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族地区素质教育现状

2017-10-31许建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发展机遇民族地区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民群众综合素质较低,实施素质教育时产生诸多误区。藏汉“双语教学”校园文化有双重性,一方面发展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及回归民族又要走出民族融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社会发展。藏汉双语教材内容较简单,与《国家课程标准》差距较大,新课标惠及不到偏远的民族地区。抓住国家教育大力改革的良好时机,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与发达地区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促进全国统一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 ; 素质教育 ; 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73-02

我国实行素质教育是党和人民明智的选择,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从此,全国掀起了浩浩荡荡的素质教育浪潮。全国已兴起发展素质教育蓬勃之势,特别是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如今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教育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惠及到了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莘莘学子,致富心迫切的牧民群众送子女上学热情高涨。在学校全面逐渐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给民族学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口占大陆人口的9.44%,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在现实中民族教育均衡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社会各群体之间的融洽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我在藏族地区教育基层工作多年,先将本人以藏区牧区素质教育为例简要分析如下:

一、素质教育概要

国家教委1997年10月29日印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素质教育是指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他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训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今天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将生活在未来的社会中,因而教育必须考虑未来,教育不能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落伍,必须有超前意识。因此,根据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定义为:将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情感意志和完善人格等融为一体的综合型、开放式教育,是一种适合现代社会知识迅速增长和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要求的创造性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少数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误区。

少数民族地区地势偏远,经济落后,虽然党和国家已验收“两基”,但扫除青壮年文盲质量不高,少数民族干部综合素质较低,群众大多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许多误区。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取消考试,学生减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改革考试制度,关键怎么考,考什么,不是取消考试制度,考试是测试教育教学质量的形式,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有利于学生正式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考试对于加强改进学生的学习、交流,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以及教育教学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考试评估变成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目前考试正在变革,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其根本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就是音、体、美艺术教育。忽视文化知识学习,使学生学习知识积极性下滑,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音、体、美艺术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為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审美能力。

3.素质教育是不看升学率的教育,取消高考、中考才能完全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也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造就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智育不仅是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而是开发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性地能力,形成终生主动活泼的学习。素质教育离不开考试,但不能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是检测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发挥考试督导的正确导向作用,为素质教育服务。

4.开展课外活动,各科平均用力学习就是素质教育。有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在开展课外活动中学生玩的高兴快乐,各科学习中平均用力学习就是素质教育。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中规定从小学之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并作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社会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课外活动、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各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在认知的基础上,倡导实践、探究、交往、合作、反思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5.问题式教学就是素质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住阵地,但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几个问题,分别各组写出答案,这就是素质教育。问题式教学法,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让学生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彻底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

6.给学生减负就是少写作业,让学生玩快乐,这样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了学生偷懒的温床。《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减少学生作业量,让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7.教育学生发明创造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指用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探究实践中去。

三、民族地区的素质教育现状。

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地势偏远,经济发展滞后,但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大人民教师的辛勤奋斗下,素质教育已成欣欣向荣的发展局势。

1.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

(1)在少数民族地区,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制度不断革新,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了政府、学校、社会、人民群众(学生家长)间新型沟通关系。各学校教职工积极学习党的教育政策方正,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称为一个改革创新的规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坚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勇于创新。毛入学率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甘肃玛曲县是一个纯牧区县,在王力书记的正确领导下,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城乡统筹管理,加强教育对口支援,省市特色学校对民族地区教育支援工作。甘肃张掖地区每年派十几名教师支援玛曲牧区教育,充分利用内地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备课给教师自由发挥空间很大,教师单独备课知识单一,教学设计很难达到学生发展的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周星期五下午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交流合作,发挥集体的智慧,通过行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力促进学校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民族地区的学校开课形式有两类,以藏族地区为例,一类是学校课程全是用藏语开设,加授《汉语》。另一类是加授一门用民族语言文字开设的《藏文》,其它课程全是全国通用课本。校园文化有双重性,一是发展和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以汉语课程为主的培养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也就是培养德、智、體、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开放的社会,面对文化精华与糟粕、先进于低俗、传统与外来共存,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等社会现象并存。民族教育一方面回归民族,一方面走出民族,融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生活为素质教育服务。发扬光大祖国文化的同时,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统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大力提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规范化、科学化的双语教学。在校园开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容忽视,建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学校至关重要。

2.民族地区学校课堂文化。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文化知识和教学活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活动共同构成了课堂文化。

(1)在少数民族地区,多以本民族语言教学为主,少数民族学生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母语学习其它课程,本民族文字成了学习其它课程的工具,语言的差异性成了互相交流的障碍。学生对汉语接触很少,学习《汉语》成了学生的第二语言。开展双语教学消除交流障碍,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人才培养的专门场所。素质教育教学不仅仅为了知识而学,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师成了课程研究者、主导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国家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史中一块及其重要的里程碑,课程标准就是“素质教育”相应阶段的课堂课程质量标准。从以前主要关注内容的“教学大纲”,走向关注结果的“课程标准”,极力倡导教师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广阔的教学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使得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发挥,个人专长得到鼓励。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材是藏区专用教材,教材内容简单,与内地教材差距较大,“新课标准”带来的成果惠及不到偏远的民族地区。

(2)藏族文化主要由中国中原文化、佛教文化、雪域高原的青藏土司文化和其他民俗文化融合而成。现代社会主流文化把佛教文化称为唯心主义,藏族师生对佛教特别敬仰,因此,双语教学学校教育协调性较差。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受本民族语言文化、教育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佛教信仰盛行等影响,学生思维单一、可塑性很差,学生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兴趣差异较大。多数家长减少孩子与外界主流文化接触机会,这对孩子好奇心和观察力培养不利,由于本民族祖辈的文化修养、思想行为、行为准则等与现代社会差距甚远,给孩子走向未来社会打下距离的烙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使民族教育显得更加落后,素质教育推进十分艰难而缓慢。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所谓课程就是学校教育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而为学生发展设计的“跑到”,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能够促进学生学校全面发展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1)校内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校内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主要部分,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如:教学用书、师生讨论会、教研交流会等,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挂图、导具、多媒体、网络、校内图书室、展览馆、校园文化等。

国家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就是《教材》,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民族地区以双语教学为主,以藏汉双语教学为例,学校课程全是用藏语开设,加授《汉语》课程,《汉语》是学生的第二语言,教材编排考虑到教材的容量限定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有些内容选择代表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教师和学生实际再次开发通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由于课程设计的局限性、封闭性,教科书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调查分析,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课程资源,不断创造、补充、完善、升华,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少数民族教材教育仅停留在热爱本民族,传授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欣赏、赞美本民族文化。教育主要以传授保存本民族文化为目的,不是着眼与发展本民族文化,有的用本民族文字翻译的教材保留了较简单的逻辑和数字运算,《汉语》教材培养简单的听说读写训练为目标,没有文学价值。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与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差距较大。教育理念和少数民族学生思维存在着差异,基础教育发展面临很多困难,部分教育工作者为民族文化的失去和纯洁及通化担忧。课程资源具有很好的继承和保存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功能,能够创造和更新民族文化。开发民族地区特色教育资源转化为促进儿童教育发展的力量。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融为一体,才有益于民族教育走向现代化。

(2)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没有博物馆、科技馆和现代发展中的企业,自然资源出了一片贫瘠的草原,高原地区缺氧,生物链贫乏。人文地理、乡土风情、高原气候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真正有效的教学不仅依赖与家庭的课程资源,常常需要家长开发和保存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但民族地区“两基”验收质量不高,学生家长文盲占多数。学生教育全靠学校老师教育和电视里的看。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民族地区中小学正处在从追求数量和规模到追求质量和效益过渡性发展过程中。而当地政府急功近利检查素质教育成果。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和谐全面发展,是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

2.素質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是21世纪战略性任务,由于少数民族地区两基验收质量不高,文盲半文盲群众较多,素质教育需要全民参与,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3.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对素质教育认识不科学、不准确。

4.实施素质教育各方面条件不具备。民族地区有的学校班级人数达60或70多人,人民群众素质低,素质教育没有全民动员。由于宗教信仰盛行,佛事活动期间全校教室空空。学生思维单一,知识面窄,制约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

5.民族地区是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不能利用。学生与家庭和社会隔离,很难形成教育合力。

6.学校培养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后不能满足主流社会的需求,也不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更不适应经济文化复杂的牧区生活,缺乏生机能力。

7.国家课程是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建议。国家课程对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十分不平衡的现状有一定的局限性,惠及不到民族地区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8.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很难覆盖偏远的民族地区教育,民族语言文字教材主要以赞颂本民族文化和人物为主,翻译普通教材中的一些典型和较简单课文内容。《汉语》教材主要以交流和听说读写为住。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文知识是以规范性、标准性、概括性和理想化为主。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差距较大。应在课文里增加一些发明创造的实例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实例。

9.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肯吃苦,爱学习,甘愿为民族教育事业献身的教师。

10.实行“两面一补”和营养早餐后,义务教育成果显著提高。国家巨额投资用在学生食宿补助方面,但学生成绩奖罚教师承担,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

民族地区教育由于地理、历史、经济滞后,语言思维差异等诸多因素发展缓慢,目前抓住国家教育改革和巨大投入的良好时机,社会各界人士多多关注民族地区素质教育,使民族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同内地教育站在同一起点上,共同实现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许建军:甘肃玛曲县第二寄宿制藏族小学,小教高级,全国藏汉双语教学研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发展机遇民族地区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探讨天然气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下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机遇
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