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型四化”高职中医药类人才培养标准的构建

2017-10-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中医药标准职业

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云南 保山 678000;2.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3.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医学教育

“三型四化”高职中医药类人才培养标准的构建

王洪云1,2杨麒1马光宇1刘衡1李婵娟1郝俊杰3

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云南 保山 678000;2.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500; 3.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服务面向来看,中医药类毕业生主要去向为县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单位,其工作性质要求学生要在医学领域的多个岗位运用所学技能熟练地开展医疗服务,故需要中医药高职院校依托地方,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家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融合,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规格和水平上下功夫,培养出实用、好用、能用的“三型四化”中医药人才。

三型四化;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标准;中医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定向为农村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措施”。据此,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面向基层,构建“三型四化”人才培养标准,培养出职业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好用、能用”人才。

1 中医药类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忽视了地方特色,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联系不紧密,“产品化”培养人才,模式单一,淡化学生个性发展,导致无个性、无专长的“产品”供给过量[1];人才培养过程驱向于职业化,一部分职业院校特别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强调与岗位无缝对接,把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用于单一的岗位技能训练,忽略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1.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强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却弱化实用技能的培养,同质化严重,竞争优势不明显。

1.3 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偏差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盲目追求知名度、提高所谓的影响力,力求“升本”,人才培养服务面向大中城市、沿海城市,市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的学生与二本及以上的高学历高学位毕业生竞争,实际上工作后少有甚至没有实践操作机会,成长缓慢。长远来看,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反而呈现下降趋势。

1.4 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不能有效融合 国家职业标准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实施的。国家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或工种)的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中医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标准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保证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2-3]。因此,两者的内容和结构框架也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将两者有效融合,是多数中医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高职中医药类“三型四化”人才培养标准的构建

针对目前高职中医药类人才培养 “产品化”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服务面向偏差、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不能有效融合等问题,学校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办学,系统培养、多样成才”[4]原则,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规格和水平上下功夫,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构建“三型四化”人才培养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实用、好用、能用的“三型四化”中医药人才。

2.1 “三型”人才标准 基层型人才去向为县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服务面向基层;复合型可在医学领域的多个岗位开展服务工作的一专多能人才;技能型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可运用所学技能熟练开展医疗服务。

2.2 “四化”人才培养要求 职业化,在教学过程中,与必须的、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对应;一体化,借助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做、用一体化;标准化,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临床一线操作要求进行教学、技能训练,统一标准;规范化,管理规范化、实验实训规范化、“2+1”培养模式等,体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要求。

3 “三型四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实施策略

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培养出符合特定目标和规格要求的人才,而采取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5]。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一直致力于中医药人才培养,服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爱心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六个对接”,即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对接、人才培养规格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考试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还加强中医药职业设置研究和人员培训,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制订体现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评价标准,开展中医药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等方式,不断探索实践,凝练学校中医药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表1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2 体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培养制度 构建特色的践教学体系。学校紧密结合医药卫生行业工作,严格遵循医学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构建具有医学职业教育特色的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前技能培训考核、顶岗实习、社会实践及“双证”培训等“七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校院(企)合作师资队伍共建机制。以学校教改、科研、教材开发、课程设计等为切入点,选派教师赴医院或企业顶岗锻炼,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教学改革、科研、教材开发、课程设计项目,建立了校院(企)双方人员互兼互聘的制度,加快了师资队伍“双师化”的建设步伐。

建立严格的“双证书”培养制度。结合专业设置,完善相关培训鉴定工种,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1个以上同专业能力培养紧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3.3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过程 学校坚持“三个一切”的育人理念,将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和爱心育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体现融通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即“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培养体系。结合职业性、地域性,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实际脱节的问题,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阳光体育”以及“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禁毒防艾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缩短毕业与就业的距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核心是“做”。“做”的要求决定教学的内容,“做”的方式决定教学的方法,“做”的过程决定教学的载体,“做”的活动检验学习的成败[6],因此,笔者采取了专业认知—综合实践—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训—实习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融医教实基础,突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

3.4 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学队伍 学校全面启动名师工程,以省级教学名师工程建设为标准,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开办“名师讲坛”,举行名师观摩课等活动,构筑“学习、切磋、提高”的良好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教学团队建设、推动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建设;选拔精通专业技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建立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共建机制,以学校教改、科研、教材开发、课程设计等为切入点,选派教师赴医院(企业)上班,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教学,建立校企双方人员互兼互聘的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临床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赴各实习基地进行专题讲座、示范性教学,提高实习基地带教医务人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培养,实现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有效融合。

3.5 构建中医药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环节质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严格执行。如图1所示。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医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采取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执行一定的培养标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应该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社会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才。

[1]连璐.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6(6):40-41.

[2]张福堂.专业教学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分析[J].职教通讯,2012(34):23-26.

[3]龚剑.基于国家职业标准的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93-96.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Z].2014年5月2日.

[5]郭扬,王琴.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综述[J].职教论坛,2008(1):15-21.

[6]欧阳恩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9):24-27.

ResearchonConstructionofHigherVocationalTalentTrainingStandard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UnderstandingthePerspectiveofServiceOrientation

WANG Hongyun1,2YANG Qi1MA Guangyu1LIU Heng1LI Chanjuan1HAO Junjie3

1.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678000, China; 2.Yunnan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unming 650500, China; 3.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China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to train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with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In a service view, the graduates of Chinese medicine could service for the community medic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county hospital, community hospitals, township hospitals and so on. It requires the graduates could be engaged in their health services by the theory and the basic skills through studing. In order to foster their ability, the High Vocatio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eds to rely on local city, to play geographical advantage, to innovate talent training model, to effectively fuse the national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s and specifications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ree Types and Four Forms; Service Orientation; Talent Training Standa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05

A

1007-8517(2017)18-0130-04

2017-08-01 编辑:穆丽华)

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课题(2015YGZ30);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02)。

王洪云(1982-),男,汉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和中药研究。E-mail:71685169@qq.com

猜你喜欢

中医药标准职业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