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2017-10-31王德中陈明珩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教学策略

王德中+++陈明珩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从中吸收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所以要想教好古诗词,必须要注意以下四方面:反复吟诵、适度理解、入情入境和抓住诗眼。

【关键词】小学 ; 古诗词 ;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263-0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流传了千百年并入选我们教材的古诗词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说他们言简义丰,平仄有序,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并不为过。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从中吸收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对于提高自己的诗歌阅读欣赏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但是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很少有人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研究。这也导致了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形式单调乏味:要么是学生读读背背,老师似乎无所作为;要么是老师牵引着学生字斟句酌,挖掘过深,解读过度。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怎么教?对照课标的相关要求和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吟诵不可少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因为特有的音韵之美,特别适合诵读。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吟诵的功效。吟诵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

但需要强调的是,古诗词只有短短的几句,学生很快就能背熟了,让他们反复吟诵,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厌烦。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要设计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诵读活动,让学生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二、适度理解很重要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古诗词教学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内容的深度,而在于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修养。所以,不必要求字字疏通,句句求解,吹毛求疵,要求过严,用自己的话说说大体意思即可。比如在《清平乐 村居》一课中对“醉”的理解,有些孩子理解为“喝醉”,有些孩子理解為“陶醉”,老师不必简单地说对与错,而是引导他们读文、看图、体会。这样,孩子们基本上都能在自己原先理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作者的内心感受也了解得更深一些。诗词中更深层次的意思,自然会随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文学素养的提高而逐步领会。

入选小学教材的古诗词都是中华文化中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经典是阐释者与被阐释者和文本之间互动的结果,经典是无法全部阐释,也是阐释不完的。诗词的教学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开掘过深,解读过度,对处于小学阶段学习的孩子来说都是不合时宜的。

三、入情入境是关键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古诗词教学最大的难点是怎样引导学生诵读入境,并读出感情来。我们让学生读读诗句,说说诗句的意思,以为诗的意思理解了,学生就能读出感情来。其实并不然,学生有时就是明白了诗的意思,也还是游离在诗词之外,没有进入情境中。他们将诗句的意思弄明白了,诗句也会背了,但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却无从谈起。为什么?问题就在学生没有进入诗词的意境,没有“入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入了境,才能和圣贤晤面,才能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感受他的喜怒哀乐,才能心灵相通。只有这样,“我”的诵读,才是“我”情感的倾诉,“我”心灵的歌唱。

入境的路径在那里?最好方法就是调动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使诗中描写的情景浮现于脑海中,加上学生自己平日对生活的感性体验,此时学生眼前的画面就不单是视觉的画面,而也融合了他自己的感情,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词中并未提到的物象。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词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诗词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

四、抓住诗眼教得巧

语言凝练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唐代诗人贾岛曾写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也曾感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诗人的这种苦吟精神难能可贵。古诗词的教学艺术,往往就体现在能否选择那些“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诗眼,展开丰富的想象,浮现画面,重构意象。

如教学《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时,引导学生把诗中的“绿”字换掉,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在换词比较中,学生会体会到“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窦桂梅老师在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紧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卧”字,想象小儿的“无赖”,引导学生用“趴”“躺”来代替“卧”,但都感到别扭,只有“卧剥莲蓬”的“卧”感到最舒服、最自然、最惬意。一字道出了小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可爱。

古诗词字字珠玑,值得品味推敲的字词很多,是否需要字字求解呢?当然不必。教师的教学智慧就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找出那些画龙点睛的词句用心揣摩,细细品味,通过举一反三来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词小学教学策略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猜诗词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