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运行模式研究

2017-11-01杭茂燕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

杭茂燕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运行模式

摘 要:文章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阐述了阅读推广的含义,概括了阅读推广策略的前期分析工作,从推广对象大数据的采集和获取、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阅读推广的形式、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技术支持4大模块,构建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运行模式,以期整体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功能,从而推动高校智慧图书馆深入、系统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0-0002-03

1 背景

随着智慧城市与智慧校园的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在国内外图书馆界有了较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笔者以“智慧图书馆”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找到2,189条结果。继作为藏书空间与阅读空间的第一代图书馆、作为开架空间和活动空间的第二代图书馆之后,智慧图书馆是具有开放性、知识性、智慧性和感知性的第三代图书馆[1]。作为新型的图书馆模式,智慧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的走向。

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笔者以“智慧图书馆”AND“服务”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找到383篇论文,内容主要集中在服务体系与模式的架构、创新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方面。笔者以“智慧图书馆”AND“阅读推广”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搜出6篇论文。而真正与主题词相关的仅有2篇论文,一篇为王清飞的《基于图书馆智慧技术的阅读推广新方案研究》,另一篇为轩红的《基于新技术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二者更多地是基于技术层面进行论述,故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研究几乎是空白。笔者尝试从阅读推广的三要素(即向谁推?推什么?怎么推?)阐述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运行模式。

2 智慧图书馆概念及其要素分析

2.1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智慧图书馆是在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环境下孕育出来,并逐步发展日趋成熟的,国外学者Aittola早在2003年就提出其定义: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受空间限制,并且能够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2]。国内图书馆界对其定义众说纷纭,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董晓霞等在《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一文中认为智慧图书馆应该是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的综合[3]。基于相关文献研读,笔者认为可将其定义为:以物联网技术及智慧感知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图书馆,注重整合协同管理、泛在惠民服务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韬略的未来图书馆[4]

2.2 智慧图书馆的要素分析

2.2.1 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智慧图书馆必须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集中云存储,通过分析模型对后台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聚类分析、关联分析、行为分析等方式,实时了解读者借阅资源的内容和频次等信息,得出读者及群体偏好,为读者提供个体化定制信息与知识的精准推送。

2.2.2 智慧化设备为手段。智慧图书馆必须依赖使用各种移动传感设备,如RFID、智能移动设备、摄像设备、生物特征扫描、无线热点、GPS等,通过非接触性方式实时获取推广对象的行为信息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实时上传到云数据中心。

2.2.3 智慧化读者服务为目标。智慧图书馆的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用户获取知识中的三大问题,即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持续不断地跟踪他们关注的信息,实现定制化服务[5]。因此,智慧化服务为其终极目标。

3 阅读推广的概念及推广策略的前期分析

3.1 何谓阅读推广

显而易见,阅读推广就是把阅读这一行为推衍扩大,更直接地说就是扩大其施行和应用的范围。一个民族一旦阅读地位被弱化或阅读“缺位”[6],必然导致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因此,阅读推广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首先,图书馆的各项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全校师生读者的阅读及其信息素养得以显著提升,从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3.2 阅读推广策略的前期分析

3.2.1 推广对象即读者群分析。图书馆不会将任何一个读者拒之门外,但读者与读者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亦是不争的事实。有些读者主观上对阅读具有强烈的意愿,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对图书馆的各类资源駕轻就熟,他们处于认知水平框架的上层。还有些读者在主观意识上有一定的阅读意愿,也能够进行常规的阅读行为,他们处于认知水平框架的中层。另外一些读者不具备正常阅读的行为特征,他们缺乏主观上的意愿,对阅读非常抵触。还有个别读者不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这些读者处于认知水平框架的底层,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图书馆给予特别关注。

3.2.2 用户需求分析。图书馆的用户分为“显在读者群”和“潜在读者群”,从他们的专业需求、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经济条件以及所处的大小环境等因素,图书馆可将他们进行分析、归类,分为“普适型推广”和“个性化定制型推广”两个大类,根据其不同需求,推出相对应的阅读推广产品。

3.2.3 策划的方案即产品分析。图书馆只有足够了解自己的阅读推广产品,才能更好地把其推广出去。图书馆还要对相关或相似推广案例进行认真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使推广产品达到最佳的效果。

3.2.4 推广产品的预算分析。不同的预算决定了不同的推广策略,预算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图书馆用什么样的策略和什么样的方式,甚至决定了最终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预算高的,相对而言会提高图书馆推广产品的在格局和高度上的层次。当然,有时推广方案也能用最少的预算,取得较大的效果。

4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运行模式(见图1)endprint

4.1 推广对象大数据的采集和获取(向谁推?)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智慧”必须建立在对每一位用户的认知和了解的基础上[7]。推广对象即用户数据的采集尤为重要,它既包括推广对象静态数据的采集,也包括推广对象动态即个体行为数据的采集,以及推广对象社交行为数据的采集。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利用智能终端采集读者的行为信息数据,可通过记录读者上网浏览时的账号、设备型号,随时随地感知和捕获读者的使用设备、位置、借阅记录、偏好等。针对用户持有的读者卡数据记录,图书馆可对读者到馆、离馆、借阅或下载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获取用户阅读习惯、专业领域、研究兴趣、科研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作为提供智慧化、主动性的个性化信息推送、知识导航、学科服务、嵌入科研的依据[8]

4.2 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推什么?)

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呈现出多元、智慧化特征,位居首位的应是信息与知识服务,它依赖于智慧馆员的信息素养能力。根据任课教师的课程需求,智慧馆员可为其教学建设课程资源库,将每门课程的制定教材、参考图书、推荐论文、讲义资料及历年考试真题,甚至相关的学习视频、在线习题进行统一汇编、集中管理,以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智慧图书馆还可为科研人员推出研究专题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推出虚拟的专业分馆,为广大读者推出个体资源库等。此外,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内容还包括智慧搜索、个性化定制、情境推荐、评价反馈等,还必须包含智慧空间的推广、智慧化自助的推广。由此可见,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一种有品质、有价值、有内容的高层次推广。

4.3 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形式(怎么推?)

基于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形式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按不同特征、不同需求,推广形式可分为定制型推广和普适型推广两类。定制型推广面对的是个体用户和小众用户,而普适性推广一般而言面对的是群体用户。定制型推广包括为科研团队推送相关文献资料、科技查新报告等[9],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最新数据分析,为大学生毕业设计提供前沿的专业知识与信息。普适型推广包括智慧化的物理设施、大众化的智慧服务、馆藏资源等的推广等。

4.4 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技术支持

智慧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智慧图书馆要想实现其智慧性,首要前提条件就是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GPS等物联网技术的全方位识别、跟踪、监控、感知等功能,按照网络协议,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用户以及图书馆物理建筑设施等物相联接,构建一个人书相联、人馆相联、书馆相联的多维度的信息交互模式[10]

5 结语

智慧图书馆突破了阅读推广工作时空上的限制,拉近了用户与图书馆的距离,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求。其优势不言而喻,推廣内容更精准到位,推广形式更丰富多样,推广对象更全面细致,但是也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推广对象的隐私问题、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共享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等。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图书馆杂志,2016(6):4-9.

[2]Aittola M,Ryhanen T,Ojala T. Smart library: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C]//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Mobile HCI),Udine:Springer,2003:411.

[3]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4][8] 曾子明,陈贝贝.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2):57-63.

[5] 周红怡.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的发展与变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0):8-10.

[6] 王智群.全民阅读时代公共图书馆地位与缺位应对[J].公共图书馆,2015(4):35-37.

[7] 马捷,赵天缘,王思.高校智慧图书馆功能结构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7(8):56-61.

[9] 储节旺,李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7(8):27-33.

[10]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8):22-28.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智慧图书馆阅读推广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供暖季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