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公共设施的艺术化设计方法

2017-10-31张锐

设计 2017年9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艺术化文脉

张锐

摘要:地铁公共设施是地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艺术化的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合理设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实际案例设计思路的分析提炼,梳理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艺术化设计方法,为地铁公共设施的设计提供了创新性思路。

关键词:地铁 公共设施 艺术化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5-0030-02

引言

近几年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各大城市的地铁建设项目都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城市轨道交通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扮演者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一条条线路的开设,串联起不同的城市区间和场所,让都市人群的生活、工作、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作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不同地域、不同区间、甚至不同线路的地铁站点,都应体现出所在区域的显著特征,而伴随着地铁建设应运而生的相关配套公共设施,也是地铁整个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一、地铁公共设施的类别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或企业机构组织等提供的给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物品或设备。从社会学来讲,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如便利、安全、参与)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在地铁轨道交通的公共空间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就分为很多类别,如交通运营设施、照明系统、票检系统、信息导视设施、公共休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以及室内外各类维持性运行系统等。

二、地铁公共座椅的设计思路

地铁站是一种公共交通空间,高效的流动性,空间的通畅性,才能保证乘客快速有序地通过。作为地铁环境中的公共座椅,有着区别于其他场合公共设施的特殊性,地铁列车平均三分钟左右一趟,乘客的候车时间很短,因此作为一个短暂歇脚的等候区域,舒适性并非首要考虑的因素,在满足“坐”的基本使用功能前提下,座椅在空间中分布的合理性、使用的安全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才是设计的出发点。如何从美的视角设计出符合上述特征的座椅,就需要以艺术化的设计方法进行介入。

三、艺术化的设计方法

以武汉地铁三号线公共座椅的设计方案为例。武汉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水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变不仅造就了武汉“两江三镇”的城市布局,并且对武汉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号线是武汉第一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路,涉及到武汉过去的工业历史、现今的市民生活,以及未来的城市风景。而这一切的变化发展,都要归功于“水文化”对于武汉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作为换乘站最多,穿越融合文化、娱乐、体育和多个金融商务区域于一体的地铁线路,三号线可以打造成为展示、传播大武汉“水文化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独特窗口。

(一)彰显城市文脉

城市的文脉并不是以当今的商业手段能够打造出来的,而是一种流淌在骨子里的历史印记和文化传承,相较于现代化的商业地标和新设立的地名,能够追根溯源的城市历史文脉才更能唤起城市居民对特定区域的文化记忆与怀念,是一种文化延续性的体现。从历史、地理的发展变迁来看汉江水运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文化形象。如汉江号子、龙舟竟渡、汉水女神、高山流水等文化风俗与传说。水文化促成展现了江城三岸的传统文化根基和生活场景,作为一条纽带,将江城人的生活紧密,凝聚了江城人的智慧和力量,使江城文化源远流长。

在对汉阳(汉水穿城而过)的三号线体育中心特色站点公共座椅进行设计时,就在设计方案中凸显出伴水而生的历史文脉特征。设计方案取名为《百舸争流》,舸是古代建筑工地的土石运输船,寓意城市发展生生不息、兴盛蓬勃之势,也意指江城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设计元素的提炼上则来源于水上运动竞技项目皮划艇(项目有单人、双人、四人等不同类型)的造型,取速度与激情、拼搏与团结之意,既契合当代体育的竞技精神,又彰显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文脉。(如图1)。

(二)体现场所精神

在设计三号线汉口二七路特色站点的公共座椅时则充分考虑了所在场地具有的特殊历史地位。武汉二七路的取名源于二七大罢工和二七惨案,“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顶点。同时,二七路也承载了武汉工业发展曾经的辉煌成就,是助力区域发展的重要工业区,对过往的追忆也是我们向曾经的辉煌的敬礼。

在设计方向定位上,相较于勾起曾经苦难的记忆,对往昔成就的赞美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据此思路,针对该站点提出了三套设计方案:方案一名为《轮轴传动》,“轴”是工业机械设备中重要零件,保证了机械高效顺利地运转,“轮”,当人类有意识使用圆的概念,历史的车轮便开始加速向前,不可阻挡。因而对于工业重镇曾经的辉煌成就,以轮轴之于^类的意义向其致敬。寓意,武汉的发展,如轮轴之动,滚滚向前。方案二名为《钉子精神》,被当作设计元素的螺丝钉是工业、建筑、生产中重要的固定连接件,虽然微小但极其重要。钉子精神寓意着敢于突破、勤于专研,从细微处体现武汉精神,武汉人精神。方案三名为《闪电》,设计时在视觉上配合了二七路的墙面大型艺术装置的棱角元素,更深层次的解读则是将整个长江的脉络走势加以简化,形成一个类似于闪电图形的动态走势,意指在追求理想、实现抱负的过程中要不畏险阻,激流勇进一往无前。此三类设计思路都暗合了所在场域的特有印记,是对场所精神的体现。(如图2、3、4)。

(三)融入周围环境

在三号线的特色站点中王家墩中心站是体量最大、工程量最为繁复的一个站点。该站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是地铁七号线的换乘点,本站是轨道交通在武汉CBD核心区的重要交通配套,是武汉市最大的地铁站点工程之一,也是武汉CBD核心区地下空间的首个实施工程,作为汉口城区的商务中心,正是商湾锦绣,星光璀璨。

该站点的特色不仅仅存在于艺术装置和墙面,其整个空间都被以艺术化的手段进行了设计,空间大厅以夜空绽放的白莲花为主要元素,描绘月夜星光中朦胧静逸的白莲绽放的美景,花瓣随风散落在地面上,犹如水中斑斑駁驳的倒影与天上的星光遥相呼应,CBD经济区正像绽放的白莲花,在梦想的舞台上绽放最优美的姿态。设计该站点的艺术坐凳时则更加偏重于与空间环境的高度融合。方案一为《鹅卵石》,配合艺术站点的整体风格“月夜白莲”,大厅底面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像花瓣,像波光,亦像水中浸润着的鹅卵石,给人以诗意的联想。天空群星璀璨,而坐凳就如一块块温婉如玉的洁白鹅卵石,静卧其间瞭望人间美好。方案二是《月夜扁舟》,考虑到上部空间夜空、星辰、明月和地面挺立的莲花抽象雕塑,以及意为水面的地板平面图形,座椅是介于中间的一个实体。设想—下虚拟场景,平静的湖面,璀璨的星空,一叶扁舟轻轻地划过。这些设计的方案从寓意和造型特征上都与站点内的环境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如图5、6)。endprint

(四)公众的参与

市民之家特色站点的主题是“风畅之家”,所在地是政府为市民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市民之家,其突出了“城市客厅、办事大厅、展示大厅”三大功能,提供行政服务、展示城市未来、接受人民监督,推行“一楼式办公、一窗式收费、一站式服务”运行机制,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复兴大武汉服务。采用6大节能环保指标体系和21项绿色生态设计;通过云服务技术,构建全市统一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站点的设计上主要体现的是绿色出行,快速出行,“畅”表达的是儿童对未来的畅想,“家”则与市民之家相对应。主题艺术墙面部分为由100幅儿童涂鸦拼成的“房子”,这些繪画作品分别来自武汉市的各个中小学生所描绘的对未来武汉城市的漫想”。在座椅的艺术设计方案上,主要延续了整个特色站点的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公众的参与,将普通市民的美好愿景融入其中。设计作品取名“江岸泛舟”,寓意江城武汉就好比是一艘中国中部的大船,“水能载舟,舟能渡人”,行政权力与百姓大众的关系,就是船与水的关系,人民群众撑起政府行政权力的大船,而这条大船也能将乘船者平安渡过目标彼岸,体现出政府与群众的水舟之情。此外,在船身座椅的靠背处将儿童画中具有家庭特征的大人、小孩手牵手的抽象人物形象加入其中,体现出百姓政府一家亲的亲民理念,而这正是公众参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一种艺术化处理手段。(如图7)。

小结

从美的视角出发,以艺术化的手段对地铁公共设施的进行设计,在地铁这一特定的空间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1.配合地铁站点整体艺术空间的设计,起到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文脉的作用。在我国现有地铁站点的空间艺术化处理上,一般都是通过建筑本身、壁画、浮雕、装置等要素的参与展现出所处城市的文化特征,作为配套公共设施的设计也同样应该与所处站点的整体艺术风格相协调,起到彰显文化的作用。

2.能强化场所认知、凸显特色站点。近年来国内地铁飞速发展,但与之相配套的公共艺术和公共设施则立意相近,风格形式上存在较多相似,极具个性和特点的历史、区域性特征被建设的趋同化消解,无法体现出所在地的场所精神。而整体的、有针对性特色站点艺术化设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更好地服务于地铁轨道交通。地铁站点作为一个服务于轨道交通的功能性的空间,标识清晰、设施健全、使用方便始终是排在首要位置。地铁公共设施的艺术化也是依托于设施实际功能和人机工程学的具体数据得出,所以除了视觉上的感受外、在使用这些设备时,乘客也能有很好的使用体验。

4.艺术化要素的参与能提升公众的审美眼界。地铁站点作为一个人流量巨大的场所,相当于一个城市的窗口,能反映出城市的精神文明面貌和市民的素养,艺术化的地铁站点及同样具有艺术感的公共设施能让乘客在乘车区间感受艺术化的熏陶,提升对美的认知和辨识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艺术化文脉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
不规则抽象
玩味型格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文脉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曹文轩说“文脉”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