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7-10-23杨秀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杨秀春

【摘 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通过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以及结合学科特征、学生日常生活,能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使其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促使小学生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交流互动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习得学科知识。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才会有方向,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创设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兴趣,能很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快乐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来,让小学生主动去习得知识、培养学习能力,进而让小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

一、有效问题情境的概念

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为了讲解或引出某一个知识点,以学生已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自主去质疑、探索、求解。有效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围绕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有关认知特点等,进行非常巧妙地教学设计,造成学生内部知识经验与创设的情境问题形成了一定的冲突,从而引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以及思考,最终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氛围。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联系数学和实际生活最好的纽带及桥梁。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策略

2.1创设问题情境的前提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等,将小学生置于特定的一个情境中去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得小学生在非常高涨的学习氛围中去积极思考和获取知识。创设一个良好的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立足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有关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能否获得新知识与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有着较大关系。而数学是有着较强的逻辑性以及系统性这样的特点,所以数学新知识的学习都须建立在学生前期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的。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应对小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进行充分了解,这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2)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为基础,突出教学重难点。目前,有些教师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会背概念,会用数学公式和法则解题就够了,注重知识的结论,却忽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改变这些问题,教师应给予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吃透教材,抓住重难点,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展开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3)须符合学生心理等特征以及实际能力。有关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更喜欢在轻松欢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其情绪状态越好,达到的效果就越好。教师若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了解,不针对这些特点去创设问题情境,就无法带动小学生的情绪,也就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自然教学效果就无法提高。课堂不仅仅是教学以及认知的地方,还是师生情感交流、个性心理形成的地方,只有当小学生的心理情感得到了满足,他们的学习状态才会达到最佳。另外,小学生的思维较简单,数学问题情境要根据小学生阶段的实际能力来创设,须是小学生有可能尝试和探究的情境。

2.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2.2.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可结合其乐于探究、好奇等的特征,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他们进行问题探究。当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话之后,其难度相对将降低了,小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信心。比如:妈妈买了20颗水果味的糖果,分给哥哥和姐姐2个人,每人5颗,请问自己得到了几颗?如果自己吃掉了5颗还有几颗?带领其学会计算。再比如在教加减法速算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创设一个购物付钱时的情境,学生通过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顾客用431元到超市买了398员的音箱送给爷爷当作生日礼物,让小学生明白在付钱以及找钱的过程速算要“+2”或“-2”的原理,多问为什么,同时还能学习这两者间的社交基本礼仪,加强其思想教育。作为小学教师应多从小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实际入手,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学的概念,有效掌握数学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小学生概括、抽象、分析以及综合能力。

2.2.2故事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因为小学生对故事还是充满着兴趣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用故事的形式进行情境创设。如此一来,不仅可增加小学生对数学课的吸引力,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能进一步加深知识的记忆。比如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扮演《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教师新编其小故事,有一天,孙悟空在花果山上摘了很多很多的桃子,这时,八戒看到了,孙悟空就调皮地对八戒说:“呆子,我左手上有8个桃子,右手上有6个桃子,给师傅3个,又给了沙师弟2个,若你能猜对我手里还剩多少个桃子,就全部给你吃。”

2.2.3引导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及掌握知识,还要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时要将广阔的思考空间留给学生,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和学习主动性。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引导小学生去推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行剪裁?怎样才能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哪一个地方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等等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小学生主动思考,使得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较清晰明白怎么用长方形的面积去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自然也就明白为什么要顺着其高进行剪裁,也就能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就是“底×高”。这样一来,小学生带着一系列的问题去思考,不仅充分掌握了这一学科知識,还能进一步明晰其推导过程。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重视这一数学问题情境应具备思考性,并立足小学生自身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以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为基础,突出教学重难点,还要符合小学生现阶段心理特征以及实际能力,同时结合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有效问题情境,不断优化组合,这样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秀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56-58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92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