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2017-11-02张春秀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受检者血常规白细胞

张春秀

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原因分析

张春秀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常见误差的原因。方法 选取朝阳市第四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采集的5000份血液样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样本皆为外周静脉血,通过对其中出现误差的样本进行归类整理,并对其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在5000份血液样本中,出现血常规检验误差的样本共有320份,其误差发生率为6.4%;在出现血常规检验误差的320份样本,误差分布主要以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为主。导致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因素相对较多,依照其所占比例高低,可分为送检时间过长、保存不当、采集时间不合理、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受检者自身因素。结论导致血常规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相对较多,并且血常规检验误差的类型分布相对较散,医务人员应规范血常规检验工作,减少误检对受检人员检查结果以及疾病诊治的影响。

血常规;常见误差;抗凝剂;血红蛋白;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查手段,能够为受检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详尽的临床参考[1]。在血常规检验项目中,尤以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异常作为诊断依据[2]。然而,近年来有关血常规检验误差事件频繁发生,对受检者的检查结果造成了极大影响。本研究就朝阳市第四医院近年来所采集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出现误差的样本进行收集整理,了解其误差分布类型以及误差原因,从而制订相应预防对策,以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朝阳市第四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所采集的5000份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受检者年龄为22~45岁,平均(33.8±2.7)岁,其中男2777例,女2223例。所有受检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血液采集要求。

1.2 检测方法 收集受检者外周静脉血为研究样本,各样本均采集 3 ml,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展开血常规检验。整理检验结果,并对存在误差的样本予以统计,调查误差样本的来源体,展开二次采集,并对采集结果进行核对,要求二次采集时患者为空腹状态。比较两次检查结果,确定误差存在后,组织人员对血常规检验环节进行核对调查,将血液样本提供、血液样本采集者、血液样本送检者、血常规检查者纳入调查对象,对血常规检查误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2 结果

2.1 血常规检查误差发生率 在 5000份血液样本中,出现血常规检验误差的样本共 320份,其误差发生率为6.4%。

2.2 血常规检查误差分布类型 在出现血常规检验误差的 320份样本,误差分布主要以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为主,见表1。

表1 320份血常规检查误差分布类型

2.3 血常规检查误差原因分析 导致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主要原因为送检时间过长,其次为保存不当,见表2。

表2 320份血常规检查误差原因分析

3 讨论

通过对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知,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发生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不可忽视其确实存在,并且对检查结果产生了直接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出现血常规检验误差的320份样本,误差分布主要以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为主。血红蛋白检验多以比色法为主,导致其出现检验误差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光路系统影响,包括滤光片、透镜组、光源灯、浮沉等;二是液路系统,包括供电电路、泵管等[3-4]。由于红细胞自身容易受冷凝集素影响而发生凝集现象,因此在检查时会出现红细胞假性降低,但其实际数量却未发生任何改变[5]。当红细胞受到大量白细胞、血小板影响时,则会出现红细胞假性升高现象,而样品未能混合均匀亦会导致此现象出现。血小板出现假性降低则可能是由于血液样本中血小板扩增的缘故,亦或是因为在使用冷凝集素后进行加温导致血小板卫星现象发生[6]。当标本采集之后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混匀,则会导致血小板出现检查误差。另外,若受检者自身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血症、肝硬化、肝癌晚期、肝功能低下、高脂血症时,其血液样本将会表现出凝血或血小板聚集现象,在检查时便会出现血小板假性升高情况[7]。白细胞出现假性降低则是由于血液样本的来源体自身存在免疫性疾病或单核细胞增多症所致,由于血液标本中往往会有高滴度冷凝集素,而冷凝集素往往会导致血液样本呈现出不同温度,并使血常规检查结果受到影响[8]。现阶段,临床医学关于白细胞冷凝集素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寒冷型,该种方法通常是将血液样本放置在37℃温水中,并在10 min后进行计数检查;而非寒冷型则要求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处理,随后以 0.9%氯化钠注射液替代血浆并展开计数检查[9]。受检者因自身存在严重感染或是淋巴瘤、化疗等,使破碎白细胞扩增、冷凝蛋白沉淀,可导致白细胞假性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血常规检查出现误差的因素相对较多,依照其所占比例高低,可分为送检时间过长、保存不当、采集时间不合理、抗凝剂浓度不合格、受检者自身因素。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检验人员因素、受检人员因素、抗凝剂因素。检验人员对血常规检查结果影响相对较大,主要体现在送检时间过长、保存不当以及采集时间不合理三项。其中,采集时间不合理主要是由于人体机能在不同时间段的活跃程度不同,因此其血液样本中血小板以及白细胞含量会有所波动。不同保存温度亦会对血液样本的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并形成误差。相关研究表明,在将某一份血液样本分为两份进行保存时(常温保存与 4℃保存),两份血液标本的各项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白细胞、红细胞、血红细胞等均存在明显差异[10]。此外,当血液样本的送检时间过长,样本中的部分细胞将会因环境变化而出现成分上的改变,使最终检查结果受到影响。抗凝素在血常规检查误差中主要是由于浓度不合格所致,在本次研究中血液样本是由于抗凝素浓度不合格而导致的血常规检查误差,占9.1%。有研究分别使用1.8 mg/ml以及2.5 mg/ml两种不同浓度的抗凝剂展开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均出现显著差异[11]。受检者自身因素对血常规检查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本研究中所占比例为3.1%。由于人体在不同时间段的机体状态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有一定误差出现,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而当受检者进食或剧烈运动后则会产生显著影响。通常来讲,在接受血常规检验前,受检者若摄入食物则会因食物消化与吸收关系使患者血液中某种成分显著升高或降低,而具体的影响指标以及数值则由患者所进食的食物决定[12]。当人体因紧张而身体处于紧绷状态时或剧烈运动后,其血流状态均会有所改变,而具体的改变幅度则由患者运动强度或紧张程度来决定,并受患者自身身体素质影响。部分药物还可能会与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对血常规检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导致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进而对医师的疾病诊断产生干扰,不利于受检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针对上述结果,医务人员在进行血液样本的常规检查时应当依据检查类型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包括检查仪器以及假性升高与降低。另外,医务人员应当对受检人员展开宣传教育工作,告知其在检查前尽量避免运动以及进食,对于心慌意乱或者剧烈运动的患者,应当安排休息,待其呼吸平稳、情绪平和之后再接受血液检查。医院方面则应对血常规的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不仅要求其能够掌握血常规检验的基本技能,还应要求其规范执行,严格要求血液样本储存方式以及送检时间。检查冷凝集素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各项仪器有无误差或故障,确保检验工作顺利进行。

[1]陈宇.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分析及探讨提高检验质量的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58.

[2]周桂芳.血常规检验中的误差原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7):161-162.

[3]杨永怀.血常规检验中误差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6):3296-3297.

[4]王升龙.浅析导致92份血液样本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17.

[5]刘娟.分析血常规检验过程中的误差原因以提高检验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3):285.

[6]王建新.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造成误差的原因及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13):105-106.

[7]李毅坚,王堃成,周念,等.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368-370.

[8]陈晓.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6):104-105.

[9]艾卫军.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170.

[10]李斌.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研究[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08-2009.

[11]董丽霞.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8(18):31.

[12]郭清江.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差异性研究新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5):10888.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0.037

朝阳市第四医院,辽宁朝阳 122000

猜你喜欢

受检者血常规白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