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备考指导

2017-10-25姜有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断句实词虚词

姜有荣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也是考生能抓得住分数的一个重要板块,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科学备考、智慧应试,现对其命题特点、趋势和备考作一指导。

【命题透视】

透视2017年高考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省(市)卷的文言文阅读试题,可以探究出其在命题上的如下三个特点:

1.选材:文本均为浅易的文言文,以人物传记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文体。

9份试卷中,全国新课标I卷、全国新课标II卷、全国新课标III卷、山东卷、天津卷等5份试卷选用了人物传记类文本(含自传性文本),而且以二十四史为主;北京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等4份试卷则选用了文学性比较强的散文或论述类文本。

2.考点:主要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化常识、文言断句、文句翻译、信息筛选及文意理解(分析概括)等。

3.试题命制:

⑴题型: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化常识、信息筛选等试题一般为选择题;文句翻译一般为主观题;文言断句、分析概括等试题,全国卷为选择题,自主命题省(市)卷为选择题或主观题。

⑵题量:全国新课标I卷、全国新课标II卷、全国新课标III卷、江苏卷、山东卷均为4题,浙江卷、上海卷均为5题,北京卷、天津卷均为6题。

⑶赋分:全国新课标I卷、全国新课标II卷、全国新课标III卷均为19分,北京卷、天津卷均为23分,山东卷为22分,浙江卷为20分,江苏卷为18分,上海卷为13分。除上海卷以外,其它8份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所占权重均在10%以上。

通过对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考点、试题命制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可以探寻出2018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如下三点趋势:

1.选材:每份试卷都形成并保持了各自选材的稳定性。如全国新课标I卷、全国新课标II卷、全国新课标III卷近三年来都从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中选材,浙江卷、江苏卷则都从文学性比较强的散文中选材。

2.试题命制:每份试卷的考试内容、题型、题量、赋分都按照《考试大纲》及其各自的《考试说明》确定,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结构,除个别试题的考试内容、顺序、赋分略有微调以外,基本没有大的变化。

3.热点预测:

⑴文意理解(分析概括)、文句翻译为必考点,而且文句翻译赋分之高远非其它考点所能及,应引起高度重视。

⑵全国卷对自主命题省(市)卷产生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应引起高度关注。全国新课标卷从2014年开始对“文言断句”考点进行考查,山东卷从2015年起也对其进行考查,天津卷则从2016年起也对其进行考查;全国新课标卷从2015年开始对“文化常识”考点进行考查,江苏卷2017年也对其进行考查。

【备考指导】

1.备考策略

对文言文阅读板块的复习备考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坚持“细水长流”的方针,实施“四以”策略:

⑴以“纲”为纲。

这里的“纲”是指《考试大纲》及其《说明》,它不仅是高考命题的风向标,而且也是复习备考的指挥棒,它明确界定了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形式及结构,如2017年江苏卷语文科《考试说明》就将“常见文言虚词”明确规定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只有以“纲”为纲,才能聚焦发力,不做无用功。

⑵以“本”为本。

这里的“本”是指课本,文言文阅读考查“万变不离其宗”,其娘家还在课本,无论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是古代文化常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出处和例子,如在文言虚词的考查中,命题者常采用将选文和课本中的文言虚词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的方法。只有以“本”为本,打牢“知识基点”,才能为“迁移”积蓄底气和实力。

⑶以“卷”为式。

这里的“卷”是指高考试卷,无论是全国卷还是自主命题省(市)卷,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模式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要作出重大调整,一定在当年的《考试说明》中进行明确的说明。为此,在复习备考中,要吃透高考试卷,把准文言文阅读文本和试题的长度、难度,并以高考试卷为范式,命制习题和试题。只有以“卷”为式,才能确保训练的对位度和模拟的全真性。

⑷以知识支撑能力。

虽然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制贯彻的是“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但是就文言文阅读而言,“能力”是要靠“知识”来支撑的。只有在厚实的知识高原上,才能矗立起能力的高峰。如果不知词义,不明语法,不晓文化,无论有多强的能力,面对文言文阅读试题也是一筹莫展。“熟”才能生“巧”,只有在平时的早读晚练中把知识积淀的苦功下足了,才能生成出过硬的阅读能力。

2.技法点拨

为了帮助考生精准快捷地解题、作答,现结合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对有关考点的突破技法作如下點拨:

⑴文言实词意义推断五法。

①形训推断法。根据汉字中形声字、会意字的形旁或义符可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②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其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据此可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③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或句子作结构分析或成分分析,可以推断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

④语境推断法。文言文上下文之间往往有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揣摩、分析语境可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⑤成语推断法。根据成语中保留的文言词义可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⑵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推断五法。

①句意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大意可以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②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③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在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意义和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从而挑选出正确答案。

④句例推断法。运用课文中结构相同的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推断虚词在新的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⑤结构推断法。文言文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我们据此可以从一个熟悉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来推断相同位置的另一个生疏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⑶文化常识甄别五法。

①比对法。调用从教材注解、课外阅读文段中积淀的文化常识对解说进行比对甄别。

②串联法。将与考查点相关的文化常识串联起来甄别。

③排序法。将年龄、科举等序列化的文化常识罗列出来,有序排列,甄别是否错位。

④疑今法。高度警惕按照现今社会情况作出的解说,以防以今释古。

⑤细节法。既浏览总体的解说,更关注细节的解说,出错点往往设计在细节上。

⑷文言文断句的五个抓手。

①借助语感断句。断句前后要反复默读句子,确保所断的句子语义、语脉、语气通畅。

②借助虚词断句。有些虚词在句首、句中、句尾的位置相对固定,抓住这些虚词将有助于断句。

③借助句式断句。文言文中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断句时要遵从古代汉语习惯。

④借助对话断句。文言文中的“曰”“云”等字往往是人物的对话或文章的引文标志,据此可以快速断句。

⑤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互文、反复、顶真等修辞,各有其语言上的特點,可据其各自特点断句。

⑸文言文翻译的五个注意。

①注意直译为主。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②注意古今异义。有些词与现代汉语在形式上是一致的,但意义迥异,切忌以今释古。

③注意词类活用。有些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在翻译时必须体现其活用特点。

④注意特殊句式。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在翻译时须作出调整;省略句则须补出省略成分。

⑤注意句子语气。文言文强调因声求气,翻译中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⑹文言文信息筛选的五个雷区。

①对象错位。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

②方式误导。只关注人物的某种品质,而忽视题干对刻画方式的要求。

③内涵不清。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似是而非。

④主旨杂糅。不按照题干指向的要求筛选,“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

⑤进程混乱。不能理顺事件的进程,将“前一阶段”和“后一阶段”的事件混杂。

⑺文言文文意理解(分析概括)的五个步骤。

①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先整体把握文意,再将各项内容还原到文本。

②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要求要看清看准,逐点落实。

③题文对照,逐项检查。将各项内容逐一与原文作比对,并借题解文,从而判断正误。

④利用选项,排除干扰。借助选项中的三个正确项进行比较和排除,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⑤确定答案,代入验证。在初步确定答案后,对选项逐句验证,定点扫描,确保工稳。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断句实词虚词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妙用标点巧断句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虚词功能的羡余及其修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