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者在西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角色定位

2017-10-23薛吉康

进出口经理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数亿人口脱离了贫困状态,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扶贫任务依旧艰巨。而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落实精准扶贫方略就显得势在必行。作为以提高弱势群体社会福利为使命的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与优势。因此,本文试图探讨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联以及在精准扶贫中社会工作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只有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社会工作者才能不辱使命,为中国的扶贫事业舔砖加瓦。

关键词:西部农村;精准扶贫;社会工作

一、导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数亿人口走出了贫困的状态,1978-2006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为世界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上年的7017万人减少到5575万人,减少1442万人(比上年多减2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上年的7.2下降到5.7。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地区已经走出了贫困的漩涡。2012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中,总共公布了592个县,其中西部地区有375个,占全国贫困县的63.34[王洪涛,《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反贫困问题研究》,2013.5]。因此,西部地区扶贫开发工作还在路上,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社会工作者就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二、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特点

西部地区包括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其土地面积约为68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0.93 ;人口约为3.67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8.8 [ 许营,《社会转型期加快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治理研究》,2014.3]。虽然西部拥有如此广阔的土地面积,但是在全部土地资源中,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高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或难以利用的土地,适合农作物生长和人类居住的盆地和平原面积不到10[石忆邵,《西部大开发的几个认识误区辨析》,城市规划汇刊,2000,(5):6-7]。因此,在西部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中,贫困问题显得特别突出,贫困的类型也不尽相同,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首先,西部农村地区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根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1》,2000年至2010年,西部地区贫困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部和东部,农村贫困人口有三分之二集中在西部地区。全国2668万贫困人口中,有1751万人口位于西部地区。就住房条件来说,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4.1平方米,而贫困农户人均居住面积仅为23.2平方米。在饮水方面,2010年,全国农村有78 的农户使用安全饮用水,而西部地区农户中仅有65.5 使用安全飲用水。这些数据可以说明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程度深。

其次,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类型较多,表现为既有绝对贫困也有相对贫困,既有制度性贫困又有区域性贫困。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就是绝对贫困,在西部很多生存条件比较恶劣的农村,人们连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的食品、住房以及衣着等都无法得到满足,如果不能优先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消除绝对贫困,那么后果是难以想象的。2016年8月发生在甘肃省的“一家六口人因贫困而服毒自杀”的惨剧,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多种贫困类型并存的局面,我们很难找到一个通用的方法去应对这些问题,因此,在西部农村的扶贫工作中,精准扶贫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造成西部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是多重因素的,并且由于贫困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也使得西部农村地区的返贫率相对较高。对于西部贫困问题的考量,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解释,有的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有的从制度、政策、阶层等方面来考虑,有的从思想观念、文化教育、人口流动等方面来说明。但无论哪种解释,都回避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造成西部贫困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各地区也因自身的情况而有所差异,但目前政府的扶贫并未做到精准的一对一帮扶。基于这样的事实,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较高的返贫率。《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中指出:西部部分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平均返贫率在15-25,个别地方甚至高达30-50[姚慧琴,《中国西部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63]。这些都说明了西部农村地区的扶贫事业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的结合点

不论是作为一门专业还是作为一门职业来说,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在工作目标和价值理念上存在着共同的认识。《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我国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要到达既定的扶贫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已经走出贫困的人群不再返贫,使他们能够有自我生存的能力。而社会工作的目标除了帮助受助者解决困境之外,还要注重能够发掘受助者的潜能,帮助他们获得自我发展,达到“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的效果。因此,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社会工作,都强调在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帮助的同时又能够得到发展,彻底摆脱贫困。

其次,在服务对象上,精准扶贫的对象与社会工作对象有着高度的一致。精准扶贫首先是精在扶贫对象的识别,通过有效、规则的程序,将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作为扶贫开发的对象。扶贫对象是整个精准扶贫的关键,没有了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也就失去了必要性。而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就是处于弱势中的个人或社会群体,而贫困户就是处于社会上的弱势地位,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扶。endprint

最后,在工作方法上,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存在着相似的手法。精准扶贫还在于精确帮扶,在确定了贫困户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以确保帮扶效果。对于贫困户来说,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就是政府所给予贫困户的资源,这些资源即包括个人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而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时常要扮演着资源链接者或者资源获取者的角色。在精确识别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于贫困户已经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评估,明确了贫困户的需求,因而,能够更精确地针对贫困户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资源链接,而后再将这些资源传递到贫困户的手中。

四、精准扶贫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扮演

在实际的农村社会工作中,农村社会工作者需要同其他农村工作者进行合作,结合不同的农村社区特点,即要关注政策倡导、社区动员与参与、增能建设,也要重视对于社区居民的直接服务。中国农村的反贫困社会工作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反贫困社会工作和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两种模式,在不同的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各有侧重,但在工作中都承担着服务的提供者、政策影响人以及资源获取者的角色。

服务的提供者。社会工作具有助人、解困、发展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在每一个层面,社会工作者都是一个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即为受助者提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服务,这也是社会工作者最基本的角色。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要将自己定位于一个服务者的角色,虽然自身能够管理社会工作的整个过程,也具有获取资源的能力,但是如果不为受助者提供服务,而只是为一己之私,这就严重地违背了社会工作价值观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要求。民政部最新出台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每个城乡社区将至少配备一名社工。这为社会工作者开展农村社区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土壤。社会工作者要秉承自身的专业价值理念,为贫困地区的人口提供专业性的服务,从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到贫困人口能够自我发展不再返贫,一步一步地稳打稳扎,不遗余力地扎根于农村社区,为提高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整体福利水平而奋斗。

政策的影响人。除了因个人因素造成的贫困以外,还有因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不合理等而造成的贫困。对于因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不合理而造成的贫困问题,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将问题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科学的分析传递给政策的制定者,倡导和推动政策的改变,以此来提高贫困人口的福利。虽然现在农民可以自由地进城,但由于没有城市户籍,他们徘徊在城市的最边缘,医疗、住房、子女的教育等都得不到保障,很容易使他们再次回到贫困的状态。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在掌握了这些一手资料以后,应该认真进行分析,并将这些成果传递给政策的制定者,从而为贫困人口谋取更多的福利。

资源的链接者。政府主导型反贫困社会工作模式中,政府是社会福利项目的主导制定者和发放者,因此很多的资源都在政府手中,社会工作的者的本职之一就是联络政府部门,获取贫困者所需要的资源。近几年,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现象日益增多,国家扶贫办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8962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42,远超其他因素。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医疗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方面的保障,从而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不再返贫。为此2016年,15部门联合引发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指导意见》,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并实行政策倾斜,个人缴费部分按规定财政予以补贴,提高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但很多贫困地区,即使有政策的支持,但由于资源的匮乏,政策未能按部就班的实施,以至于造成了老百姓所說的“雷声大,雨点小”的现象。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奔走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为贫困者获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这些资源即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技术资源等,并将其传递到受助者手中。

五、结论

通过对于精准扶贫与社会工作的关系探讨以及社会工作者在精准扶贫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可以了解到,扶贫开发工作对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社会工作者在扶贫开发过程中,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优势,即能扎根于一线,为贫困人口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又能够将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以及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政策的制定着,从而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参与——兼论实践型精准扶贫[J].社会工作,2016.6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

[3]刘豪兴.农村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李强.中国社会变迁30年,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5]马晓晗.精准扶贫,社会工作和以作为[J].中国社会报,2016.3

[6]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

[7]钟涨宝.农村社会工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薛吉康(1992-),男,山西新绛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精准扶贫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