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2017-10-24魏丽莉张利敏

关键词:泰尔贡献率城市群

魏丽莉,张利敏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

魏丽莉,张利敏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西部地区金融发展遇到难得的机遇。该文基于2006—2015年金融相关比率,运用泰尔指数方法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不均衡,除兰白西城市群与黔中城市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总体上呈上升态势,其中城市群内的空间差异总大于城市群间的空间差异;另外,城市群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大于城市群间差异的贡献程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是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城市群,其发展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1]1025-1034。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的发育程度、紧凑度、投入产出效率、空间结构稳定性、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化效率等各个方面,均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且内部间存在较大差异。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支持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并加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等,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西部城市群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城市群为载体,而城市群的吸管效应和辐射效应以产业聚集为依托。金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是城市群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发展迅速,但是各城市群间因自然禀赋、经济发展等差异存在着金融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研究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对于缩小东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差距、协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述评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沿着交通干线和河流分布,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产业优势和交通优势。有关学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农业经济协作[2]148-152、经济联系与差异[3]10-17、交通网络与空间联系[4]657-664等方面。也有学者从不同空间格局(区域、城市群、城市)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研究,诸如西北五省与经济协调发展[5]93-97、关中城市群的建设与竞争力[6]87-88,91、节点城市的产业定位或者空间联系[7]18-27;[8]111-118。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群成为改变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城市群的发展孕育着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金融中心,金融中心的发展需要以城市群的集聚为载体,城市群与金融中心具有协同发展作用[9]113-124,189。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金融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设[10]30-33;[11]40-43、金融支持[12]84-92及金融合作[13]99-103方面。

现有文献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指标选取方面,主要有戈德斯密斯的金融相关比率(FIR)、麦金农的货币存量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也有部分学者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例如夏祥谦(2014)从金融体系的功能着手,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14]63-68。在研究方法层面上,刘辉等(2013)采用客观赋权法对我国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测度[15]186-198;沈丽,鲍建慧(2013)分别采用基尼系数法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衡量并得出结论,空间差异不仅存在于区域间,而且存在于区域内,且区域间差异大于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16]41-48;涂智萍(2016)运用泰尔指数对广东省金融发展的差异予以研究发现,城乡差异是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17]104-107。有关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多集中在空间差异、动态演变与金融集聚方面。刘辉(2013)从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着手构建指标体系,运用赋权法对我国23个城市群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空间格局进行研究表明,空间上东部城市群的金融综合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城市群,城市群间金融发展存在差异,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差距存在拉大的趋势,并且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在城市群内部存在差异[15]186-198;陈明华等(2016)使用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以金融相关比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我国五大城市群的空间差异研究及分布动态进行研究发现,城市群内与城市群间在空间上均存在差异,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的演变态势存在着不一致[18]130-144。

当前,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多集中于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领域的研究,而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研究相对缺乏。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的重要连接通道,是我国与邻国的重要交流平台和贸易平台,其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城市群的辐射能力为载体,以金融资源配置为动力,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的金融发展空间差异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运用泰尔指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的金融发展差异分解为群内差异和群间差异,并计算二者对金融发展差异的贡献率,据此针对性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的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各城市群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的界定、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以及分析方法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的界定、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地区不仅是与中亚、南亚、西亚相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是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而且在中国与接壤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交通运输和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通道作用。本文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及其节点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更好地测度金融聚集与金融分配的空间差异。虽然,黔中城市群不包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内,但是其重要的交通地位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据此研究对象包括关中城市群(西安、咸阳、铜川、宝鸡、渭南)、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德阳、绵阳、广元、宜宾、乐山、泸州、南充、自贡、达州、眉山、内江、遂宁、广安、雅安、资阳、巴中)、呼包鄂城市群(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南北钦防城市群(南宁、北海、防城港、钦州)、滇中城市群(昆明、曲靖、玉溪)、黔中城市群(贵州、遵义、安顺)、天山北坡城市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兰白西城市群(兰州、西宁、白银、定西)、酒嘉玉城市群(酒泉、嘉峪关、玉门)、银川平原城市群(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共10个城市群,48个节点城市。

本文使用2006—2015年的基础数据,拟采用金融相关比率(FIR)衡量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相关比率是由戈德史密斯于1969年提出的用以衡量金融增长的指标。他认为,金融相关比率的变动是在规模上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间的变动关系。金融相关比率 (FIR)=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GDP,其中,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GDP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的测算方法

泰尔指数是由泰尔(Theil,1967)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用以衡量个人或者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或者不平衡度的指标,又称“泰尔熵标准”,而后这一指标被广泛用于其他领域。泰尔指数可以将总体差异分解为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两部分,并衡量两者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故本文选取泰尔指数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

按照泰尔指数的定义,泰尔指数介于0~1之间,且泰尔指数越小,差异越小,泰尔指数越大,差异越大。本文借鉴杨骞和刘华军(2012)的研究成果[19]36-49,148,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泰尔指数与结构分解公式作如下调整:

其中,T测度的是金融发展的总体泰尔指数,表示总体差异;Twi测算的是城市群中各城市金融发展的泰尔指数;Tw、Tb为城市群内泰尔指数和城市群间泰尔指数,分别表示城市群内差异和城市群间差异。f表示各城市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fj表示各城市群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fi表示各城市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y表示各城市生产总值之和,yj表示各城市群生产总值,yi表示各城市生产总值。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的分析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现状

根据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相关比率(见表1)衡量的2006—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走势如图1所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城市群的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例如,各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至2009年均有小幅度的上升,2010年各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几乎处于近十年的最低点,后又趋于上升。但是,各城市群的金融发展增速具有明显的差异,如兰白西城市群年均增长率高达23.92%,银川平原城市群年均增长率为3.61%。近十年,兰白西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各城市群的前列,且存在明显的拉大趋势;呼包鄂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上涨态势缓慢,且列于各城市群的最后一位。

表1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相关比率(2006—2015年)

续表1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态势(2006—2015年)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分析及结构分解

根据泰尔指数的性质将其划分为总体泰尔指数、城市群内泰尔指数与城市群间泰尔指数,即总体差异、城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间差异。

1.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总体差异

图2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总体差异的演变态势。由表2与图2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的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在2006—2015年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存在上升下降的反复态势,总体泰尔指数介于0.0805-0.1284间。例如,2006年总体泰尔指数为0.104,至2007上升为0.1157,后又呈现下降上升态势,至2009年上升至观察期内的最大值0.1284,继而下降为观察期内的最小值即2010年的0.0805,之后再次出现上升下降的态势。各城市群间的不均衡趋于扩大态势,2009年金融发展水平不均衡状况最为显著,至2010年有所好转。

表2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泰尔指数

图2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总体泰尔指数

2.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城市群内差异

图3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城市群内差异的演变态势。由表2及图3可知,总体来看,西部城市群内空间差异呈增长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06%,且呈现“上升—下降”循环波动的态势。2006—2009年间,西部城市群内泰尔指数从0.0776上升为0.0970,后又下降至0.0508,继而上升为0.0961后继续下降,2009年城市群内金融发展最为不均衡。在各个城市群层面上,兰白西城市群、黔中城市群金融发展的泰尔指数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24%、0.063%;其他城市群金融发展的泰尔指数均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例如,关中城市群年均增长率为0.68%,滇中城市群年均增长率为0.25%。在2006—2008年间,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城市群金融发展城市群内差异最大;而在2009—2015年间,滇中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城市群内差异最大。

图3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城市群内泰尔指数

3.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城市群间差异

图4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城市群间差异的演变态势。由表2及图4可知,城市群间差异呈现“上升—下降”反复波动的态势,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026%。在2006—2007年间,西部城市群间泰尔指数从0.0264上升至0.0273,后下降为最小值即2008年的 0.0142,继而 2009年上升为最大值0.0314,至2010年后小幅度反复上升下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城市群间差异呈现动态的不均衡状态。

图4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的城市群间泰尔指数

4.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差异贡献率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贡献率如表3、图5所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贡献中,城市群间贡献率与城市群内贡献率呈对称关系,且城市群内贡献率明显大于城市群间贡献率。城市群间贡献率呈“上升—下降”的反复态势,幅度略小,但是2007—2011年间城市群间贡献率变动幅度较大。例如,2007年 23.63%,2008年下降为 13.16%,2009年、2010年连续上升至36.90%,后又呈反复的波动状态。城市群内贡献率与城市群间贡献率相对称,呈现反复的“下降—上升”状态。在各城市群的贡献率中,成渝城市群贡献率最大,酒嘉玉城市群的贡献率最小。

表3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的贡献率

图5 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贡献率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06—2015年金融发展的基础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方法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泰尔指数从城市群间差异、城市群内差异对金融发展空间差异进行分解,并测度城市群间差异与城市群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度,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且国家实施的一系列补救措施效果显著,2009年各城市群金融发展差异有所下降并于2010年达到最低;第二,除兰白西城市群与黔中城市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差异总体呈上升态势,且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循环波动;第三,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而言,城市群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间差异相对较小;城市群内差异中,滇中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金融发展最不均衡;第四,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空间差异的贡献中,城市群内差异贡献率总是大于城市群间差异贡献率,且二者互补,而在城市群内差异中,成渝城市群的贡献率居于首位,其次为关中城市群;第五,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的金融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兰白西城市群金融相关比率为5.43,呼包鄂城市群金融相关比率仅为1.82,这与各城市群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具有密切关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缩小城市群间及城市群内的金融发展差异,本文给予以下建议:第一,城市群内差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应当得到足够重视,应从城市群内各城市着手,缩小各城市群内部差异,从而促进各城市金融发展均衡,以此缩小总体差异;第二,应重视西部地区的地理优势,利用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发展经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城市群的金融协调平衡发展;第三,应推进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中心可以通过资金集聚和溢出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西部地区合作,发挥金融集聚和辐射效应,促进区域金融发展,同时也可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

[1]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9).

[2]师晓华.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业经济协作功能分区规划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7).

[3]潘竟虎,胡艳兴,董晓峰.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16,(1).

[4]曹小曙,李涛,等.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5,(6).

[5]慕慧娟,崔光莲.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五省(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5,(5).

[6]秦辰钰,王婉玲.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大关中城市群建设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32).

[7]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我国节点城市产业定位与协同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8]吴乐,霍丽.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9]覃剑.国际城市群金融资源空间配置研究[J].城市观察,2013,(1).

[10]杨为程,王芳.“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设的模式和制度安排[J].开发研究,2014,(6).

[11]马广奇,景马婕.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构想[J].经济纵横,2015,(11).

[12]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课题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金融发展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5,(6).

[13]李翠萍,张文中.“一带”背景下核心区货币合作研究——基于中亚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17,(1).

[14]夏祥谦.各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

[15]刘辉,申玉铭,柳坤.中国城市群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3,(2).

[16]沈丽,鲍建慧.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基于Dagum基尼系数方法的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4).

[17]涂智苹.基于双维度泰尔指数的金融发展差异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财会月刊,2016,(29).

[18]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中国五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2003—2013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7).

[19]杨骞,刘华军.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5).

Research on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Urban Agglomeration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WEI Li-li,ZHANG Li-m in
(College of Economics,Lanzhou Universiety,Lanzhou,Gansu 73000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 has encountered a rare opportunity.Based on the 2006-2015 financial correlation ratio,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by using the Theil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n imbalance in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In addition to Lanbaixi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Qianzhong Urban Agglomeration,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re in an up-warding situation on the whole.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larger than those betwee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s.What’s more,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tra-urban disparities to the overall disparit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Silk Road Economic Belt;urban agglomeration in west china;financial development;spatial difference

F127

A

1671-0304(2017)04-0001-07

2016-11-07 [网络出版时间]2017-08-24 0: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带一路”专项基金项目(15LZUJBWZX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与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创新研究”(17LZUJBWZY051)。

魏丽莉,女,甘肃定西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824.0005.004.html

(责任编辑:李 平)

猜你喜欢

泰尔贡献率城市群
百忍寺
百忍寺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幽默救命
御媛丹、崀霞湘溢、泰尔生物涉水直销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