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之花绽放黄河之畔

2017-10-23田明松王育艳张虎孙金丽程雯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7年9期
关键词:花园口险工碑林

田明松+王育艳+张虎+孙金丽+程雯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时代的呼唤和要求赋予了花园口特殊的历史使命,将花园口打造成一处文化精品工程,进一步拓展黄河防汛安全之外的文化功能,使之成为弘扬当代治黄文化的新窗口,已逐渐成为惠金黄河河务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

花园口险工入选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典型案例

近年来,惠金黄河河务局秉承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宣传的宗旨,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争当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践行者,精心实施,多策并举,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底蕴,传承辉煌灿烂的黄河文明,成功打造了郑州黄河花园口险工文化景观,并取得优异成绩。

2017年,在水利部评审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中,惠金黄河河务局推荐申报的郑州黄河花园口险工文化景观经初步审核、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从全国53个参评工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10个典型案例之一。

花园口旅游区

花园口,发生过震惊中外的1938年人为决堤事件,发生过永垂治黄史册的黄河归故斗争,黄河地上悬河起自这里,黄河下游千里堤防始于这里,有着离黄委最近的防洪工程,有以“岁岁安澜 安邦兴国”为主题的将军坝黄河旅游景点,有以“大河东流 铭记历史”为主题的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黄河历史文化景点,它们与2008年荣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的“三点一线”示范工程标准化堤防完美地融为一体,共同构筑起凸显郑州黄河特色、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靓丽黄河文化景观带。正因与黄河的密切交集,使得花园口成为世界关注黄河、了解黄河的重要窗口。

花园口旅游区建设起步于1989年,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8公里处的黄河右岸,西与京广铁路大桥毗邻,107国道、黄河大桥从景区中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占地面积约13平方公里,规划长约10公里,景区花木品种繁多,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将军坝是花园口险工90号坝,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因相传嘉庆年间此处建有纪念陈姓治水将军九龙的将军庙而得名。经过多年来的加固,将军坝以其270多年的历史和深达23米的根石深度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

将军坝西侧有一座铁犀也叫镇河铁牛、独角兽,是明代兵部尚书于谦主持修铸的。在古代,人们认为河患是水怪蛟龙在作祟,而水怪蛟龙害怕犀牛,于是就在黄河边修建了一座铁犀牛的雕塑,以镇河患,也称为“镇河铁犀”。

“一九三八年扒口处”遗址位于大堤桩号11+500米处,初始口门宽度30多米,后经冲刷逐渐扩宽到1460米。扒口雕塑墙,呈长方形,墙高3.8米,上面刻写着“一九三八年扒口处”的字样,一组大型浮雕,再现了当年河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的凄惨场面。

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分南北广场两个部分,北广场紧临黄河,如实再现扒口事件,南广场为纪念广场,广场地坪采用黄河水的“回旋形”拼出圆形回旋地坪,与北广场的黄泛区形成强烈对比。南广场长150米,宽80~120米,总面积约1.3万多平方米,广场正中央为一个阶梯状的祭坛,祭坛共分3个平台9个踏步,顶部平台的直径为12米,底部直径为24米。

八卦亭是“民国堵口合龙记事碑亭”,是当年国民政府扒开大堤之后堵口合龙的地方,由两座六角的琉璃瓦纪念亭相对而立组成,每亭内各有六面柱体石碑一座,西为国民党所立,东为共产党所建。西碑亭为当时国民党1938年扒口、1946年又强行堵口后修建的花园口堵口合龙纪念亭。东碑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治黄部门所建,亭中碑体始建于1997年7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设立。

为使游人对1938年黄河决口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特在东西口门边界处竖通体汉白玉界碑,即东西界碑。界碑采用倒三角金字塔结构构图,给人一种奇峰般的震撼感。

河韵碑林又称“文化碑廊”,坐落于黄河花园口景区大门东1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南部,占地130多亩,筹划于2007年,石艺工匠于2012年3月进园,进行立石、清污、雕刻、着色,共立刻石碑82块,同年12月竣工。河韵碑林整体布局按黄河实际流域走向进行等比例缩放,分为引路和黄河上、中、下游四部分。引路部分主要是伟人名言或题词,上、中、下游石刻内容为历代文人以黄河为题材创作的诗词歌赋。碑林中82块或立或卧、形态各异的书法碑刻沿着九曲十八弯的“黄河”边有序排列,气势不凡,韵味十足。它把黄河数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沿河的人文地理生动地展示出来,向人们细说着黄河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

维护黄河生态 突出黄河文化

5年来,惠金黄河河务局在治黄工作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依托黄河花园口险工和标准化堤防打造出一条特色文化景观带,扮靓了花园口景区这一文化窗口,充分展示出了黄河文化的内涵,有力推动了治黄事业的发展。

着眼新时期要求,立足自身实际。惠金黄河河务局把重点打造花园口险工文化景观带作为落实“维护黄河生态、发展黄河经济、突出黄河文化”的治黄新要求的重要举措。按照“特色展示,生态先行,主动融入,逐年实施”的指导原则,重点提升硬件设施,整治生态环境,挖掘文化底蕴,采取多种措施,打造文化景观,让黄河文化更好地走进社会。

(1)优化升级河韵碑林。在河韵碑林建成4年后,又对其进行全面优化升级,在碑林游步道对应位置新增设黄河流经的9个省(区)知名的水电站、省会城市及上中下游分界等标志性景观,对沿黄主要地名(如龙羊峡、龙门、花园口)、上中下游分界等关键节点位置及簡介进行详细准确的标注,并对82块碑林刻字进行重新描绘。让公众可以更为全面直观地了解黄河知识,进一步彰显黄河水文化。

(2)建设普法长廊。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河”为主题,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法制漫画、法律问答、法制案例等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内容涉及禁止超载车辆通行、河道管理范围内禁倒垃圾、涉河安全宣传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分布在花园口险工各处,将普法宣传工作融入社会、贴近群众,切实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并取得了良好成效,有效地维护了景区及其周边的社会秩序。将黄河文化注入法治元素,使普法长廊有机融入文化景观。

(3)建设水情科普教育长廊。该项目位于黄河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东侧,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科学统筹与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河韵碑林及北广场之间的位置和文化关系,共建成科普教育长廊及方亭总长175米,座凳58组。其中,20组科普教育宣传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2500多年来黄河概况,突出展示了人民治黄70年的成就。成为继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河韵碑林之后,进一步彰显郑州黄河文化的一特色景观。

(4)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建设花园口景区3处停车场,整修主景区堤顶道路近20000平方米,从根本上缓解了旅游高峰期间的停车压力和交通拥堵状况;先后完成花园口景区生态廊道建设、北记事广场的升级改造、景区标准化卫生间建设及垃圾箱的配置;引入樱花、银杏、石楠、桂花、五角枫、大叶女贞等10余种景观树木9300多棵,使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97%以上,景区面貌和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改善和提升。

(5)集中整治景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长期以来,由于历史遗留等多种原因,花园口黄河滩区一直存在餐饮、旅游等经营活动集中、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不到位等问题,黄河滩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加重。惠金黄河河务局联合郑州市惠济区政府对花园口将军坝、东大坝控导工程处的渔家乐、农家乐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域进行集中整治,对花园口防洪工程内大型违章广告牌进行全面清除,使景区及其周边环境得到彻底净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文化景观与黄河自然风光更加协调。

(6)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底蕴。以《惠金黄河志》《惠金图志》的编纂为契机,将编志工作纳入全局水文化建设之中,通过系统的梳理,把治河方面有关历史,近代、当代治水实践的认识、做法、经验升华到文化层面,用先进的水文化引领治黄改革发展;在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积极在花园口、李西河等地搜集黄河号子,搜集人民治黄以来的书籍、照片、实物等,为黄河文化研究提供珍贵资料,不断丰富黄河文化研究成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水文化建设新蓝图的指引下,有历史担当和肩负时代重任的惠金黄河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推动黄河水工程与水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党的文化建设和宣传做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园口险工碑林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档案见证花园口堵口事件
The Changes of Chinese Painting Tool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国画《花园口电灌站》里溯历史
——花园口电灌站的郑州记忆
流量过程对平滩流量的影响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
刘鄩:西安碑林最早的“守护者”
左宝珍倾尽家资建碑林
碑林(中国画)(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