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17-10-23黄英婉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双师双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

【摘 要】“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促进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高校转型发展和“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进程基础上,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外引内培为途径,完善考评体系、健全保障机制,塑造精神文化、深化制度文化、创新行为文化等途径,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发展。

【关键词】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路径

一、研究背影

1.高校转型发展的提出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领域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4年,国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同年,《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中明确了转型高校的基本建设思路、主要任务和措施,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紧密结合转型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

2.“双师双能型”教师的提出

高校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逐步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界定和评判标准,各省市地区高校以及专家学者的阐释也不尽相同。其中,《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认为“双师”的标准就是持有“双证书”,即教师资格证书和必要的专业技能证书。吕正辉(2010)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双职称”,即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和其他系列职称。同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标准,要求教师既具备人才培养的素质和修养,又具有一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对于“双能型”教师的认定,教育部及各地区高校基本上大策划那个统一的认识,即具备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应用)能力。本文认为,“双师双能型”教师是“双师型”与“双能型”教师的有效融合,是适应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工作,使教师进一步树立现代高等教育理念,不断提高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实践实训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构建路径

1.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应转变办学理念。在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定背景下,地方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办学理念,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以政策为导向,以制度为依托,转变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挂职锻炼、实训基地、组织竞赛等平台建设为教师和学生创设参与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服务、生产实践并考取相关技术(技能)等级证书,逐步改善本部门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有效对接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改变教学方式,充实教学内容,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以往照搬书本,枯燥传授理论知识的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环节。

2.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外引内培为途径,拓宽教师队伍培训渠道

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中高学历高层次新近毕业生,他们缺乏来自企业、行业等基层一线的实践经历和动手操作能力,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因此,高校应紧密结合转型发展的要求,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外引内培为途径,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拓宽教师队伍培训渠道。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一方面,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互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挂职锻炼或合作研发,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动态、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以丰富教学内容,促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同时,通过教师与一线企业职工的互动学习和交流,以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应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联系起来,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导师,向学生讲授实践课程,对专任教师进行专职培训。

其次,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选拔部分教师参加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认证培训,或选送部分教师到相关高校进行专业技能进修。同时,适度选派部分教师到境外高校(企业)进行培训。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国家部委或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专业技术(执业)资格评审(考试)以及国家或行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完善考评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发展

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是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和重要保障。目前,在教师业绩考评、职称和岗位聘任方面,高校普遍侧重教师学历层次和科研成果,较少关注教师在实训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随着高校转型发展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入实施,高校应对“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年度考核、推优工作、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教师主动向“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

在教学工作量方面,经学校批准到企业或科研机构挂职的教师,从事与所教授专业相同或相关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的,经所在企业考核合格后,挂职锻炼期间教学工作量可减免。在年度考核和推优工作中,对参加“双师双能型”教师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年度考核可单独设立优秀指标,单独考核。同时,在各类推优工作中,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给予优先考虑。在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工作中,完善教师职务聘任量化办法和工作业绩计分标准,对“双师双能型”教师给予相应的加政策。

4.塑造精神文化,深化制度文化,创新行为文化,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的感染力为高校转型发展和“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凝聚人心和力量。其中,可通过“季度人物”评选以及音乐演出等活动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树立典型代表,竖起转型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旗帜;通过校园文化长廊、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高校学报等载体开展“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成果图片展示,在展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的同时,深化校园制度

文化;通过举办实训观摩,组织实践操作竞赛,开展实践应用讲堂等活动,积极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有效推进实践育人,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4):135-137

[2]朱来斌.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视阈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路径探析[J].学术探索,2016(12):149-152

[3]王润彤,朴雪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6(1):71-75

[4]曾艳.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7):9-10

[5]朱旗.转型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构建[J].教育平路,2016(8):107-109

[6]王长林.做“双师型”教师更需做“双能型”教师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12):53-55

【作者简介】

黄英婉(1983-),女,汉族,辽宁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沈阳大学人事处助理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师双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商务英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