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恶之花》中《情侣的死亡》一诗的文体学探析

2017-10-23宋景云

文学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双重性波德莱尔死亡

内容摘要:波德莱尔的《情侣的死亡》是一首具有奇异美以及和谐音乐性的十四行诗,爱与死亡是此诗的两大主题。诗中的“爱”具有双重性——既是肉体上的又是精神上的,既是对情人的又是对诗歌的。“死亡”则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道路,是理想和永恒的象征。

关键词:波德莱尔 爱 死亡 双重性 《情侣的死亡》

《恶之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的代表作,文学史学家朗松评论此诗集“初显帕尔纳斯派风格而已然象征主义”[1]。《情侣的死亡》[2]是诗集最后“死亡”篇中的第一首诗。此诗为十四行诗,以这种因“有约束”而让“思想的喷射更加强烈”[3]的形式,展现了波德莱尔提出的“真正的诗”的两种写法——“图像的象征和音乐的暗示[4]。除了这两种写法,本文还探析这首诗如何体现出爱的双重性和死亡的象征性。

一.十四行诗之和谐

1.奇异的美

这首十四行诗是一首抒情诗。首先,它具有内心化和个人化的特征,如nous(“我们”)一词,是诗人以“我”的口吻向“我”的爱人诉说,或诗人在向读者诉说“我”和“我”的爱人。而且,此诗具备抒情诗主题,即死亡和爱情,从题目La mort des amants(“情侣的死亡”)已可看出。

诗中的词汇给我们展现了住处或卧室的场景,反映出家居生活:lits(“床”),divans(“长沙发”),étagères(“棚架”),fleurs(“花”),miroirs(“明镜”),flambeaux(“火炬”),portes(“闼”)。诗人在诗的第一个四行连句里开始为我们描写一对情侣所想象的美好爱情生活:那么轻柔 (odeurs légères“充满清香的”),又那么美妙(des cieux plus beaux“另一座洞天”)。然而,诗人所采用的不乏怪异的比喻,如divans profonds à des tombeaux(“像坟墓一样深的长沙发”),以及笔下的花卉étrange(“异”“奇”)特点,表现了波德莱尔式的审美原则——“美丽总是奇异的”[5](Pia,1979:86)——以及诗人对死亡降临的执念:长沙发的深度正适合埋葬,异卉奇花也正适合葬礼。

除开这些形象之奇,诗中的节奏和结构也很奇异,具有完美和谐的特点。这首诗的格律是单一的,每行诗都是十音节诗,且诗句的顿挫都在句子正中间(“音节顿挫为5/5而不是4/6”[6]),这“在法语诗歌中是很特别、很罕见的”[7]。这种正中间的诗句顿挫暗合了情侣的成双对,同时创造出一种平衡而和谐的节奏感,与想往中情侣生活的美好和这份爱情的完美也相互呼应。而且,诗中每一小节都是自我封闭的完整句式,句法和诗节的一致、以及语法和格律上节奏的一致使诗的和谐性和理想性效果更加强烈。

2.悦耳的音乐性

这首十四行诗包含押交叉韵的两个四行连句:abababab(而经典的法语十四行诗的四行连句中应为环抱韵abababab),以及两个三行连诗或一个经典的六行连诗:ccdede。同时诗中阳韵和阴韵交替出现。因此,这首诗与法语经典十四行诗的押韵既有相符又有相左之处,可见其经典性和现代性并存。

诗中韵脚中押韵的音素非常丰富:两个音素和三个音素相同的韵脚占主要地位。如诗句1和3:légères和étagères和诗句5和7:dernières和lumières,它们各自都有3个音素押韵;而从这四个诗句整体来看,又都有2个音素相同的韵脚。因此,全诗具有悦耳的音乐性以及轻快和谐的节奏感,与爱情甜蜜柔和的主题氛围相得益彰。

由此可见韵脚中的声音重复回环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同样地,诗句中音素的音乐性也有此作用。

除了诗句5-6中Usant à l'envi leurs chaleurs dernières,/Nos deux curs seront deux vastes flambeaux、诗句1中odeurs以及诗句3中fleurs运用了尾韵的修辞重复了[?]这个因素之外,这首诗还有众多的音律回环重复,极具音乐性:

1)鼻音元音数量众多,使全诗具有极大的音乐统一性,创造出一种柔和的基调:aurons, divans,profonds,tombeaux,étranges, usant,envi,seront,flambeaux,réflé

chiront,dans,échangerons,long,sanglot, Ange, entrouvrant;同时,这些词中的各种意象,包括死亡(tombeaux“坟墓”, sanglot“叹息”),心或爱情(flambeaux“火炬”)以及天堂(Ange“天使”),都与诗的主题密切相关。

2)塞音清辅音[t]和塞音浊辅音[d]在诗中反复出现:tombeaux, étagères, vastes, tout, tard, entrouvrant, porte和des, dodeurs, divans,détrangères, dernières, deux, doubles, dans, dadieux;这两个塞辅音赋予了诗歌既轻快又浑厚的双重音乐性,反映了诗歌主题中爱情的甜蜜和死亡的悲伤之间的冲突。

但同时鼻音的和谐,以及辅音[l]和[m]在全诗的反复出现降低了这种冲突性:la, lit, pleins, légères, fleurs, écloses, plus, lenvi, leurs, chaleurs, flambeaux, réfléchiront, doubles, lumières, bleu, long, sanglot, plus, les, fidèles, flammes 和mort, amants, comme,lumières,miroirs, jumeaux, mystique,ranimer, flammes, mortes,它們不仅让诗在音乐上具有和谐美,还构成了一幅美好的图画:家中摆放着床(lits)和鲜花(fleurs),燃烧着火焰(flambeaux, flammes),忠诚(fidèles)而热烈(pleins, chaleurs)的情侣在相爱着。endprint

二.双重的爱

1.肉体和精神的爱

诗中对房间的描写如des lits plein d'odeurs légères(“充满清香的床”)和des divans profonds(“深的長沙发”)隐含着爱情关系的肉感,这种肉感因情侣临死前的动作usant à l'envie leurs chaleurs dernières(“竞相把余热耗尽”)而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事实上,这首诗十分注重对人体感觉的捕捉:视觉(rose蔷薇色, bleu蓝色,doubles lumières双重光,éclair电光);听觉(sanglot叹息);触觉(chaleurs余热)以及嗅觉(odeurs légères充满清香的)。朗松曾指出,波德莱尔诗中的触觉和嗅觉是“两种激化的感觉”[8]。正如《恶之花》中另一首诗Correspondance《感应》所写,Les parfums, les couleurs et les sons se répondent[9](“芳香、色彩、音响全在互相感应”[10]),各种感觉的碰撞融合是波德莱尔诗的艺术,在《情侣的死亡》一诗里让爱情更加富于肉感。

然而,“波德莱尔,在帕斯卡尔之后,关注到人类的二重性。他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两种倾向在撕裂着他:一种把他带往理想,另一种把他带往物质”[11]。这首诗中情侣的爱也具有双重性,既是肉欲上的也是精神上的。第二诗节中的隐喻联喻,即nos deux curs(“两颗心”)-deux vastes flambeaux(“两个巨大的火炬?”);nos deux esprits(“两个灵魂”)- ces miroirs jumeaux(“一对明镜”),强调了彼此心的结合(doubles lumières“双重光”)和精神的融合(jumeaux“一对”),意味着情侣彼此的爱(curs)与灵魂(esprits)的相融。“火炬”(flambeaux)意象具有肉欲色彩,但在这里,诗的意义超越到精神层面,强调“灵魂”(esprits)辉映出来的“光”(lumières)。这种精神上的爱情让我们想到著名的灵魂伴侣神话,揭示了诗人对于柏拉图式理想爱情的追寻。

正如朗松所说,波德莱尔作品中爱的双重性反映出“炽烈的理想和有时显得恶俗的肉欲惊人地糅杂在一起,由此雨果曾赞其创作为‘全新的颤抖”[12]。

2.Lamour pour lart poétique对诗歌的爱

诗人在此诗中充分运用词源技巧:法语lumière(“光”)一词在拉丁语词源中为luminaria,法文解释为flambeau,即“火炬”,因此lumières呼应了上一诗句中的vastes flambeaux(“巨大的火炬”);法语动词ranimer(“使……重新复活”)在拉丁语中对应anima,意为“使灵魂复活”,呼应了第二诗节中的esprit(“灵魂”)一词。Lumière和esprit在法语中同属于精神领域的词汇,引起我们对智力活动的联想。

更为重要的是,这首具有双重性的诗中存在着一词多义。动词réfléchir除了表示“反射(光线)”、“辉映”外,还有“思考”、“思索”之意。一些其他的词除了本意之外,还有转义或引申义:lumière(“光线”)引申为“照亮灵魂、使人明白的东西”;esprit(“神明”)引申为“才智、思想”;还有éclair(“闪电”)引申为“灵机一动/灵光一闪”。这些丰富的引申义展现的是思想和智力的词域,让我们想到诗中的爱不仅仅是对于现实中情人的爱,也是对于诗歌艺术、对于诗歌创作的爱。因此,诗中的“情侣”亦是“诗”的化身。诗人的死亡本是其诗歌创作活动的终结,但在此诗的末尾,Ange(“天使”)的到来,将“使熄灭的火/和灰暗的镜子重新复活”,意味着诗人的诗作之美将到达永恒。

而事实上,波德莱尔作为诗人的一生中,并没有得到那个时代的理解和对他诗作的赞赏。“人们否认我的一切,创作的精神、甚至是我对于法语这门语言的掌握”[13]。在《厄运》[14]一诗中,诗人表达了他在lart long(“学艺无涯”)和le temps court(“时间很短”)的矛盾冲突面前的烦恼无奈,以及他对于自己死后诗作将被人们遗忘的担忧叹息。这两首诗中的意象相似:《厄运》一诗中un cimetière isolé(“一座偏僻的墟墓?”),à regret(“怨恨”),mainte fleur(“好花”),parfum(“清香”);以及《情侣的死亡》中的des tombeaux(“坟墓”),un sanglot(“叹息”),détranges fleurs(“异卉奇花”),pleins dodeurs légères(“充满清香”)。不一样的是,《厄运》表达的是悔恨和痛苦的情感,而《情侣的死亡》里正相反,诗人对于他诗歌创作的永恒满怀信心,而且把死亡看作是到达永恒的一种手段。

“我的《恶之花》会永存的”[15],诗人说道。

三.“抵达天堂”[16]:在“另一个世界”[17]中永恒

1.死亡:另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理想与物质之间“静止不动”[18],“绝望地感觉到艺术、美和爱都只能在一瞬间留住他微弱的愿望”[19],波德莱尔认为“只有死亡能够使他免于‘无法消除之罪孽的扰人把戏”[20]。在这首诗里,死亡通往“另一个世界”,只有在那个世界里诗歌能够成为“完全真实”[21]的存在。

诗里满是死亡的影子。诗题“情侣的死亡”重复了这一篇章的主题La mort“死亡”,既是呼应又是强调。在第一个诗节里,死亡的阴影隐藏在des tombeaux“坟墓”这个喻体里。第二个诗节描写了临死前的场景,到了第三诗节则是死亡到来的时刻。而最后一个诗节,是死亡之后的复活。

在这对死亡的痴迷包含着诗人的一种理想。情侣在临死之际完成了身体和灵魂的交融,实现了灵魂伴侣的理想状态。而死亡来临的那个晚上,也具有一种理想的美感:un soir fait de rose et de bleu mystique(“蔷薇色、神秘的蓝色之夜”),让人感觉到玫瑰香气和天空瑰色揉在一起的柔美,这其中还蕴含着宗教的气息,因为蔷薇色和蓝色这两种色正是圣母和天使身上衣服的配色。连接词Et plus tard(“随后”)在结束诗节的开头预示了神圣时刻的到来——un Ange天使的到来:这时,爱和诗均通过复活重生到达永恒。诗人对死后灵魂复活的信仰,正反映了他对理想之可抵达的信仰。endprint

就这样,死亡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理想的世界,这不是我们所在的人世,而是“另一个世界”。那里也许在天上,是天堂所在:cieux(洞天), esprits(灵魂), mystique(神秘), adieux(永别), Ange(天使),诗中这些法语词和上帝密切相连;那里也许是诗的世界,在那里“灵魂能瞥见坟墓背后隐藏着的光辉”[22](Lanson, 1951:1068)——这样的话,un Ange(天使)便是诗的天使,法语词首的大写字母通过换称法让普通名词ange变成了专有名词Ange。

2.La reviviscence, léternité复活,永恒

“对于彼世、对于生命秘密的永不停息的探秘渴望,是人的不朽性最生动的证明”[23]。梦想着一个理想天堂的存在,是一种对永恒的追求。

在最后诗节里,当天使“使熄灭的火”“和灰暗的镜子重新复活”时,逝去的灵魂和熄灭的爱被重新唤醒和点燃。这样的一种复活,意味着灵魂和爱将永远存在,而死亡,不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到达永恒的一个阶段。

死亡并不是不痛苦,如comme un long sanglot, tout chargé dadieux“像一声充满离愁的叹息”,但诗中的死亡同时充满柔和气息。韵脚词汇符合对照法这一修辞手法,分为两类:一类与死亡相关,比较消极,即tombeaux(坟墓),dernières(最后的),adieux(永别),morte(死亡的);另一类与美和幸福相关,比较积极,即beaux(美的),lumières(光),unique(唯一的),joyeux(愉快的)。这两类词汇的汇合反映了死亡的双重性:死离,虽然悲痛,却是到达永恒之爱的唯一途径。

诗末les flammes mortes(“熄灭的火”)呼应了题目中的词la mort(“死亡”),是一种重复强调的修辞手法。但第二个词“mortes”蕴含了新的意义:这是一种复活,是一种希望,即死亡(la mort)被唤醒(ranimer)了。因此,题目中的双重含义在诗的结尾得到强化体现:死亡(lamort)是人世间生命的终点,也是另一个世界里永恒生命的起点。

四.小结

波德莱尔认为,真正的诗,“应超越感性和才智,和‘内在深处的我、和我们的灵魂对话”。这首诗里,诗人写了爱的感性和诗的创作的才智,同时把最重的分量给了和灵魂的对话。两个灵魂的融合以及死后灵魂的复活,揭示了波德莱尔对理想之境和永恒之境的梦想,一个在我们看来遥不可及难以实现的梦想。虽然诗人一生中经历了爱人的不忠和人们对其诗作的不屑,但他这个梦想不是因个人的烦恼而生的。他想追寻一个理想世界,是想要化解全人类所具有的不完美和所经历的痛苦。死亡,波德莱尔“随处可见”且“一直被之诱惑”的死亡,并不是“对于个人不幸的拯救,而是他思考人类命运的唯一出路”[24]。

附录1

La Mort des Amants[25]

Nous aurons des lits pleins d'odeurs légères,

Des divans profonds comme des tombeaux,

Et d'étranges fleurs sur des étagères,

closes pour nous sous des cieux plus beaux.

Usant à l'envi leurs chaleurs dernières,

Nos deux curs seront deux vastes flambeaux,

Qui réfléchiront leurs doubles lumières

Dans nos deux esprits, ces miroirs jumeaux.

Un soir fait de rose et de bleu mystique,

Nous échangerons un éclair unique,

Comme un long sanglot, tout chargé d'adieux:

Et plus tard un Ange, entr'ouvrant les portes,

Viendra ranimer, fidèle et joyeux,

Les miroirs ternis et les flammes mortes.

情侶的死亡[26]

我们将有充满清香的床、

像坟墓一样深的长沙发,

在棚架上将为我们开放,

另一座洞天的异卉奇花。

两颗心竞相把余热耗尽,

变成了两个巨大的火炬,

两个灵魂合成一对明镜,

双重光在镜中辉映成趣。

蔷薇色、神秘的蓝色之夜,

我们将互射唯一的电光,

像一声充满离愁的叹息;

随后,将有天使排闼入房,

忠实愉快地使熄灭的火

和灰暗的镜子重新复活。

附录2

Le guignon[27]

Pour soulever un poids si lourd,1

Sisyphe, il faudrait ton courage!

Bien quon ait du cur à louvrage,

LArt est long et le temps est court.

Loin des sépultures célèbres,5endprint

Vers un cimetière isolé,

Mon cur, comme un tambour voilé,

Va battant des marches funèbres.

-Maint joyau dort enseveli

Dans les ténèbres et loubli,10

Bien loin des pioches et des sondes;

Mainte fleur épanche à regret

Son parfum doux comme un secret

Dans les solitudes profondes.

厄运[28]

要挑起这样一副重担,

应有西绪福斯的勇气!

尽管人们在黾勉从事,

学艺无涯而时间很短。

远远离开著名的坟茔,

走向一座偏僻的墟墓,

我的心,像个闷声的鼓,

敲着送葬进行曲前进。

——许多珍宝沉埋在黑暗

和遗忘之中永远长眠,

镐和探头够不着它们;

好花自伤,许多正吐放

甘美却又神秘的清香,

在深深的寂寞中怨恨。

参考文献

1.BUFFARD-MORET B.,Lintroduction à la stylistique, Paris, A. Colin, 2005.

2.CALAS F., et CHARBONNEAU D.-R., Méthode du commentaire stylistique, Paris, Nathan/SEJET, 2004.

3.KOKELBERG J., Les techniques du style, Paris, Nathan, 1991.

4.LANSON G., 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remaniée et complétée pour la période 1850-1950 par

5.Paul TUFFRAU),Paris, Hachette, 1951.

6.PIA P.Baudelaire, Paris, Seuil, 1979.

7.RENAUD J., Une lecture de Christian Prigent. Mer, mots, mémoire, matière, Critique 2011/3 (n°766), p. 219-230.

8.波德萊尔(BAUDELAIRE, 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

9.波德莱尔(BAUDELAIRE, C.),《恶之花》,文爱艺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2年11月。

注 释

[1]本文作者译,原文à peine un parnassien et déjà un symboliste,出自LANSON G., Histoire de la littérature franaise (remaniée et complétée pour la période 1850-1950 par Paul TUFFRAU), Paris, Hachette, 1951,p.1066.

下文中非诗歌内容的引用均由本文作者译自法语原版的参考书目,不再另注。

[2]波德莱尔(BAUDELAIRE, 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303页。《情侣的死亡》法语原诗及中文译诗请见文末附录1。

[3]原文contraignantelidée jaillit plus intense, 出自PIA P.,Baudelaire, Paris, Seuil, 1979, p. 94.

[4]原文la vraie poésiele symbolisme de limage et la suggestion musicale,Lanson, 1951, p. 1068.

[5]原文Le beau est toujours bizarrePia, 1979, p. 86.

[6]原文césuré 5/5 au lieu de 4/6出自RENAUD J., Une lecture de Christian Prigent. Mer, mots, mémoire, matière, Critique 2011/3 (n°766), p. 228.

[7]原文particulier, rare dans notre poésie, RENAUD, 2011, p. 228.

[8]原文les deux sens exaspérés, Lanson, 1951, p. 1066.

[9]波德莱尔(BAUDELAIRE, C.),《恶之花》,文爱艺译,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8页。

[10]波德莱尔(BAUDELAIRE, 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16页。

[11]原文Baudelaire, après Pascal, constate la dualité de lhomme. Il sent en lui-même deux tendances qui le déchirent :lune qui le porte vers lidéal,lautre vers la matière, Lanson, 1951, p.1066.endprint

[12]原文mélange étonnant didéalisme ardent et de sensualité parfois fétide, en quoi Hugo salua la création dun “frisson nouveau” Lanson, 1951, p. 1066.

[13]原文On me refuse tout, lesprit dinvention et même la connaissance de la langue franaise, PIA,1979, p. 8.

[14]《恶之花》“忧郁与理想”篇中第11首诗,法语原诗及中文译诗全文请见附录2。

[15]原文Mes Fleurs du Mal resteront, PIA,1979, p. 10.

[16]Gagner le paradis... aura été, durant vingt ans, une des plus constantes obsessions de Baudelaire. PIA, 1979, p.131.

[17] La Poésie est ce quil y a que de plus réel, cest ce qui nest complètement vrai que dans un autre monde.Idem, p.93.

[18]原文Immobile,Lanson,1951,p. 1066.

[19]原文avec le sentimentdésespér

é que lart, la beauté, Idem.

[20]原文lamour ne retiendront quun instant sa volonté trop faible; seule la Mort peut lui ter “le spectacle ennuyeux de léternel péché”, Idem.

[21]原文complètement vrai, Pia, 1979, p. 93.

[22]原文me entrevoit les splendeurs situées derrière le tombeau, Lanson, 1951, p. 1068.

[23]La soif insatiable de tout ce qui est au-delà et que voile la vie, est la preuve la plus vivante de notre immortalité

[24]原文 voit partout; tente toujourscomme solution à ses malheurs personnels, mais comme unique issue à la méditation quil poursuit sur la destinée humaine,Lanson,1951,p.1066.

[25]波德萊尔(BAUDELAIRE,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362页。

[26]波德莱尔(BAUDELAIRE,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303页。

[27]波德莱尔(BAUDELAIRE,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35页。

[28]波德莱尔(BAUDELAIRE,C.),《恶之花》,钱春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30-31页。

(作者介绍:宋景云,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国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重性波德莱尔死亡
《风媒花》中镰原文雄的人物形象分析
波德莱尔
多多与波德莱尔诗学理念比较研究
南方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特征与有效引导
西方美学中关于“丑”的概念研究
齿轮副双重性的分析研究
美剧“死亡”,真相不止一个
我经历了一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