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意水墨拍东江

2017-10-24曹广文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水墨画水墨摄影

曹广文

自2013年月4日“中国摄影报”等媒体权威发布27类不能参加摄影大赛淘汰的作品题材以来,湖南资兴市的“雾漫小东江”摄影景区被直接点名,属于这类题材之一。笔者作为坚守拍摄这个景区二十多年的基层摄影工作者,由此引发一些思考,当前全民摄影时代下,旅游摄影大军扎堆拍片,题材雷同、糖水片、照片复制,在国内这个“坊”那个“机构”的忽悠下,参加不知真假的数百种国际摄影大赛,并屡屡获奖的误导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拍摄“雾漫小东江”景区为例,用“水墨画意”的表现手法,试图找寻拍摄此类题材拍摄的突围途径,让热衷风光摄影题材大军增添些走出户外,一路远行的情趣,让摄影活动为这些地方的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雾漫小东江”自然风光

“雾漫小东江”景区自位于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风景名胜区,上世纪1995年以摄影作品的形式传播出去后,现已成为国内外知名摄影基地。

“雾漫小东江”景区每年的5月——9月份,每天清晨,雾幕将小东江的神秘弥合在遥远的苍穹中,如墨的天空,闪烁着繁星。影友们如期而至,斜倚桥弦,放眼峡谷,山影叠叠,雾飘细菲,在朦胧的夜色中,江面隐隐约约闪烁着几点渔火,湖面依稀可见几道波光,一两只横在江面的小渡船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岸边的芦苇、灌木杂丛与白雾在晨雾中相映成趣,早行的渔民在小木船头上点上渔灯、在墨蓝的天幕下,缓慢地划行,水汽与山峦相映,可拍出蓝色冷调的作品。随着几声鸡鸣从掩映着竹林的房舍中传来,划破黎明前的寂静,晨幕徐徐拉开,东方始露鱼肚白,小东江湖面烟波弥漫的神秘,开始缓慢褪去,整个河谷水汽弥漫。当晨幕完全打开时,浓雾蒸腾河谷,青山绿水之间云雾缭绕,起伏的山峦、茂密的林木、挺拔的修竹、荡悠的小舟、山民的村舍都披上了一層神秘的纱小东江境内下一场难得一见的暴雨,轻雾就会弥漫于对岸山上的丛林之间,当湖面青波微露,迷朦飘逸的白雾,是渲染小东江风韵最好的语言。眼前“半江青波半江云,轻舟晓雾绕山游”,如一幅极具传统水墨画意的烟雨峡江十里长卷。

当太阳从对岸高山顶上喷薄而出,青山隐隐,天蓝水碧,日出江花、水绿如蓝,白雾翻腾,树影婆娑。阳光顺着山体斜射在江面,整个景区的树林、水汽、小船在画面中千变万化,尤其当旭日透过水雾的树林产生一束束的入射光直射江面时,暖暖的阳光将乳白色的雾帘染成绚丽的霞彩,水面荡起天光云影的斑驳,挂在山水之间的巨幅帷幔顿时被射光切割得如流云飞瀑,蔚为壮观。轻雾在朝阳下弥漫,从江面缓缓爬起,随着微风,迎着朝阳,自由自在地随风起舞,时移时凝,形态无常,变化无限。放眼望去,高天流云,树影婆娑,清波竹影,轻舟拔雾,如一幅虚实有致的水墨长轴,巧夺天工。在摄影题材中,雾是最变幻莫测的拍摄对象,一座平淡的山,一汪平静的水,一片静寂的树林,都引不起摄影者的兴趣。如果:当雾涌群山,雾凌碧波,雾漫山林,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山里的一株老树因雾而素描成图,水面一叶轻舟因雾的渲染而入画,山林一抹绿色因雾的迷离竟成景屏。拍东江雾就是这样的:水底的蓝天,岸边的树丛、舟行绿水、抛荃撒网的动态,沿河的竹林和轻舟倒影、入射光里的树影婆娑,十三公里长的“雾漫小东江”的任何一处小细节,用取景框随意裁一段,均如一幅影影绰绰,漫江浸染的水墨图画,让你始终浸润在雾涌东江,空灵飘逸的水墨艺术意境里。

二、风光摄影中的水墨画意境

在中外摄影史上,风光摄影占尽了风头,出现了众多风光摄影大师。如美国风光摄影之父安塞尔·亚当斯,穷其一生,拍摄他的家乡约塞米蒂山谷,拍出了一个世界级的森林公园,现在还在影响着后人。

摄影术传入了东方,尤其传入了我国之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早期就有少数画意摄影家以中国画意来经营摄影作品,以郎静山、陈复礼、简庆福等为代表,并已取得国际的声誉。但就“摄影”而言,跟绘画、雕刻,甚至音乐和戏剧,仅有形式上的不同,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当然,它跟绘画最相似,关系也最密切。摄影和绘画之不同,可以说前者是科学的,是化学工业化和高科技产品的;而后者则是人工的,是手工业式的而已。都是作为表现的手段,运用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寄托作者的感受和情感,则两者并没有什么分别,是可以相融互通,取长补短。

在中国画中,古人向往的月上东山之安宁,红日蓬勃之壮美,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情怀,其铺纸张运笔虽有“随类赋彩”一法,但主要靠墨来表现,尤其是山水画中,笔墨是最基本的要素,其皴擦点染,干湿浓淡使画家们拥有了一套有别于西方的造型语言,其画面用墨线来区分点、线、面表现质感,以形象来填满画面的却是绝少。每一张中国画面都有空白位置的出现,运用空白来产生深度,引起观者的联想,渲染画面的意境空灵,是中国画布局上的特点。关于空位的运用,摄影作品是介乎西洋画和中国画之间,风光摄影中,画面空白要运用恰当、利用阴天灰色天空和朦胧的雾色构图来“留白守黑”,跟中国画墨色浓淡的处理十分相近。如果画意摄影再跨前一步,在风光照片里也运用空白,只要能够掌握到中国画法运用的法则,水墨画意境的风光摄影作品就一定会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中国山水画的透视问题,一般认为风景摄影用的是焦点透视,而中国山水用的散点透视。如以中国画法入照片,势非把镜头的透视焦点改变不可,这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实在应该说,用焦点透视来构图的只是西洋画,而并非全部的摄影作品。镜头的透视焦点并不能使一切的景物都成为焦点透视的结构。最明显的,那些横幅长条的照片,以及那些以运用前景渲染来构图的摄影作品,其景深就不是焦点透视,而是散点透视的画面。

水墨画意者,单以黑白阐释。黑白世界是简单的,简单的世界又一下子能紧紧抓住人们的目光,简简单单的光影结构,以极其抽象的力量重重地锤击视觉审美的空间,泛起轰然的回音。

黑白摄影的深刻表现力,以及掌握在摄影家手中的微妙的控制力,使它成为无与伦比的摄影手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卡拉瓦乔说过:“黑与白,是一切色彩中最佳最美的色彩,黑色以其影调使物象深沉有力,白色以其高光使物象显著突出。”著名中国画家李可染也说过:“黑与白是两极色,黑白之间蕴含的层次无限无极。”可见不懂黑与白极其微妙巨大的表现力,就很难真正地把握一切色彩美。

黑白摄影之妙在于,与五彩缤纷相比,它高雅而朴素,纯粹而简约;与绮丽多姿相比,它凝重而深刻。黑白摄影,就像一坛陈年的佳酿,愈久弥香。

黑白摄影的真正力量在于它能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表现人们司空见惯的题材。色彩能向人们显示景物的本来面目,而黑白照片却能通过启示的力量,引导人们体会照片上所包含的摄影家的想法。黑白摄影所特有的,也正是彩色摄影所缺乏的,那就是控制因素。

同时,黑白影像抽去了现实物像中的色彩,拉开了现实的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种“距离”优势,往往使欣赏者赋予它更多的审美内涵,它告诉人们的是情感的更深的一些方面;这种情感像照片上的影调层次一样丰富。这种“距离”的优势,也体现在风光摄影中。在这里,距离为欣赏者构建精神田园提供了素材,在心灵的游历中使“物”与“我”、景与情、虚与实、具体与抽象有机地联接起来,美国风光摄影的开山鼻祖亚当斯曾说过,在表现画意的风光摄影中黑白优于彩色。这是他几十年经营黑白的感悟,耐人寻味。

三、写意水墨拍东江

“雾漫小东江”的摄影作品风格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发现,历经近二十年的演变,“雾色中划行的小船、山民抛荃撒网”,已成一种司空见惯的模式,久而久之,就平淡无奇了。笔者有幸在“雾漫小东江”景区曾邂逅我国著名摄影评论家、策展人、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当我问起这22条军规和拍摄此类题材的出路时,她说:你只有将此类摄影题材拍得沉静、诗意、有新颖的视觉语言、有内在美,与众不同,让人眼前一亮,才会被人认可。于是,笔者就琢磨,小东江的阴雨天的作品还比较鲜见。当山水呈现在灰色的空濛之中、层林影绰、虚虚实实,特别有中国水墨泼在宣纸上虚实浓淡的中国画意境。笔者以为阴雨天小东江的景色就最具中国传统水墨丹青意韵,恣意渲染、丝丝入扣。于是,一改过去阳光明媚的天气拍摄,而专挑阴雨天,尝试着用单色或黑白拍摄,尝试着将现实的“雾漫小东江”演绎成中国画传统水墨画意的艺术影像。

一幅水墨画意摄影作品的成功与否,固然有拍摄对象的自然属性,但同样一处景观,不同的构图处理,呈现给人的作品将是不一样的感觉。“雾漫小东江”作为自然山水风光,它本身的景色如诗如画,极具水墨画的效果。所以在构图取舍上,要立意简约,虚怀若谷,山水相间,虚实搭配。构画无论选择彩色还是黑白,均可借鉴水墨国画“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的造画原理,变换不同角度,充分利用现有前景自然的线条、背景的远近错落和天空的云彩变幻,前景和背景在摄影构图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们作为一张照片的有机组成部分,能起到突出主体,增加照片空间感和深度的作用。营造出与众不同的佳作。“雾漫小东江”岸边可利用的前景有芦苇、楠竹、马尾松、香樟、青藤、岸边不知名的灌木丛和经常出没于这段水域的鸭群、候鸟,构图可以根据前景、山林、白雾和木船的形态、走势,丰富画面的构图层次(如图“水墨东江”之三)。在水墨画意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上,还可以运用传统丹青的扇面结构,仿古画色彩(如图“水墨东江”之四),让水墨画意的黑白摄影艺术作品更加接近中國画效果,延伸此类题材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结语

表现国内以云雾著称的黄山、庐山、武陵源等名山的水墨画意,已有前人留下无数墨宝丽影,成为光耀中华文明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独有湖南省资兴市东江湖风景名胜区“雾漫小东江”的雾轻凌于碧波之上,像一条簿簿的纱巾披在小东江峡谷的肩头,云山雾水,飘飘渺渺,如梦如幻,是一种极为灵动的水墨画意。因此,当摄影者进入“雾漫小东江”景区的时候,如何运用水墨画意经营构画眼前的风景,需要前期通过解读大量美术、书法作品,丰富自身的对中国传统水墨丹青的感悟、理解与借鉴等。我国著名水墨画意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所云:长期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画派,咀嚼山水画、人物画等艺术精髓。阅遍唐诗宋词元曲,把诗情画意融入摄影作品,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郎氏风格”。他的摄影作品就像一幅幅中国山水画,在咫尺之间将水墨画意经营到极致。作为长期坚守身边风景的摄影者,只有多学习、积累、观察、比较、感悟,才是必由之路。功课做足了,再去纵目雨雾河山,其格局和神思,将会更加广阔清远。才有可能将“雾漫小东江”的一帧帧、一幅幅水墨画意的古意图画:“一叶轻舟入画来”、“片帆烟雨摇千古”、“烟雨空濛峡江图”等艺术地再现。记录家乡永远的灵动,成为我们精神家园的记忆。

当一个地方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呈现实现了我者与他者的共生互鉴,并赋予其文化审美共性和一定的艺术认可深度时,这个地方的镜像生成就成为了此地的文明符号与标识,它可以冲破地理、语言、文化的隔阂,在更广泛的视觉和视野中无障碍传播,并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和记忆中,这才是这个地方最耐人咀嚼、传承、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艺术现象。

猜你喜欢

水墨画水墨摄影
水墨
水墨人物
神奇的水墨画
当古人穿越到现代水墨画
当代水墨邀请展
WZW—bewell摄影月赛
吴绪经水墨画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