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手工泛丸操作规程

2017-10-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水区药粉粘性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中药手工泛丸操作规程

沈锦华毛疆民汪燕冒群毛全高郭晶晶李亚南石国平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为了解中药手工泛丸的相关概念及泛丸行家的相关描述,增添丸模起点概念和球体积原理推测成品丸径的量比关系,使这项传统工艺的新手更易掌握。对中药手工泛丸的起模阶段进行细化,提出起模分为颗粒、模起点、成模3个阶段,提前预知和调控目标丸药的数量和大小,中途不用过筛、成型阶段不再调整丸模数量,模起点操作经验描述重点介绍,特附“小儿粥用蜂房丸”泛制重点阶段特征图片。中药手工泛丸毕竟是一门长期积累的技艺,药典及教课书中的描述对泛丸新手可操作性不强,需要在练习中不断的完善和领悟,吸收模起点理论、编制中药泛丸操作规程,会使这门传统工艺得到有效推广。

中药丸剂;泛制法;药匾泛丸;操作规程

中药手工泛丸是一门不断发展的中医传统技艺,目前仅存在工厂化生产的祖传秘方中,理论描述简单滞后,小料丸药的药匾泛制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了解丸药成长阶段的重要特性(模起点),经过反复操作练习,并逐步领悟泛丸(模起点)操作规程,会较易掌握这门技艺。

1 泛丸操作的相关知识

1.1 泛制法[1]系指在转动的适宜的容器(药匾)或机械中,将中药细粉撒布与赋形剂润湿交替轮换,不断翻滚,层层加大的一种制丸方法,民间泛制法又称“叠丸”。由于制备时可分层泛入,可将一些易挥发、有刺激气味、性质不稳定的药物泛入内层,也可将速释药物泛入外层,缓释药物泛入内层,或将药物分别包衣,使这在不同部位释放,主要用于水丸、水蜜丸、糊丸、浓缩丸的制备。

1.2 估算目标丸药的直径[2-4]因球体积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因此用全粉量的百分之一点五制模子约为目标丸药直径的四分之一,用全粉量的百分之四制模子约为目标丸药直径的三分之一,用全粉量的百分之十三制模子约为目标丸药直径的二分之一。这有利于在丸药泛制过程中调节丸模的数量和预知目标丸药的大小,从而不需要计算及经验估算丸药制模的用粉量,特别是总粉量少时和各料丸药粘性差异而起模量难以控制时,减少了最终丸药因粒径过大或过小而失败的可能次数,总粉量的占比也利于主动控制泛丸的各个阶段节点,同样也适用于机械滚桶泛丸时起模用粉量的经验操作。

1.3 丸粒在增大过程中的特性 丸模起点前,开始水粉轮换加入、药匾旋转时,颗粒会被吸附在药匾刷水区、需要借助于刷子刷下,随着颗粒的增大、旋转到刷水区时被药匾吸附得越来越少[5],丸粒不吸附药匾时就能通过多途径阻止新颗粒的产生从而固定丸模数。丸模起点后,不管是加粉或加水,每次药匾旋转结束,小的丸模都易在下层、粘粒(把丸)都易在上层,小丸粒都易吸附到水及粉,这有利于小丸粒快长而均匀[6]。

1.4 态度及方法[2-4]要有耐心、专注、严谨,不可急于求成;要做到手、眼、心同时到,全身心的投入。勤练,耐力和动作才能协调;勤悟,才能专注和及时调整。叠药丸的时候,全靠人力摇,需2~3h,每轮都要适当、不可操之过急。心需静下来,因为摇的过程中,有点枯燥,还需要眼睛盯着,每一轮水粉加入的不足和太过都需在下一轮及时调整,否则就会面临着操作失败。少量多次是泛丸操作成功的永恒要求,体力不好不行,耐力不好更不行,中途放置时间过长会产生粘连、变形、污染、变质等。每轮都要先判断再实施,是水、粉、力、量的微整,还是操作大变更,特别是操作阶段节点和定数量的模起点前。新手操作应从盖面、成型、成模、模起点、颗粒反方向逐步练习。

1.5 泛丸中基本动作及作用[2-4]

1.5.1 团(南方)旋(北方) 团即让药丸在药匾中朝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绕圈运动,要求用力适中,操作药匾在来回扯动中带有一定的旋转动作,并配合靠胯和送胯.团主要用来使整匾丸粒均匀吃水吃粉,搓圆搓紧。旋用手执匾一端向上方拥推,另一手向后拉,使丸粒在匾内作圆周滚动,丸粒达到光滑圆整,药粉固定不掉,粘附在匾内的药粉或赋形剂也与丸粒闯碰结合。

1.5.2 揉 即让药丸在匾的一侧作小规模的绕圈运动。要求用力较小,只须轻轻旋转药匾。也可不必靠胯送胯,揉主要用来使药丸分层(大丸在上、小丸在下),以保证小丸充分吃粉,也可使丸粒表面细腻光滑。

1.5.3 撞(闯) 即让药丸撞击药匾或相互剧烈碰撞,要求用力要大,扯动药匾时,或带一定的旋转动作,密切配合靠胯送胯。撞可用来撞散团块、撞击棱角、撞紧药丸等。摔(跌)通过泛制的丸粒,质地疏松,一般需经过摔的动作,即用两手执匾、稍旋起泛匾的前端,使丸粒抛起由前向后摔跌而使丸粒紧实。

1.5.4 翻 将泛匾下方的丸粒,抛起翻向匾上方,称为前翻,反之称后翻,使大小丸粒分开,便于将药粉加于小丸粒上,而使丸粒均匀加大。

1.5.5 手工泛丸的姿势 首先要求腰板挺直,手挂匾时,两腿自然分开,一条腿位置靠前,以便随时送出胯部,可控制药丸短线运动,胯部将协助完成泛丸的团揉操作。手拉匾时,突然靠胯部或上身用力,可使药匾立即静止而药丸由于惯性仍然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之撞击、翻边等动作自如连贯。泛丸时这4种动作要交替进行,这不但是保证泛丸质量的需要.而且可使身体不同部位的运动肌轮流用力和休息,不易疲劳。北方一般在药匾和支撑长凳之间按时浇水以减步摩接力,可用蜡粉代水,只须一次上粉就可使摩擦面长久保持光亮平滑,非常省时省力。

2 泛丸前期准备[2-4]

2.1 粉料 应根据处方的药物特性、前人经验及临床要求综合考虑粉量、粉粘性,纤维性大、粘性强、不易粉碎的不能打粉,粘性过大或过小的粉料不能用于起模。一般用细粉(过五号筛),部分为最细粉(过六号筛)。成品丸药粒径越小粉粒准备要越细。

2.2 赋形剂 浓缩煎膏稠多应干燥打粉不宜作赋形剂,燥性药粉加水80%~100%,油性药粉加水30%~40%,粘性药粉加水30%~45%,含矿物药粉加水20%~30%,一般药粉加水50%~70%。若是用药汁作赋形剂也应参照前人经验考虑量、质,一般量宜少不宜多,以免造成浪费。

2.3 工具 丸药匾(打盘)由竹皮编织而成的圆形匾,有平底和弧形两种,大小有65、80、85、95、105cm等多种规格,竹质要密而细,柔而软,密不透风,内部需打光并用油漆涂抺,阴干后匾面要求光滑而不漏水。使用时,放上桌上者称“桌匾”,用绳子系起称“吊匾”,若用双手执匾泛丸称“手摇匾” ,特别是加工微丸更要药匾内胆细腻平滑。做好环境卫生和用具清洁,手尽可能少碰到丸药、粉、赋形剂。

3 各阶段中的要点、理由及注意事项

新手练习时先选 药粉粘性适中,用纯浄水的赋形剂,成品丸粒偏大的(梧桐子),中途不需要加入特殊药粉(芳香挥发性或刺激性极大)的,总粉量适当(1~2kg)的。先把总粉量大约分出“50%”堆、“37.5%”堆、“10%”堆、“2%”堆,以便在泛丸中更好地掌握已用粉量、控制泛丸各阶段节点、预知目标丸药粒径。

3.1 颗粒阶段 是指大小不均、数量不能确定、不断产生新颗粒的时期。

3.1.1 操作要点 一次加粉2%,多次少量刷水,团揉动作较轻 先取粉料的二百分之一放入药匾干区,在泛丸匾中刷少量水(小于四分之一区、固定位置),2kg的总粉料开始每次刷湿不超过一平方分米(碗口大),每次以匾中不见水流为准、与习惯团匾时同向横刷1遍为佳。把药粉团至匾刷水区湿润,用干刷轻轻地同向顺次刷下,在匾干区轻揉(小团)几下,刷水区刷水,再团,用干刷轻轻同向顺次刷下,在匾干区轻揉(小团)几下,反复多次,至细干粉都被刷水区吸附、有部分较大颗粒可以自由滚动时,用干刷轻轻同向顺次刷下刷水区颗粒,在匾干区用少量粉揉开连粘较多的、成块的颗粒,这时颗粒有极少量的干粉存在。若颗粒大小悬殊、则粘性较强、水更要刷薄而少量多次。每次动作要轻、防止粉末飞扬。

这一阶段,也有用颗粒起模法,即用粉2%,加水搅拌成握之成团、松之能散的颗粒,但在成模过程中少有圆粒、易成双球结构。

3.1.2 揉丸水、粉轮换加入,加粉量至总粉量的百分之一,团揉动作中等强度 在干区颗粒上撒少量的药粉,转动泛丸匾,在刷水区刷水,团至刷水区,刷下附着的粉末,再双手捧起泛丸匾,用点力摇转起来。加水、加粉重复多次,开始时可2次刷水、加粉1次,始终保持有少量干粉存在。颗粒在匾中慢慢聚集变大后,再刷水湿润,撒粉吸附,反复多次,直到颗粒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的大小和数量时,在湿区刷水团后有颗粒星点而少连片,再重复几次,刷水后团匾时颗粒出现较少被粘住或不被粘住(模起点)这一现象时,即告颗粒阶段结束。加粉时颗粒在药匾干区半侧揉动,刷水后颗粒在全匾团开,中途每次有团块要及时揉开,每轮保持在干区揉时有干粉而不多。

3.1.3 末起模处理 共用去2%的粉末,没有到达模起点的处理 水每次刷得更少、刷得更薄、少量多次,团时让颗粒快速通过刷水区以减少吸水量,浆去少许小颗粒增加粘性有利于其它小颗粒粘连,撤出部分小颗粒留作成型时浆去,也可加大赋形剂的粘性,多种方法可同时运用,每次宜早不宜迟,只要粘附在刷水区的颗粒不太多、不成片,也可留着模起点后调节。若多种方法调节仍不能如期达到丸模起点,则该药料不宜作药匾泛丸。

用粉量很少(少于总粉量的1%),很易达到模起点的处理。一般是粉料粘性较强、稍许几次水粉加入后颗粒大而数量较少,后面各阶段也不易再生小丸粒,这类丸药好做,但每轮都应用少水多粉、研开大颗粒、保持颗粒(丸模)偏多状态, 也可降低赋形剂的粘性,若每轮加点水就太易成球则该药料不宜药匾手工泛丸。

3.2 模起点(定数量) 是指颗粒结束后、整理确定目标丸药数量的时期,这一阶段每轮都需先判断再实施,下一轮要及时微整。

(图1是玉米粉起模点后状态,常规操作时三五轮都没有丸粒粘附在药匾上,也就确定了成品丸药数量,大小应接近于三粒紧揍的圆,但上图可见大小粒径有差距。小儿粥用蜂房丸用玉米粉起模、粘性适中、易操作、易消化。)

根据已用粉量及颗粒的大小运用体积原理粗略判断目标丸药的数量是否适当。模起点开始时,如已用粉量为2%,药匾中的中等颗粒已约是目标丸药直径的1/4。

3.2.1 去浆阶段 加水、加粉重复进行,颗粒偏少则每次加粉偏多、刷水偏厚再用干刷刷下或大颗粒揉碎,也可三者同时进行。颗粒偏多则每次加水偏多、加粉偏少或将小颗粒浆去,要阻止小颗粒的再生,也可取出部分小颗粒留作成模、成型阶段浆去。直至丸粒数量基本适中,多轮水、粉加入后,三五轮经刷水区团后丸粒都不会被药匾粘住为止(团后刷水区干净、后不再需用干刷)。加水、加粉宜少量多次,每次都要保持不污匾、不掉粉,如有不足应在下轮中主动调整水、粉用量。

3.2.2 注意事项 模起点结束时,正常操作丸料在湿区刷水团后多次都不会被粘住,如已用粉量约为百分之四,绝大多数丸粒大小已约是目标丸药直径的三分之一。模起点不能如期结束,则浆去部分小丸粒或撤去部分小丸粒留作后续浆去。这一过程丸粒保持略挂有干粉、以防止丸粒粘连。

3 .3 成模 是指实现小丸大小一致的时期,已用粉量应控制在1/10内,直径约达成品丸药的1/2。如成品丸药为小丸(如芥子大)可控制在总粉量的4/10内。

(图2是苡仁粉成模后状态,上图可见大小粒径基本一致。小儿粥用蜂房丸加苡仁去湿有利于鼻炎的治疗。)起模点后,不再用干刷,如有点颗粒粘附药匾、应在刷水时浆去。成模时,药匾刷水区全匾轮换使用,每次都应将小丸粒聚到一边加粉,揉后丸粒撤至另一侧,在原揉区加水时要浆去掉粉及不成球的颗粒,每次都要阻止小丸粒的再生,水仍要少量多次,要保持丸粒偏湿而又不粘连。每次加粉前,应将丸粒集中在药匾的一侧,慢慢揉动,相对较大的丸粒便会集中于药堆的上层,小粒集中于下层,把药粉加在药堆旁边,将药堆揉动在药粉上,继续慢慢揉动让下层较小的颗粒先充分的粘附药粉(习称吃粉 )后,再渐渐加大揉动幅度,转为团、撞、翻,使药粉被所有的丸粒吃尽。这样可使小丸粒长大的速度大于大丸粒长大的速度,可有效地減少粒度差,这就是所谓的长小少长大原则[6]。

水、粉轮换加入,丸粒至大小均匀一致、数量确定,才算起模完成。如用过筛法起模、要处置过大、过小的丸粒,每轮仍要防止小丸粒的再生,且各人操作手法及药料的多样性而新手心中无数、失败较多。如用粟米蒸熟起模,小料丸药制作非常不便、微小丸也无法制作。药丸模子就该是成品丸药的雏形,应数量确定、大小一致,可原起模、成型、盖面三段法泛丸中,仍要在成型阶段调整丸药数量及大小。

3.4 成型 这一阶段一次加水、加粉量都较多,其操作方法与上述相似,刷水,加粉,通过药匾作团、揉、翻、撞这几个动作灵活交替使用,使丸粒泛至大小符合要求、表面润滑固实。新手可从这开始练习基本动作。这阶段加粉团后常有大量的细粉成片粘附在药匾上(污匾现象),可分两三区用水浆去,操作中涂水一定要使粘匾湿粉泛起融入水中而成灵活状态,向刷水区团匾时要有力而快速。每一轮出现粘连时要当时用干粉揉开,每一轮加粉结束都要刷水至匾面清洁干净为止。丸药太重可分两三份分次泛入,同时也要把剩余的药粉分成相应的等份。

(图3是开始加蜂房粉成型时状态,图4是加蜂房粉多轮后状态。小儿粥用蜂房丸主成份蜂房粘性差、粉松绒、有腥臭味,是治疗小儿鼻炎的主药,可配细辛、白芷等,有利于鼻炎的治疗。)

注意事项:应恰当掌握加水和加粉量,一般以表面均匀湿润和每次所加药粉全部粘附为宜。含纤维性较多的药粉,加水量宜多些;含粘性成分较大的药粉,加水量宜少些。一般药物用水量为50%~70%。随着丸粒的增大逐渐增加加水量和加粉量。 加粉后应轻揉,以免粉尘飞扬损耗和影响分布均匀,加水后要用力滚,可避免粘连,并使丸粒表面均匀湿润。若出现粘块可在加粉后一边翻揉,一边用手在匾内轻轻揉搓,使其脱落。如遇到用水为湿润剂致粘合力太强而泛丸困难者可用酒或不同浓度的药用乙醇;如遇到粘性太差而无法成型的药粉,可在水中适当添加药用糊精以增加粘性。量较少的贵重药材、毒麻类药材及含有芳香挥发性或特殊气味或刺激性极大的药物,最好分别粉碎后泛于丸子的中层,可避免挥发或掩盖不良气味,发挥最大效用。

操作失败时,如有过多的细丸粒和不成型的或较大的丸粒,在剩余足够药粉的情况下,可将其加水打成浆糊再泛制丸上;若剩余药粉不多了,可将其干燥、打粉,重新泛在丸粒上。丸粒大小明显不均匀时,在成型阶段每次加粉前可将丸粒滚揉至药匾的一边,并将这边急速翘动,使丸粒扬起,摆平药匾,这样滚揉在下面的较小的丸粒被翻到上面,将药粉加在上面,可增加小丸粒粘附药粉的机会,缩小粒度差,最终使丸粒尽可能大小一致。

3.5 盖面 加大合格的丸药,可用清水盖面、清浆盖面或从药粉中筛取适量极细粉供盖面用。盖面后要充分滚动、撞击丸粒,使其表面光滑、圆润、致密,药工习称“收盘”,手工泛丸收盘时须转动几百次,为防止粘连和堆积变型,应少水、滩薄。

(图5是加蜂房粉后1份加红豆粉盖面时状态,图6是加蜂房粉后另1份加绿豆粉并用蜂蜜调整口味时的盖面状态。图7是成品丸药,有适当的颜色差别,有利于小儿食用。小儿粥用蜂房丸是以杂粮为主、内包治疗鼻炎类药物、进行饮食调理用丸。)

4 泛丸操作结束后

烘干,泛丸含水量大,放置易变型、霉变,盖面后应按要求及时干燥。转换容器应在筛动中撤入,干燥时要经常筛动翻面以免出现“阴阳面”及变型。清洗药匾、刷子等用具,及时干燥。打扫环境卫生,整理用物。

5 小结与展望

中药手工泛丸的水、粉处置,也是一个需要历史继承和吸收现代科技成果不断完善的过程。手工药匾泛丸劳动强度大、技术难掌握、适用范围小、收费低,随着机械化的大生产和煎膏文化的推广,手工药匾泛丸已成为非遗项目。

中药手工泛丸具有浓郁的传统特色,起模、定数量等关键性操作工艺标准化实施有些困难。1941年的《中国制药学大纲》[7]开创了中药丸剂传统工艺泛制法操作的描述时代,由经验传承转向了专业理论的整理;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有了泛制法(水粉轮换加入)的表述,规范了中药丸剂泛制法操作中“起模”[8]这一重要过程概念; 八十年代教课书有了中药泛制丸的定义,基本完善了泛制法操作全过程的要领,细化、具体了中药丸剂的泛制法操作,起模[2]是“泛制成直径0.5~1mm较均匀的圆球型小颗粒,筛去过大、过小部分”这会繁杂而不确定,成型[2]时“增大的丸粒有大小不均时,应及时取出筛选,数目不够、小丸加大补足”仍在调整数量,新手操作会出现问题,问题的解决完全决定于操作工经验积累与悟性水平,成形以及外观一直存在着实质性的技术问题,经常无法生产出合格的成品。宋娟[9]有“影响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探讨”、杨晓东等[10]有“中药丸剂的染菌途径与防控措施分析”、周立法等[11]有“中药丸剂的制作与工艺质量控制”、一般药厂都有繁杂的某某丸药生产工艺规程、2015年版《药典》[12]有丸剂生产的十三项规定及五项检查标准,但都没有丸剂成型的相关工艺要求文字表述。目前手工泛丸的操作在医疗单位运用也越来越少,掌握这门技艺的药工年龄断层更为严重。近十几年来研究这门传统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研文章也较稀少,李霞等[13]“医院中药丸剂加工的体会”、王琰[14]“提高泛制水丸操作技术探讨”、何栋[15]“水丸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张付轩等[16]“泛制水丸的体会”、王炯等[17]“浅谈京帮水泛丸的传统制作工具与方法”、白玛郎甲等[18]“浅谈藏药制剂水泛丸”、王玉林[19]“小料水丸的手工泛制经验”、张若等[20]“水泛丸起模工艺改进”、王春霞[21]“水泛丸起模法介绍”、于开彬[22]“手工泛丸中存在问题及对策”都停留在粗略的经验总结阶段(与教课书类似),无实质性、突破性进展的论述。吸收丸模起点理论、编制手工泛丸操作规程,会使这门传统工艺得到有效推广。使中药手工泛丸这门传统工艺规范化、神秘经验具体化,使以前操作难以领悟变得简单速成、费力费时变得简单高效。

[1]张旺兆.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湖北中医学院.药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陈骏骐.中药药剂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4]沈锦华.中药手工泛丸的丸模起点探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9):66-67.

[5]沈锦华.手工泛丸方法简介[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0,8(1):60-61.

[6]袁劲松.王奇成主任中药师的水泛丸手工起模经验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1994,10(6):42-43.

[7]杨叔澄.制药大纲[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63.

[9]宋娟.影响中药泛制丸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6):129.

[10]杨晓东,刘兴文.中药丸剂的染菌途径与防控措施分析[J].中国药业,2011,20(22):92-93.

[11]周立法,赵小英.中药丸剂的制作与工艺质量控制[J].医药工程设计,2011,32(4):12-18.

[1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13]李霞,张子龙.医院中药丸剂加工的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6,6(22):212-215

[14]王琰.提高泛制水丸操作技术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23):27-28

[15]何栋.水丸制作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3):13.

[16]张付轩,周振峰,崔小战.泛制水丸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2011,9(4):25-26.

[17]王炯,刘高宏,杨小源,等.浅谈京帮水泛丸的传统制作工具与方法[J].西部中医药,2014(5):25-26.

[18]白玛郎甲,阿佳.浅谈藏药制剂水泛丸[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5,21(1):32.

[19]王玉林.小料水丸的手工泛制经验[J].西南中医中药杂志,2005,26(5):13.

[20]张若,李欣秋.水泛丸起模工艺改革[J].时珍国药研究,1992(3):127.

[21]王春霞.水泛丸起模法介绍[J].黑龙江中医药,1998(2).

[22]于开彬.手工泛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63.

R283.6

A

1007-8517(2017)18-0016-05

2017-07-26 编辑:梁志庆)

江苏省药学会奥赛康医院药学基金科研项目(NO:201520)。

沈锦华(1964-),男,汉族,本科,主任中药师,研究方向为临床药学。E-mail:ntkd87510297@163.com

猜你喜欢

水区药粉粘性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双螺杆挤压温度对山药粉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演化折现Hamilton-Jacobi 方程粘性解收敛问题的一个反例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皮革面料抗粘性的测试方法研究
对共享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三方博弈下企业成本粘性驱动性研究
巧称质量
城市滨水区规划原则与设计特点
胶囊里的药粉不可倒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