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教育电视节目的成功之道
——以日本电视节目《啊!设计》为例

2017-11-01高嘉蔚

传媒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物品儿童

文/高嘉蔚

儿童教育电视节目的成功之道
——以日本电视节目《啊!设计》为例

文/高嘉蔚

电视作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之一,在儿童的成长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教育电视节目是对儿童颇有影响的社会教育信息系统,如何科学合理地满足儿童的认知需求是儿童教育电视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日本是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对媒介的教育功能尤其重视,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专业的教育频道——NHK教育频道,主要面向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啊!设计》节目是由NHK频道播出的,针对7—11岁学龄儿童开设的以传达设计乐趣和培养设计观点为目的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该节目自2011年开播至今,深受观众喜爱,获得了慕尼黑国际青少年电视节主题节目大奖。《啊!设计》节目表现出的重视思维教育、准确的儿童视角以及鲜明的特点值得借鉴。

启发式教育促进思维发展

艺术类、知识类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通常以传授技能和普及知识为主要内容。《啊!设计》节目则另辟蹊径,将培养“设计思维”,给孩子快乐未来作为节目定位。日本的教育专家认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它包含外在和内在两个领域。外在教育包括知识的培养、技能的传授、习惯的养成等。内在教育则包括感觉、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培养。相比于外在教育,内在教育具有无法直接教授的特点,只能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养成。《啊!设计》节目充分重视对儿童设计思维的引导,通过不同节目板块的设置,采用直观启发、设疑启发、比较启发等方式,让儿童在感受中体会设计的趣味,推动设计思维的发展。

直观启发:以视觉语言激发儿童思维活动的主动性。《啊!设计》节目少有出镜的主持人,15分钟的节目,一般包含10个左右的小板块(开播至今已经推出了49个内容板块)。主要通过动画、影像等方式,将色彩、形状等造型元素直观表现出来。利用生动形象的视觉语言,将抽象的思维转化为容易理解的丰富表象。

在“设计的观察”这一板块,节目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为主题(便当、钱币、伞、家具等),用设计的观点,展现物品不同角度的形式美感。如钱币这一期,节目用实拍的方式,以特写镜头细腻地表现纸币、硬币不同的图案和质感,展现出钱币不被关注的形式特点。除了静态物品的展现,节目也会展现人们使用物品时的动作。比如在展现座椅的时候,节目会用影像记录下人坐在不同类型椅子时的身体动作,从而使孩子注意到动作与不同座椅形式之间的关系。这一板块没有任何语言以及文字说明,完全通过直观的方式,启发孩子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观察身边事物的兴趣和主动性。

设疑启发:用问题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设疑是以展现问题的方式引起儿童的注意,进而引发思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在《啊!设计》节目中,通常以动画的形式,结合男女的对话完成问题的呈现及解决的过程。提问很重要,对疑问的解答更为重要。在“天马行空”板块中,对疑问的解答过程,不是简单地告诉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而是通过不断地情景模拟,经过试错、比较,使孩子明白设计隐含的道理。

“天马行空”板块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设计,提问为什么,引导儿童发现设计解决的问题,从而体会设计的价值。内容的选择以生活常见物品为主。如为什么塑料瓶盖是旋转打开?为什么书是折叠翻页的形式?为什么道路指示牌要设计成箭头的形式等。以指示牌这期为例,节目选择了一个设置有红色、向左箭头的指示牌的交叉路口。节目旁白提问道:“你不觉得改用话语的说明会比单纯的指示牌好吗?”在提问之后,指示牌改成“请走这边”的文字。随后,节目通过动画模拟,展示了行人看到指示牌的文字走错方向的情况,以此说明“请走这边”的文字存在指示不清的问题。接着指示牌又被改成“请往大树的方向前进”的文字。此时,节目模拟了外国人因为看不懂文字而放弃的情况,以此说明文字标识存在不够直观的问题。通过上述的展示,节目很自然地指出原来的箭头图示具有简单、明了的特点,是非常便利的。显然,提问的方式能够激发儿童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而详细、耐心的解答过程则可以引导儿童将问题剖析开来,了解问题解决的内在逻辑,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启发:在差异中锻炼思维的活跃性。比较启发强调对事物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和把握。在比较中,鼓励儿童活跃思维,扩展视野,注意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不同层次间的差异。

“素描”板块是邀请12位性别和年龄各不相同的人士对同一物体进行素描创作。这12个人以相同间隔围绕物体坐成一圈,从不同角度对对象进行观察和描绘,最后统一将作品进行展示。当12幅画作以定格的方式进行展示时,孩子们能够体会到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同一事物又各有不相同的乐趣。

专业性与趣味性相平衡

《啊!设计》节目以设计为主题的儿童电视节目从提案到2011年首播,前后经过了长达6年的时间。在与电视台反复沟通的过程中,节目形态也逐渐成熟。由于有业界顶尖设计师的参与,节目的专业性深受肯定。许多学习设计的成年人也会定时收看。当然这档节目也受到儿童观众的喜欢,可以说在具备专业性的同时,也非常符合儿童的观赏视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儿童本位,设计节目形式。《啊!设计》是一档专为儿童量身定做的教育节目。在节目设计时充分考量儿童的认知特点。节目的名字“啊”取自日语假名的第一个发音“あ”,借此希望孩子通过节目开始享受设计乐趣与创造的体验。同时,也用其发音来表现人们了解某件事情之后,发出的感叹。这样的名字,儿童很容易记忆,叫起来也很有趣。

由于7—11岁属于人的童年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正在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通常借助表象和概念进行思维。因此,节目主要利用千变万化的形态、色彩,引导儿童建立基本的形态感,同时从不同角度启发、帮助儿童将已经掌握的表象分化成新的表象,而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所以,节目基本没有需要说明和解读的部分,只有跳动的形态、色彩、悦耳的音乐,孩子收看起来毫无压力。

在需要用语言说明时,也会以儿童可以听懂的语言来讲述。节目有一个板块叫设计师,每期会邀请一位设计领域的顶尖设计师,比如工业设计师深泽直人、图案设计师原研哉、图书设计师江慎等,让他们从专业的角度,给孩子们讲述他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节目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比如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设计工作上最重要的是什么?每位设计师都面对着镜头非常认真地作答,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既可以拉近孩子与设计师的距离,也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构筑情境,生动表达。《啊!设计》节目,灵活运用动画、影像、音乐、舞蹈等方式构筑生动、易于理解的情境来阐述专业的设计观点,从而有效地引导儿童观看节目。

设计需要处理好人与物的关系,如何把这一观点有效地传达给孩子们呢?节目组设计了一个板块叫“物品的视角”,通过视频拍摄,分别从人以及物品两个角度,通过客观和主观镜头的不同视角,表现人使用物品以及物品在被使用时的状态。比如,日本人在生活中喜欢使用印章代替签名,那么使用印章时印章的视角是什么样呢?节目设计了一个签收快递的情境。首先通过客观镜头表现女主人开门、取印章、打印泥、盖章、签收快递的过程。随后,节目模拟同一过程印章的视角,采用主观镜头表现印章被取出、被打印泥、盖印在快递单上的一系列动作,同时配有模拟的人声。通过情境的构建,生动地传达出物品与人视角的不同,将抽象的观点形象地表达出来。

多途径参与方式。节目组希望儿童能够多多接触设计,认识到“设计就在生活之中”,因此,提供了多种的参与方式。每期节目在特定板块结束之后,都会留有与节目相关的问题。比如有一期《设计的观察》观察的是日常照明的灯具以及光影,对应节目留下的问题则是“试着观察环境中的光与影”。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在节目后亲自实践,提升兴趣。节目组还出版了相应的图书以及DVD,便于给家长和老师提供指导。

《啊!设计》节目还建立了自己的官网,所有的节目内容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内容清晰,分类明确。在提供节目观看的同时,网站还提供了一定的交互类小游戏。比如配合节目名字中的“あ”(啊)字,可以在网站上写上自己的“あ”(啊)字。与此同时,节目开播之后,节目组每年都会募集观众自己设计的“あ”(啊)字。鼓励观众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和不同情境下的“あ”(啊)字。同时把收集上来的作品做成视频放在网站上,每个设计作品都清楚地标明设计者的姓名和年龄,并进行评比。

考虑到电视是一种单向度的传播媒介,只能通过眼睛和耳朵感受信息,因此节目组还专门在21_21 Design Sight美术馆做了与节目相关的展览,这也是电视台第一次将节目变成展览。展览现场通过“空间+影像+实物”的方式,提供观众用触摸等更多方式体验设计、感受设计的乐趣。

鲜明的民族化特色

电视媒介是展现国家和民族文化内涵,培养大众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以及欣赏和接受素养的重要途径。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因此,儿童教育电视节目在传承民族的历史和优秀文化上具有重要的职责。日本非常重视对自身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练出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并将其充分展现在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啊!设计》节目在呈现民族特色方面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电视节目视觉审美表现的民族化。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中充满着对自然的尊重和欣赏,表现出人与自然共存的生命意识。日本也深受禅宗哲学的影响,注重对形态变化的过程性体验以及对朴素色彩和简单形式的欣赏和领会。同时,日本民族也十分强调对规则、秩序的恪守,在意装饰的细节性表现。

《啊!设计》作为一档以设计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在视觉的形式表现上充分反映日本的文化及审美特点。节目画面通常以白色为背景,构成空灵、包容的视觉空间,表现出原始的生命形式。打光是自然、柔和的,所展示的物品在白色背景的衬托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事物原本的纹理和质感,传达出朴素、简洁的视觉感受和美学精神。节目主要使用定格动画进行拍摄,细致有序地表现出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通过对画面节奏、画面构图的精准把控,以及色彩的适度搭配,表现出对秩序、规律的强调以及冷静、超脱的内在精神。可以说,节目的视觉表现非常符合日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视觉元素是最为直观的文化载体,通过节目视觉审美的浸染,会对儿童的审美素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对自身民族风格的认知。

电视节目选题内容的民族化。《啊!设计》节目所展现的物品大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因此,选题内容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梳子、漫画、玩具等;也有传统的民艺,比如铁瓶、陶器等;还有传统习俗,比如水引、风吕敷等,这些物品都是日本文化的独特构成。由于选题内容是儿童日常熟悉、可见的,因此非常容易产生亲近之感。同时,节目通过设计的视角,展现出事物常被忽视的独特之美,也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总之,儿童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仅需要对技能、知识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儿童思维方式的塑造;既需要保证节目内容的专业性,也要遵循儿童自身的认知特点,寻求专业与趣味的平衡;不仅要满足儿童对娱乐、认知、交往的需要,还要注重对民族精神的传播,使电视媒体发挥更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物品儿童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