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2017-10-25岳志鹏

西部论丛 2017年5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镇化

摘 要:加快和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由此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过程和途径,当前在城乡资源分配、居民收入、城镇化推进等存在诸多突出问题。

关键词:城乡融合 城乡一体化 城镇化

一、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分配“城市偏向”明显

在要求全民共享、全面共享的新时代背景下,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成为影响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选择了“以农哺工”、“以城市为中心”的城乡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将优质资源大量投向城市,经济、文化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使得城市的配套日趋完善,城市自身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又带动了公共资源的完善,使得城市比较优势更加凸显。一直以来,农村资源就是往城市单项流入,成为农村的“吸血机”,加之公共资源配置的“城市偏向”,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病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大的制约。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三农”问题依然严峻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在迅速接近,但我国农村和发达国家的农村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城乡差距首先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现阶段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的深层原因。城乡发展的不均衡,这也就造成了“三农”问题的解决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农业依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

(三)城镇化推进过程中面临困境和误区,“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首先,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盲目追求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快与“人的城镇化”,存在“重物轻人”的倾向。进入21世纪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土地升值的巨大收益,驱动着各地出现大规模的圈地、占地情况,城乡融合、城镇化越来越演变有房地产化的趋势,由此引发的恶性冲突事件、群众性事件频发,对社会和谐稳定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城镇化建设存在着“程式化”和“蜂窝化”的倾向,各地都在积极推进快速推进城镇化,但是存在着推进方式冒进和单一的现象,缺乏特色。最后,存在房地产化倾向,政府土地财政。

(四)农民市民化进程受阻,共建共享格局尚未形成

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虽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首先,农民工市民化,由于落户门槛高,难以在城市扎根下来。被视为“二等公民”,受到歧视,无法享受与市民同等的福利待遇,成为城市新二元。其次,居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移居民在市民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面临的困难较多,陷入难留下、难融入的尴尬局面。

(五)非包容性问题集聚,社会风险治理难度加大

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非包容性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具体表现在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城镇贫困问题日趋严峻、区域剥夺问题日趋突出等方面。农民工成为“二等”公民,伴随着城市内部新二元结构的出现,城镇居住空间分异的现象逐渐加剧。在城镇化推进的过程中,由于机会和利益分配不均,衍生出一系列经济“剥夺”现象。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制手段,一些强势群益和强势区域侵占甚至掠夺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的资源、机会和权益,转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

二、主要成因

(一)发展理念和思维认知的偏差

首先,在思维认知上存在偏差。城乡融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包含的内容丰产丰富,但就本质而言,是让人们共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和改革发展成果。一些地方,将城乡融合发展,片面的理解为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盲目推进,造成人地矛盾紧张和其他社会问题的产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偏向”的资源配置,导致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其次,发展理念转变的滞后。重物轻人、重城市轻农村、重速度轻质量的发展理念,正是不科学的发展观和绩效评价体系加剧了粗放型增长。

(二)规划指导和政策落实不到位

科学规划是城市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前提。然而,在中国融合的实践中,有的地方不重视规划的先导作用,边建设边规划,甚至先建设后规划。由于各地区具体发展状况不同,本来完全可以依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发展设计,凸显特色,增强比较优势,然而在新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各地方为了追求近期利益和政绩,盲目快速推进,出现“蜂窝化”和“程式化”的现象,造成缺乏特色优势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新问题。缺乏规划指导和盲目落实的行为使得本来应当是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机遇,变成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新问题、新挑战,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

(三)传统二元体制安排的多重影响

传统二元体制性安排主要是指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层体制问题,表现在城乡关系上的体制性安排就是城乡分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具体表现在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就业管理、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等多个方面。正是传统二元体制安排,使得在城乡融合的过程中,城市居民和乡村居民在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区别对待,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市民化进程。

(四)相关配套制度体系尚不完善

科学的制度设计是推进城乡融合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配套制度改革滞后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乡融合科学发展的深层原因,二元结构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甚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的今天,依然在发挥作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过去支撑二元结构形成的有关条例、法律法规和政策,依然没有修改和彻底废止。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也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民市民化进程。

(五)农民社会事务参与度低

城乡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关系到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的保护,也是维护其基本权益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然而,从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实践来看,城市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明顯高于农村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农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均比较低。城乡居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性不足导致政府在政策的制定和设计中不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实际诉求,严重制约公共事务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岳志鹏(1991-),男,山东潍坊人,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