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问在激流勇进中归其本源
——评《新闻学三维新论》

2017-11-01文/陆

传媒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新闻学

文/陆 瑶

让学问在激流勇进中归其本源
——评《新闻学三维新论》

文/陆 瑶

书名:新闻学三维新论作者:谢金文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1日定价:62.00元

“新闻有无学?”这是谢金文教授在《新闻学三维新论》的自序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如今传播手段多样化、公民新闻发达、传播内容“草根化”的环境下产生的重要问题。早在1929年,我国首个新闻学系诞生之初,“新闻有无学”的争论就已经产生了。对“新闻无学论”提出反对和驳斥的学术论文在近20年的时间内仍然层出不穷,这说明对新闻的“学”之属性还未得到学界的充分认可。随着“互联网+”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15年的年度热词,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重构成为新闻传播学的焦点话题,对新闻的相关研究多将重点放在新闻的呈现方式、技术手段、特殊议题、内外部冲击等方面。以新闻学为核心的讨论略见式微。而由谢金文教授独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1日出版的《新闻学三维新论》一书,有意让新闻传播学子和研究者们在追随学术潮流,求新、求快、求变时,重新审视新闻传播学从何处出发这一基本问题。

该书从新闻本体与传播、新闻媒介、新闻事业与产业三个维度对新闻学进行了研究,对新闻学中的关键概念和理论、传播环节、产业历史与现实发展等做出了新的论述。作者谈论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新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也是作者在学术生涯中产生的困惑。因此,推动新闻学研究和创新,不仅需要以严密的逻辑、条分缕析地讨论新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历史与现实,还要站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看问题,表现各个论题的时代特征。作者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将30年来对新闻学的积淀落笔成文,为我们呈现了研究新闻学的三个维度。

布局清晰,结构鲜明。全书除了“自序”外,共分为三大部分:上篇为“新闻本体与传播”,中篇为 “新闻媒介”,下篇为“新闻事业与产业”。上篇共收录了15篇文章,分别对新闻的定义与特征、新闻传播与新闻报道的要求、新闻传者的类别和责任、新闻法、传播的新特点与新思路等方面进行论述;中篇共收录了11篇文章,分别对新闻媒介的特点、影响与作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媒介发展等方面进行探析;下篇共收录了12篇文章,从新闻传播事业和产业自身、新闻媒介与社会的关联、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与产业问题等角度做了讨论。此外,在附录中收录的8篇文章对未能归入上述三维的新闻学其他问题做了探讨。

以至繁论至简。书中所论述的问题都是新闻学领域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有的则直接以疑问句为题,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吗”“新闻报道要不要文学化”;有的仅论述了一个概念,如“论新闻的真实”“报道价值小议”“新闻媒介的特点举要”;有的探讨了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如“新闻传播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论新闻自由与传媒责任”“新媒体与民主”“传媒改革与意识形态安全”。正是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构成了新闻学的基础,唯有先把基础问题解决了,才能进一步添砖加瓦,推动新闻学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作为新闻学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为此,作者回归历史语境,用详实的资料、严密的逻辑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例如,在《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吗》一文中,作者对陆氏定义的每一个语段均做了分析,论述其与新闻之间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关系,再举出中国新闻学首本专著《新闻学》中的定义进行辨析,以“news”的解释方式引出新闻的信息属性。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在三个层面上对新闻的信息属性进行了论述,总结出广义和狭义的新闻定义。在《我国传媒市场准入问题刍议》一文中,作者从传媒市场准入问题的重要性着手,从传媒市场准入问题的影响作用、现有规定的历史原因、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结论等方面出发,论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和策略。接着,作者分析了准入问题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再以跨地区和跨媒体问题为例,分析了准入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应对思路,提出在数字化背景下传媒市场准入体制求新求变的需求。作者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去解析每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引申历史,敏锐地捕捉未来可能的变化。可以说,最简单的问题,只有经过尽可能细致缜密的解答,才会清晰明朗,从而达到由简入繁,化繁为简的目的。

“新”是时代新问,也是旧题新答。新媒体的出现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新的理论问题,而新媒体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作为工具,新媒体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值得研究者思考。为此,作者在《新媒体与民主》一文中,讨论了新媒体作为民主的重要工具应该怎样发挥其基本功能。在《新媒体时代舆论主题的重塑》一文中,作者探讨了在新媒体崛起的背景下,舆论主体由新闻传媒回归社会公众后,舆论的形成方式、传播特点和引导策略。在涉及新媒体的文章中,作者数次提到了“Web2.0后的全民表达时代”,将其作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节点,在论述中体现了对新媒体发展及其影响的积极态度。为此,作者主张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避免其不足之处。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新问题,作者能够从新闻史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寻找出新的解决策略。例如,在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媒介的出路时,作者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党报刊受到廉价报刊的冲击为例进行了分析;在批判舆论主体被异化为新闻传媒机构时,作者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新闻报道为例;在谈论新媒体传播的保障和制约时,作者多次举出中国第一部新闻出版专门法《大清报律》。

时代的发展不仅引发了新问题,也对许多旧问题的答案提出了挑战。作者在全书开篇就对早已经形成共识的陆定一的“新闻”定义进行了质疑,认为陆氏的新闻定义最大的背景是印刷媒体时代,这已经难以适应电子时代新闻媒体的发展。由此,作者从新闻的信息属性出发,对新闻的定义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辨析。同时,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源与新闻传者的范围亦被拓展,数字化传播和远程传输技术为现场新闻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也使“公民记者”成为新的新闻传播者。新闻自由与传媒责任间的拉锯也发展出了新态势,新媒体传播的自由度和商业化为加强新闻媒介的社会责任带来了新难度。新闻和大众传播法中的禁止和限制性条款较为完备,对新闻传播的约束和业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司法体系,但数字化对新闻法规的推陈出新提出了新要求,新闻传播的各个环节需要扩展,新闻传播的法治理念需要延伸到其他新的传播形态中。此外,新闻媒介的经营特点、媒介融合的形态、媒介对人的延伸与限制的表现形态、新闻媒介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公共空间的实现方式、新闻媒介使用价值的提高手段、传媒市场的准入体制、新闻教学的方法和重点等问题都在呼唤新的答案。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将他的新答案呈现在各个议题的论述中,对早已定论的老问题保持着一份怀疑和思考,力求推动学术问题的“与时俱进”。

有了基础,才能更好地探索。作者在新闻学基础问题上潜心的学术探索,就是在提醒新闻学子,唯有将学科的基础问题思考清楚了,才有做学术研究的根基。整本著作语言平实,没有赘述,仅依靠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分析展现其说服力。在细细品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潜心治学的态度和与读者分享感悟、共同思考的愿望。新闻是面向大众的,不同的受众会有不同的选择和关注。新闻学也是面向大众的,新闻学子与研究人员研究它以提升人们对这一学科的认知,“对传媒的影响和利用甚于他人”的“党政干部、知识分子和媒介工作者”实践它以收获更好的实际效益,广大的普通受众是它的研究对象,也是它的影响对象。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新闻学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加强新闻学话语体系建设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新闻媒介与社会运动的互动关系探究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新闻媒体传播管理研究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平台整合与流程再造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