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让古诗词教学更具魅力

2017-10-25胡敬楚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少教多学

胡敬楚

[摘 要]“少教多学”理念,契合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和内在的认知需求,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词作的内核和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在学生的障碍点上,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渔歌子》是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编排在苏教版教材六下第二单元,是托物抒情的典范之作。提出要删繁就简,科学研制内容;对应发散,引领深入探究;统领整合,深化整体感知;拓展延伸,丰富文化体验等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删繁就简;拓展延伸;统领整合;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76-01

《渔歌子》是唐代著名词人张志和的代表作,这首词语言浅近易懂,画面感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不是难事,但要想真正感知词人蕴藏在文本中的感思与情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这就需要教师秉持“少教多学”理念,契合学生原有的认知起点和内在的认知需求,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词作的内核和学生的疑难之处,教在学生的障碍点上,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一、删繁就简,科学研制内容

薛法根老师说过:学生原本就懂的、能通过自主努力读懂的、教了之后还不懂的,都不用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学生原始经验、认知能力要有准确的认知,研制出最适切的教学内容,教学生之所需。

如在教学这首《渔歌子》时,教师就摒弃了按部就班读正确、读节奏、读韵律的一般步骤,直接出示古词中的三个生字“鳜、箬笠、蓑衣”以及跟它们对应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了解“鳜”字的字形,“箬笠”和“蓑衣”为什么分别是竹字头和草字头,在感受生字字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生词的基本大意。

二、对应发散,引领深入探究

古典诗词的创作,词人都在词作中设置有词眼。这些词眼不仅是词人创作时描绘表达的抓手,也是选择、罗列素材的中心点,对于阅读教学而言,这些词眼更是遴选教学内容、串联教学板块的主线。

教学这首词时,教师就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以“因为‘ ,所以‘不须归”,尝试从词作的不同层面探寻出理由,将学生的思维投向词作的字里行间。而在教学中,学生首先从“美景留人”出发,着重想象“西塞山”的壮美雄伟、“桃花”的万紫千红、“箬笠” “蓑衣”等静态色彩和谐之美,感受“白鹭齐飞”“溪水流淌”的生机动态之美;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从“美食留人”的视角,想象垂钓鳜鱼以及烹饪、享用鳜鱼的情景,感受作者“不须归”背后所蕴藏的别样情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斜风细雨”和“青箬笠、绿蓑衣”之间的关系,感受词人内心的淡定。

三、统领整合,深化整体感知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之所以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常常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零散而混乱的层面,学生在深入感知之后,缺少将学生的认知进行统领与整合的过程,导致阅读教学始终无法形成整体性。

鉴于此,在引领学生从词作零散的语言文字探寻作者“不须归”的各种原因之后,教师尝试引领学生对这些原因进行深入梳理与提炼。首先,教师从词人所展现的画面入手,引导学生从整体视角想象画面的和谐与发展,让学生从画面的白鹭之“白”、山色之“青”、桃花之“红”感受色彩之美,并着力引导学生想象补充“流水”叮叮咚咚的声音、“细雨”淅淅沥沥的声音、“白鹭”翱翔于蓝天的鸣叫之声,将想象的内容建构成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这些画面中“白鹭”“柳树”全部剔除,会对表达效果形成怎样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画面的动静协调,构建了一幅具有自然和谐之美的画卷。

四、拓展延伸,豐富文化体验

经典的古诗词,不仅是一种画面的再现,也是一种情感的投射,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质的聚焦。这首《渔歌子》借助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词人淡泊名利、悠然自得、宁静致远的情怀,更将这种情怀寄托在自己的“垂钓”行为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名的“垂钓文化”。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词作与垂钓文化的相关资源整合起来,由一首作品向一种文化迈进。

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拓展了柳宗元的《江雪》,引导学生对比:同样都是写垂钓,在环境和心境上有着怎样的区别?让学生意识到《江雪》垂钓的是“万千孤独”,而《渔歌子》垂钓的是“自在悠闲”;其次,作者为学生拓展讲述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让学生对“垂钓”文化的感知上升到“智慧”的层面;最后,教师还拓展出示了基础“钓鱼台”的照片,激发学生认知钓鱼台背后的文化意境,丰富对垂钓文化的感知。

纵观整首词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由表及里,纵深推进,实现了从字面意思到内在意蕴的全面教学,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质的飞跃,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丰富了学生的收获。

(责编 韦淑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少教多学
“少教多学”与古诗词教学的整合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