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ESP课程需求分析

2017-10-24赵振华

文教资料 2017年20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应用型本科

赵振华

摘 要: 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ESP的根本原则。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当前大学英语的满意情况,分析学生对EAP和EOP课程的需求,探索结合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课程设置。

关键词: 大学英语ESP课程 应用型本科 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第一次明确把ESP(专门用途英语)列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内容。ESP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整合型的语言教学方法,在探索语言与专业结合的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以语言为驱动的教学模式,成为当今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只有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定位和专业设置相结合,才能培养出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但ESP课程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都属于新生事物,对于ESP课程设置、评估、教程建设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ESP需求分析,是ESP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广的第一步。

1.大学英语中的ESP教学

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规定ESP是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ESP教学不等同于专业英语或双语课程教学。ESP包括EAP(学术英语)和EOP(职业英语)。根据Jordon的观点,EAP可分为通用学术英语(EGAP)和专门学术英语(ESAP)。EGAP侧重各学科英语中共性的东西,即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例如用英语听讲座、记笔记、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和参加国际会议及学术讨论等。ESAP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工程等学科)的语篇体裁的英语交流能力。EOP是以求职、就业、岗位工作需要或者职业生涯为目的而学习的英语。可见ESP和传统的专业英语有很大区别:前者是训练这个领域里特有的语言交流技能,是语言教师授课的;后者是通过翻译和术语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由专业教师授课的。因此,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帮助学生从基础英语过渡到双语课程的桥梁。ESP不是指专业英语,不是针对不同学科,而是针对不同学科中的共性,关注的是英语交流和英语学习技能,是“跨学科的语言共性的东西”。ESP应被看成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强调的是学术技能及学科中的语言交流能力而不是学科知识。

2.ESP课程学习需求调查

2.1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对象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5、2016级全日制本科生,共计715名。其中大学一年级学生273名,二年级学生442名;理工类学生546人,文科类169人;男生421人,女生294人。

2.2研究工具

调查使用的研究工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通过大学英语校级订阅号“桂航英语”向学生推送,通过问卷星进行问卷发布、回收和统计。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和平均值分析。调查问卷综合运用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种形式。对不同的满意程度采用五点制里克特量表确定,对不同的同意程度采用五点制里克特量表确定:非常不同意=1,不同意=2,不确定=3,同意=4,非常同意=5,并由SPSS软件进行均值计算。第三部分为ESP课程需求分析,运用多选和单选形式,由问卷星自动生成相关分析图表。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学生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分析

在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满意度方面,无论是课程内容(M=3.02)、授课方式(M=2.98)还是能否满足学习需求(M=2.15)调查的平均分都不太高。甚至有22.52%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延续,内容和授课方式是基本一致的,没有感觉到中学英语英语和大学英语有明显区别。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英语作为大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实际教学效益不佳。尽管大学英语在基础课时中所占课时比例不低,但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没有完全摆脱应试的负面作用。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校园网络化教学、英语学习软件等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很好地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或毕业后的职业需求。

3.2对ESP课程需求分析

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ESP的呼声很高,但因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薄弱,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ESP受到不少大学英语老师的抵触。高达73.11%的学生表示对ESP课程完全不了解,完全没有接触这方面的课程。

在英语课程学习目的方面,31.89%的学生希望通过四年的大学英语学习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52.87%的学生期望通过大学英语学习提高未来职场的交流能力,15.21%的学生希望用英语进一步学习未来的系列职场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66.15%的学生乐于选择职场类英语课程,远远高于英语学术类课程,这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分不开。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选择英语学术类课程的学生还是职场英语课程的同学,都意识到听说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在ESP课程中要着重加强听说训练的学生比例要大大高于其他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高达60.14%的同学和81.26%的学生认为在学术英语和职场英语中应加强听说训练。

在拟开设的一些ESP课程选择中同样反映出学生的听说优先的选择倾向。如在学生任选的三门ESP课程中《职场英语(理工/人文)》、《学术交流英语》和《跨文化商务交流》稳居前三甲。问卷调查表明在ESP课程中听说类课程是学生的刚需。

有关于ESP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的时间,32.21%学生认同ESP课程开展时间应从第三学期开始,有23.67%和20.03%的学生认为这样的课程可以从第一或第二學期开始,认为可以从第四和第五学期开始的学生占10.08%和10.78%。由此可见,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ESP课程应体现多阶段性、连续性和层次性。

4.启示

4.1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从调查结果看,大学英语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是EGP(通用英语)的教学模式,被看作公共基础课程。从问卷调查结果看大学英语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实际要求。传统理念的颠覆和现有体制的改革是不可避免的。应用型大学应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定位,努力探索有高校特色的公共英语教学,摆脱单纯地将大学英语教学看成通用英语教学的旧观念。

4.2ESP和EGP课程定位和衔接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某些低水平的学生甚至要贯穿整个大学英语学习。EGP(通用英语)的衔接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ESP课程,需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英语基础,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完全置换为学术英语或职场英语教学显然是不现实的。遵循ESP理念,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现状和本校的专业设置,改革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多层级的学术和职场英语交际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ESP连续模型的基本思路,循序渐进和多层次性是构建的指导思想。

4.3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从调查结果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对EOP课程的需求大大高于EAP课程。但各大出版社不约而同地都将EAP教材的开发作为大学英语ESP课程开发的重点,推出的EOP教材大多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EOP教材凤毛麟角。一些EAP教材的难度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脱离,难以在应用本科院校运用。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行大学英语ESP课程,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批适合应用型本科实际,难度适宜,且能体现地方和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通用英语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或应对未来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ESP课程,遵循ESP理念,将学生需求放在首位,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结合社会需求现状和本校的专业设置,培养学生多层级的學术英语交际能力,不断改革并完善大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Dudley-Evans T & St. John M.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9-35.

[2]Basturkmen,Helen. Developing Course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10:11.

[3]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4]张雪红.基于中国情景的大学ESP课程模式与建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广西教育厅教育改革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期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GA38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学改革课题“基于移动平台的大学英语微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项目编号:2016JB04。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ESP的大学英语连续体模型构建研究”,基金号2017C445。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