察。他们发现,日本一家叫做park24的停车场连锁机构,将一些闲置土地租用起来,建成了大小不一的连锁停车场。日本人在停车场里融入了更多东西,或作为纸媒的销售点,或开设便利店,甚至将车位与租车联系起来,到一个车位能方便租一辆车,开到下一个连锁停车场还车。

对于重庆的车库来说,地域所造成的“奇葩”只是一部分,更值得人们思索的,实则是对于车库的规划和服务。如果把所有的“奇葩”车库全部尝试一遍,就不难发现,这些车库多已老旧,设计本就不合理。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车库建设,“奇葩”车库的戏谑,将不再存在于人们的时间线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黑科技车位车库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What Is a Garage1 Sale? 什么是车库大甩卖?
我自己找到一个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车库
那些仍受青睐的经典“黑科技”
VR是“黑科技”,还是科技的未来?
狗狗布鲁娜的遗赠
露比的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