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教育技术学术视野中微博研究综述

2017-11-01丁国栋

传媒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论文文献

文/丁国栋

我国教育技术学术视野中微博研究综述

文/丁国栋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已有多年。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CSSCI收录的8种教育技术学领域学术期刊关于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的载文,以期从教育技术学专业视角对微博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微博教育应用研究热度已逐步消退,高产作者不多,研究较为分散,研究机构以高等师范院校为主,研究方法新颖,研究角度多样,有一定的研究高度。

微博 教育技术学术视野 综述

Twitter于2006年诞生于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微博网站。随后,中国开始出现微博网站,但被广大网民所熟知还是一些门户网站开始提供微博服务。新浪在2009年开始推出微博功能,吸引了众多网民注册。搜狐、网易和腾讯也都相继开通微博平台,中国的微博用户数量迅速增多,2010年成为我国的微博元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微博在中国有了一大批忠实的用户。发微博、刷微博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网民的网上生活方式。微博作为新技术新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文献来源

为了了解我国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微博研究现状,笔者于2017年6月对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度较大的8种CSSCI收录学术期刊,包括《中国远程教育》《中国电化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以微博为关键词检索,剔除通知、新闻等非学术论文以及与微博相关度不大或者是仅仅提到微博但不是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共检索到56篇相关学术文献。

二、文献基本情况分析

1.发文年度分析。按年度来分,2009年出现了研究微博教育应用的首篇文献,即刊载于《现代教育技术》的《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当时,国内微博网站刚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新浪微博也刚刚推出了测试版,但还没有被广大网民所熟知,所以在这篇论文中所介绍的是美国的第一个微博网站Twitter。此后,随着国内微博发布平台的成熟及使用人数的增加,教育技术工作者开始关注这一新生事物在教育中的应用,2010年称为我国的微博元年,在这一年,教育技术学学术期刊刊载的有关微博研究的论文开始增多,有7篇;2011年较2010年稍有下降,为6篇;2012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达到了峰值18篇;2013年出现降低的趋势,为12篇;2014年为11篇;2015年只有1篇关于微博的论文出现;2016年和2017年8种期刊尚无一篇关于微博的学术论文。从这也可以看到技术应用的研究趋势。一种技术出现后便开始有研究者关注,随后研究逐渐升温,随着另一新技术的出现,研究者的关注度会逐渐降低。

图1 学术期刊发文数量走势图

2.发文作者分析。从以第一作者身份的发文量来说,周云发表了4篇有关微博教育应用的论文,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其次是肖升、郝兆杰、汪向征,他们三人的发文量都是2篇。

在不考虑第一作者的情况下,周云、李勇帆、郝兆杰、汪向征、肖升、焦建利、熊才平、徐晓东,他们发表论文的数量在2篇以上。这说明在微博教育应用领域多产的作者并不多,这和微博教育应用是一新型的研究领域有一定关系,毕竟从我国出现第一篇专门研究微博的论文到现在也不足7年。

从这些相对高产的作者的学术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对微博的学术关注大多已经有了固定领域。周云的4篇学术论文均是有关微博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肖升的2篇学术论文都是关注的微群,郝兆杰关注的是微博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汪向征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网络。

在这56篇学术论文中,有20篇是独著论文,36篇是合著论文,合著率为64%。从这些合著作者来看,并没有形成在微博教育领域相对稳定的学术团队。这与国内微博教育技术领域发文数量较少有很大关系。

3.发文机构分析。从发文机构来看,国内的发文机构以高校为主,仅有一位作者的单位是技工学校。发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研究机构有东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其中,华南师范大学发文量最多。由此可以看出,师范院校是微博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这种现象也非常正常。这次学术文献的来源全部是教育技术学相关度较大的期刊,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分布集中于我国师范院校,再加上这些学术论文大都与教育教学相关,所以研究机构多数为师范院校便不足为奇。

从研究机构的地理位置分布来看,集中于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地区,西部地区虽然也有相应的研究,但是数量很少。从作者的所属单位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相关院系是研究的主力军,此外,外语教学机构所占比重较大,说明微博在外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较多。

4.所属基金项目。在56篇学术论文中,38篇学术成果有相应的项目基金支持,支持率高达67.9%。在这些基金项目中,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另外还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和一些省部级地厅级项目,这也说明从国家到地方,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很高的重视。

三、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微博教育研究趋势分析

2009年,我国出现了第一篇有关微博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学术论文,向人们介绍了Twitter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能以及国内外的具体应用案例。

2010年,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构想与设计,从这些学术论文的题目中“应用探讨”“应用探微”“应用探析“等字眼就可以看出。也有论文涉及了微博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步尝试,如《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为例》,虽然作者只是花费了很少的篇幅用来介绍微博在《大众传播学》的使用概况,教学应用设计上也不是很完善,但这却是微博在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首次尝试。另外,《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提出了微博教育系统的框架设计,为微博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相关参考,这是从技术层面上对微博教育系统的分析。而且在这一年出现了第一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探讨微博教育应用的学术论文。

2011年的学术论文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探索上,较之2010年都有了显著的进展,不再像2010年论文题目中多有“探讨”“探析”类字眼,而是成为“研究”,更为正式和规范。研究角度也更为多样,不仅有微博在教学中应用研究,也出现了教育微博系统研究,首次提出了教育微博系统的概念,在设计层面上较为全面地对微博系统进行了归类分析梳理,并提出了教育微博系统的完整设计方案。另外,还有微博的相关调查研究,也有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尝试。《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型研究》则是从教育知识管理的角度构建了微博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型。

2012年,这些专业期刊共有17篇有关微博的论文,是学术论文最多的年份。这些论文涉及领域较之以前更广,相对来说每篇论文研究的领域也更为具体,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开始增多,占了相当大的分量。在这些论文中,有4篇文献探讨了微博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同时有了模式的应用探索和实证分析;有2篇关于微群实证研究的学术论文,这是从学习网络角度开始对微博群体以及每个个体的研究;有2篇论文对高校官方微博进行相关探讨,提出了高校官方微博发展的相关策略。另外就是关于大学生微博交互行为的调查与研究、从传播学角度微博传播的研究、首帖质量研究和网络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研究等。这些研究丰富了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微博教育教学应用的研究成果,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多新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013年的研究领域较之以前没有大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有了综述文章,另外开始出现了从认知角度研究微博学习特征的文献。

2014年的研究着眼点大多在社会交往、社会网络和群体交互的角度。在2014年11篇论文中,有关微博学习的社会群体研究的文献占了7篇之多。微博软件是社会软件,微博用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这也是今后的研究趋势。

2015年,发表于《电化教育研究》第九期的文章《泛在学习环境下自主微博教学情境的设计研究》,成为目前所能查找到的研究文献的最后一篇,探讨了微博教学环境的设计,将微博应用于泛在学习环境的构建中。

四、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微博教育研究特点

1.研究方法新颖多样。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被纳入到教育技术学的学术研究。例如,AMOS结构方程、社会网络分析。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使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更加多样化、更加科学、更加高效。

2.研究的教育层次以高等教育为主。我国的教育层次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在关于微博的学术文献中,有36篇文献涉及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占了文献中的绝大部分。涉及小学教育的文献有1篇,中学教育文献有3篇,技校教育文献有1篇,远程教育文献有1篇,13篇学术文献没有明显提到是哪个阶段的教育,另外还有1篇综述类文章。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对微博教育教学的研究集中于高等教育阶段。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群体是微博用户的主要群体,绝大多数大学生有微博账号并能够熟练使用微博;文献的作者大多是高校教师,利用自己的课程开展微博教育教学改革非常便利;高等教育阶段教学更加灵活,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合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展开。

3.研究主题多样。我国教育技术视野中的微博研究主题丰富多样,分析归类后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教育/教学/学习应用相关研究,网络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研究,教育知识管理研究,微博教育传播效果研究,知识建构与分享研究,教育微博系统设计与开发研究,微博客文化与社会关系研究,高校官方微博发展与运营研究,微博学习或微群参与态度与行为相关研究,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首帖质量分析研究,相关技术问题研究和综述研究等13类。

教育/教学/学习应用相关研究数量最多,有25篇,是最近6年来最主要的研究领域,多位学者从教育、教学以及学习的角度探讨了微博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特点与优势,总结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相关的教育模式、教学模式,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其次是关于微博学习或微群交流参与态度与行为相关研究,为12篇,多是从学习者参与微博学习或者是微群交流与讨论的角度探讨微博交流的相关特征,以及对学习的影响。其他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往往都在3篇以下,相对数量较少。虽然数量较少,但也使教育技术学领域内的微博研究更加多样化,更加成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这也反映出教育技术学领域相关研究的多学科融合的特点,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还有计算机技术都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和多种多样的研究视角。

五、展望

微博作为新兴自媒体确实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与价值。这在微博平台上的众多教育教学类微博用户可以明显看出。国内已有研究成果展示了微博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一些积极探索,揭示了微博教育教学应用的特点。但我国教育技术视野中的微博研究稍显后劲不足,2016年和2017年6月之前在这8种学术期刊上尚无论文刊发。目前的研究局限于高等教育层次,两三个专业的应用研究。其他教育层次或者其他专业其他课程应用探索都很少,微博在教育教学中新的应用模式也不是很多。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会给教育教学提供新的支撑,促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做出创新,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希望今后的研究能多从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模式入手,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启示。

微博与微信相比已不是新技术,与微课、MOOC相比也不再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热点。但是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仍然没有停止,在新浪微博平台上仍有大量活跃的用户在使用微博开展着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就像多媒体教室依然存在着黑板。希望广大学者依然对微博教育教学应用抱有热情,而不是让它在研究视野中慢慢淡出甚至消失。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上有很多可取之处,也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尚未觉察,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热情开展工作。

作者单位 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1]刘芹妹,孟琦.Twitter,向教育“推”来了什么?[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

[2]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03).

[3]王时进,段渭军,杨晓明.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与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08).

[4]王萍.教育微博系统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08).

[5]黄映玲,汪向征,焦建利,付道明.学生对微博学习应用态度的调查及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1(05).

[6]曾睿,万力勇,国桂环.微博在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08).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论文文献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