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心通和脉络宁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02蔡松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脑心通脉络神经功能

蔡松泉 蔡 宇

脑心通和脉络宁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蔡松泉1蔡 宇2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心通联合脉络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资料12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脉络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脑心通联合脉络宁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改善其预后。

脑梗死;脑心通;脉络宁;治疗效果

脑梗死已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原因,且致死率也居于第三位[1]。相关研究报道表明,约 75%的脑梗死是由于形成了急性血栓或其他部位血栓转移而致使局部脑血管闭塞,从而诱发脑梗死发生[2]。由于该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若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其生存将受到极大威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致残率,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脑梗死患者采用脑心通联合脉络宁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资料122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年龄42~85岁,平均(68±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女21例,年龄43~87岁,平均(68± 8)岁。纳入标准:发病时间低于 12 h,并经 CT检查确诊;肢体瘫痪肌力在4级及以下;未出现昏迷症状;均为首次发病,无后遗症及既往病史;均未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或溶栓药物治疗;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或哺乳期;意识不清;肝功能不全;糖尿病;血液疾病;过敏体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的治疗药物为脉络宁(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1102),4粒/次,3次/d,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90527)进行治疗,4粒/次,3次/d,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包括意识、面瘫、水平凝视功能、手部肌力、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言语、步行能力等多个维度,总分45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神志恢复正常,行走功能正常,能够独立生活;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神志基本恢复正常,肌力恢复超过 2级,能够自理部分生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肌力恢复超过 1级,但生活无法自理;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神志未恢复,甚至病情加重[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7 d、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 治疗14 d对照组 61 24±6 20±6 15±4观察组 61 24±6 16±5 10±4 t值 0.054 4.829 7.060 P值 0.957 0.001 0.001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一侧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障碍,而脑组织一旦发生大面积缺血,将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相关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的病变血浆中会大量合成并释放内皮素-1(ET-1),该物质在进入邻近组织后,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导致血管内腔闭塞、狭窄[4]。另一方面,脑梗死还会导致患者脑部局部区域组织供血不足,并引发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状态,致使脑组织发生病变或坏死,使患者神经功能出现严重障碍。而脑血管内膜一旦受到损伤,就会导致局部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凝集,造成血管内部出现狭窄和堵塞,致使对应脑部供血区缺血[5]。

中医学认为,脑梗死发病是由于风阳上扰、肝肾不足、挟痰横窜于经络,从而导致痰阻脑窍和脉络,患者表现为言蹇、偏枯之症。脉络宁包括玄参、牛膝等中药成分,经化学工艺提炼加工后用于临床,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微循环,使其脑血管扩充,彻底清除自由基。研究发现,该药物的药理学作用在于平衡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中血液流量,并对其机体生理功能进行有效调节,具有溶血栓、抗血栓等功能。脉络宁还具有缓解血液凝固、降低血液黏度、增强纤溶活性、改善血液流变学、平衡细胞免疫功能等功效,从而使患者脑部梗死区域及周边病灶得到有效清除,控制血管持续扩张,并对脑细胞凋亡和脑组织水肿情况进行有效控制。

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当归、丹参、川芎、乳香、桂枝、牛膝、全蝎、水蛭、桃仁、地龙、红花等中药组成,由补阳还五汤加减变化而来,其中黄芪为君药,具有促血行、补气的功效;水蛭、全蝎、地龙为臣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而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能够助臣药发挥通络止痛、益气活血的效用,因此该汤剂具有化瘀通络、益气活血的功效[6]。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水蛭、地龙、全蝎等成分均含有大量溶解血栓因子,因此能够对微血栓的形成以及血小板聚集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出现,并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及血管阻力,使患者脑部循环得到显著改善。脑心通胶囊能够有效保护脑梗死患者的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增强,并改善血液黏稠度以及机体微循环。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证实,脑心通胶囊中的肝素样物质、抗血栓素、蚓激酶、水蛭素等,均能够对患者机体的脂代谢进行调节,并降低血液黏稠度,对抗血小板的积聚,使患者机体的血液流变学得到有效改善[7-9]。此外,其还能够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延长凝血酶时间,对凝血酶所具备的促凝作用产生抑制,从而减慢凝血过程,使脑梗死患者的病程发展得到有效控制[9]。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并提高红细胞水平,减弱血液黏稠度,抑制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对抗氧自由基的损伤,减轻脑水肿,并降低脑组织处于兴奋期的氨基酸水平,从而增强血液流动,确保血流畅通,使患者脑梗死区域得到显著改善,因此预后更佳。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7 d、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脑心通联合脉络宁能够进一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表明,局灶性脑干梗死会出现可逆性半暗区,即脑动脉闭塞后血流减少较为微弱的脑动脉周围缺血组织,该处进展为不可逆的损伤组织速度较为缓慢,能够通过侧支循环获得一定血供,有效改善微循环[6]。因此,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脑心通联合脉络宁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并能改善预后。

[1]于明,罗艳玲,朱海涛,等.脑心通对缺血性大鼠脑组织核转录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6):447-450.

[2]吴保鑫,马正磊,冯文清,等.脑心通胶囊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7(22):133-134.

[3]史德海,张卉田,赵梦杨,等.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2699-2700.

[4]李有学,刘美英,陈汉斌,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15年社区临床疗效分析[C].青岛:第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4:60.

[5]李有学,刘美英,陈汉斌,等.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15年社区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24-1925.

[6]廖燕玲,蒙兰青,林丽飞,等.脑心通联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7(5):141-143.

[7]林敏,王伟,洪文跃,等.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9):112-115.

[8]于建敏,孔祥瑞,丁修冬,等.脑心通治疗对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3,8(5):624-625.

[9]张微微,徐琴,王国强,等.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缺血291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19):1651-1654.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0.012

1南京鼓楼医院,江苏南京 210000

2南京大学,江苏南京 210008

蔡松泉(1961.9-),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脑心通脉络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考古发掘摹画出的古蜀文化脉络
脑心通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脑心通治疗脑梗死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脑心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内Ca2+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