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古诗的写景技巧,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

2017-10-30唐艺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修辞观察

唐艺虹

摘 要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的精华。写景诗一般都会塑造形象,其丰富的写作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均可作为小学生写景训练的示范。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古诗的写景技巧,摸索出了一套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的办法:(1)火眼金睛,捕捉特点;(2)有条不紊,多角度看;(3)动静结合,找联系物;(4)惟妙惟肖,巧用修辞;(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经典时,领略到中华诗词韵律之美,并从中借鉴到写作方法、汲取写作营养,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关键词 写景技巧 观察 修辞 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众多小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面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摇头叹息,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习作,往往显得生硬、单调无味,与他们所看到的景物相去甚远。可整个小学阶段共有6次的写景训练,可见其地位的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成了小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的精华。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写景言志,因而,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写景诗一般都会塑造形象,其丰富的写作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均可作为小学生写景训练的示范。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古诗的写景技巧,摸索出了一套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的办法:

1火眼金睛,捕捉特点

其实,花草树木,山水园林,清风明月,这些习以为常的景物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

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观察事物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基本只看个大概轮廊。因此要想把景物写好,除了能根据整体环境的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景物外,还要能找出这景物都与其他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样描写山,泰山要突出其雄,华山要突出其险,黄山要突出其奇。对于中年级生,要重点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他们平时多观察,观察时要认真仔细,记住它的形状、颜色以及对它的感觉,还可以画下来,写景的材料就会如喷涌的甘泉。

2有条不紊,多角度看

写景时,不仅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从一定的角度或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可以按照景物的空间次序观察,也可以按照景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或时间顺序观察,还可以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观察。执笔时也要顺序描写。

观察点可以是固定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观察点在窗前,由下而上,由近而远,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观察的点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移动,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我们,同一景物,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多变的,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游记参观类作文也是随作者的脚步移动而变换,在变换中展示景物的特点。

3动静结合,找联系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因此,在写景状物时,不有只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会从各方面去找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景点组合起来,才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前两句抓住江南春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的特点,描写了莺歌燕舞、绿草红花,并写了周围的联系物—村庄、城郭、酒旗,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描绘了江南春景明朗繁丽的一面。

4惟妙惟俏,巧用修辞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需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这里的“立”,就是要求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立体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诗人经常借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处理,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把柳树化身为亭亭玉立的少女,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后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第三、四句還构成了设问句。全诗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古诗的抒情方式,大多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写景时要自然渗透自己的感情,寓情于景。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个字说离愁别绪,但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别绪如长江不尽,离情如碧空无涯。情含景中,神传象外。

古代诗歌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的宝藏,教师要细心地挖掘,让学生在诵读诗歌经典时,领略到中华诗词韵律之美,并从中借鉴到写作方法、汲取写作营养,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参考文献

[1] 刘熙载. 艺概注稿[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

[2] 朱维富.写景作文教学策略浅议[J].吉林教育,201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修辞观察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