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

2017-10-23程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科学探究

程静

【摘 要】 在科学课中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成为必然,这一前所未有的教学转变,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合作学习;有效;小组;科学;探究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积极倡导“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基于这样的课程理念,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成为实现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认为,科学课堂实施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完善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熟悉学生,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都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的,合理的分组,是有效的合作学习的前提。首先,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特质,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合作小组内的“异质”为协作互助奠定了基础,而小组之间的“同质”又为各合作小组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这样,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二,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至6人为宜。科学课上,人数太多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容易出现闲置人员,人数太少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编排,应该先熟悉学生的情况,最好有较深层次的了解,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有性格、语言表达、组织能力等。对于新接手的班级,科学教师可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处获得学生的信息,还可以在学生之间去了解。熟悉学生以后,按照他们各自的特质,进行混合编排。

二、建立常规,注重细节

在“探究”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一节科学课常常由各种活动构成。研讨、观察、实验…这些活动一般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课堂是开放的、自主的,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无序的状态。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合作学习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让我们的课堂“活而有序”。

针对科学学科的特点,建立合作学习常规,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讨论与交流。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常常在和谐的讨论交流的氛围中产生。規范“讨论与交流”的行为,要注重四个细节:

小声清楚。参与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要小声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要影响别的小组。

有序发言。谁先发言,谁后发言,谁补充,谁总结,有序进行。

控制时间。课堂时间有限,讨论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学生可能会说一些无关的废话。

学会倾听。认真听,不打断,不插嘴,理解别人发言的内容。

2.观察与实验。观察、实验是探究活动的核心,然而,随意走动、争抢材料、玩耍器材等无视课堂纪律的行为常在观察、实验活动的时候产生。“观察与实验”的规范,要注重5个细节:

爱惜器材。一个年级有多个班级,一套器材需要多次重复使用,一定要教育学生爱惜器材,损坏应赔偿。

整理材料。一节课整理材料有两次,实验前检查实验材料有无缺少及破损,实验后收拾、整理、归位。

有序操作。实验材料不可能人手一套,谁先动手,谁后动手,或者几个人协作,都要有安排。杜绝独揽实验器材的“小霸王”。

听从口令。什么时候动手操作,什么时候停止,老师事先规定一些明显的手势或口令,学生在手势或口令的指挥下“叫动则动,喊停就停”,不能擅自行动。

安全第一 用电、加热、室外观察等等科学活动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规范操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一套良好的课堂常规是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保证。不过,常规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足够细心,足够耐心。值得注意的是,每个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常规的具体要求可能都有所不同,所以常规要求不是一层不变的。

三、抓住时机,培养技能

学生合作技能的缺乏是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形式,无效果、有内容,无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合作技能。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该培养哪些合作技能呢?我国合作学习研究学者王坦在《课堂合作学习技能细则》中指出,合作技能包括十方面内容: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和协调。这些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不可能开设专门的合作技能培训课,只有在课堂上,抓住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培养,潜移默化的形成。

案例:六年级科学《杠杆的研究》教学片断。

各组分组实验,研究“怎样的杠杆省力,怎样的杠杆费力”,教师在教室巡视,听到A组的实验器材老是掉到地上,便走上前去查看。发现这是一个5人小组,一人在操作,一人在记录,其他三人在旁边观看。

师:谁是小组长?你们小组是怎样安排实验的呢?

生1(举手):我们5个人,一人做两次实验,轮流做。(指生2)王×负责记录。

师:很好,考虑得公平。可是,你们小组忽略了什么呢?钩码总是掉在地上,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3:钩码挂多了,重了,杠杆不平,就倒了。

生4:要摁住底盒。

师(对生4):你在挂钩码,谁来摁?

生5(马上接过话):旁边人帮他,我们要合作。

师(对生1):组长负责,你们这组重新协调一下,抓紧时间。

在以上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教育的契机,三言两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技能,也解决了问题。相比于枯燥的说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样评价,促进互赖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导向,它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好的评价可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促进成员之间相互调整、相互改进,形成积极地互赖。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当“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一举一动,对合作学习的课堂开展多样化的评价。

首先,评价对象多样化。评价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但评价个人时要注意把他作为小组中的一员来加以肯定,正如王坦老师所言“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

其次,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重视对知识能力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合作态度、倾听习惯、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最后,评价方式多样化。小组自评很重要,可以总结有益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小组之间的评价也不可缺少,有利于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教师的评价要及时,用语要恰当,除了语言肯定,还可以采取生动有趣的奖励形式。

总之,无论怎样评价,都要遵循“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决定奖励与认可”的原则,让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利益共同体”,形成同舟共济的关系,从而真正落实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其勇,蔡万玲.科学教育论[M].新疆电子出版社,2007.58.79

[2]陈桂生.普通教育学纲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4.145

[3]http://hi.baidu.com/zhengdeyou/blog/item/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