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文本的空间化叙事
——UCCA尤伦斯“寒夜”群展

2017-10-22杨羽彤YangYutong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蓝洞伦斯艺术家

杨羽彤/Yang Yutong

展览链接:

寒夜

主 办 方: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展 期:2017年9月15日—12月17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4号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中展厅

策 展 人:申舶良&戴章伦

在新媒体艺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艺术作品的呈现形式已不再局限于架上或是平面化,这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叙事方式,传递了崭新的艺术理念。声光电的应用与时间、空间完美结合,使得观者产生更为丰富的视听感受,从而与艺术作品或装置发生更为紧密的联系和更为深刻的互动。

借助数字媒体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艺术家们得以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从大千世界的横轴,追溯至浩瀚历史的纵轴,从天文地理,到文史哲学,艺术的边界由着重“美术”一门,到熔音乐、摄影、电影等多门狭义学科于一炉,实现跨学科的融汇与交流,表达变得更为丰富自由。文学作品具有漫长的叙事线索,而艺术展览着重于片段式的截取和叙述,二者如何实现跨媒介的对话,采用怎样的艺术语言,如何将文本空间平移到展览空间,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于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7日举办的群展“寒夜”,立足于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的经典同名小说,邀请四位青年新锐艺术家——陈轴、刘诗园、娜布其、李然进入文本,揣摩主要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状态,以作品人物的视角,进行一场“创作——扮演”式的艺术实验,与观者实现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们保持沟通,在角色关系中彼此回应。展览最终呈现的,既是艺术家对于人物处境的理解,也是对自身现状的反观。

巴金的小说《寒夜》,故事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国家危难和社会变革之间动荡不定直至分崩离析的故事。主人公文宣、妻子树生、妻子情人奉光、文宣母亲四人之间产生了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与波折。以小见大,以个人的命运起伏暗喻着时代的光辉与暗影。

艺术家陈轴“扮演”的是男主人公文宣——一位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理想而与现实妥协的郁郁不得志的文人,虽本性憨厚纯良,但总摆脱不掉悲剧性的影子,在社会与家庭的夹缝中委曲求全。陈轴基于人物性格和际遇创作出的影像作品名为《蓝洞》,作品分为视频和装置两部分。视频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生活与沟通几乎完全依赖手机的现状,大家在社交软件上频频收发讯息,却从没有真正进入彼此的生活,靠近彼此的内心,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貌合神离。视频中呈现的荒野密林中蓝色洞穴的意象代表着一种空虚而隔离的精神状态,孤独无助的心境是小说中的文宣与现代每一个人所共同经历和感触的。

陈轴 蓝洞 高清数字电影 26’03” 2017年 音乐:高嘉丰

李然 拔摩岛的夜 单通道有声黑白高清影像 20’00” 2017年

娜布其 下过雨的傍晚……倾斜的阳光……大小不一的光斑……退去,……被冲刷……蜿蜒延伸……终点,尖利的汽车鸣笛声……消失了 综合媒介 尺寸可变 2017年

在此,艺术家回应了创作过程中必然会面对的疑问: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讨论20世纪4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故事、深究处于特定时期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际遇是否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陈轴谈及他的灵感来源是活跃于上海夜店的年轻人,他们紧跟潮流,穿着时尚,标新立异,却心无可依。《蓝洞》中的女孩宣宣是“文宣”的化名,同样地不断遭受着来自于现实世界的冷遇和隔膜,她不停地对着手机输字,却没有收到回音,可见精神上的困境和压抑是跨时代的通病。立于投影前的长椅椅面上闪着蓝幽幽的灯光,象征手机屏幕在暗夜中发出的微光,与影像作品彼此关照,形成完整的对话空间。

刘诗园 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 立体声高清彩色录像 20’30” 2017年 音乐:克里斯蒂安·蒙德鲁普·尼尔森

刘诗园的作品《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既是对妻子树生境遇的暗示,也是对小说中动荡社会的总结。树生代表了一种属于女性的韧性与生命力,不甘于死水微澜的生活,家庭的羁绊和情人的追求都没有动摇她向阳而生的愿景。《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同样以现代化的社会情境为背景,聚焦于丹麦的“太平洋生蚝”入侵事件,生蚝的泛滥成灾犹如人内心深处的欲望无限膨胀,如果不能很好地驯服与规劝,这些欲望终究会反噬人心。那些难以下咽的生蚝如同梗在文宣嗓子眼里难以清除的浓痰,是种不可见的隐痛与别扭。不同于《蓝洞》采用的冷光,《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是热的暖的,活泼的小动画,沙滩海洋,海阔天空,是带有希望的。

此作品的观看方式同《蓝洞》一样别出心裁,投影画面上压低的顶层,再加上斜坡状的观众席,营造出一种封闭的叙事空间,剧场式观影效果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加上整个展馆迷蒙的氛围,隐约的蓝色光线,彼此独立却又产生关联、遥相呼应的影像作品与装置,是很容易让人错觉踏入了另一重的叙事时空。

娜布其站在“文宣母亲”的立场上,创作了艺术装置《下过雨的傍晚……倾斜的阳光……大小不一的光斑……退去,……被冲刷……蜿蜒延伸……终点,尖利的汽车鸣笛声……消失了》——作品的名字本身就是文本的缩写,带有描述性和故事性。该作品运用了多种材料,例如帷幔、植物、LED灯、亚克力板、风扇、音响等等,营造了一种迷幻又暧昧的视觉效果,影影绰绰,飘忽不定,风扇吹动着植物和帷幔,暖黄色的光将点点碎影投在半透明的乳白色帷幔上,不安定的感觉掩藏着秘而不宣的情绪。大约每间隔八分钟此装置会短暂地亮起白炽灯,仿佛在生活密不透风的墙上洞开了小小的窗口,得以舒出一口气,却又迅速被黑暗所吞没。这件作品非常符合“母亲”草木皆兵的精神状态,严防死守着旧时代的礼教与传统,却时常被新时代的光热所灼伤。

同时,这件作品位于场馆入口处的位置,沟通着所有的展览作品,彼此的声音与光影互相联系、干扰,却又被空间的屏障所阻隔,墙上的条带状镜子反射出每件作品的不同角度,彼此隔绝却保持着似有若无的关联和呼应,生动再现了文本中微妙的人物关系。

李然的作品《拔摩岛的夜》象征着来自新世界的奉光,他既是树生走向自由新生活的桥梁,也是对摇摇欲坠的传统家庭的破坏因素。该作品取材于圣经中《创世纪》的故事,同样是改变世界秩序从而引发的剧烈争执,剧中人物行为怪诞却信仰坚定,最终走向模糊不清的前景。以一层隐喻,暗指另一层隐喻,环环相扣,引导观者进行更为自由的思考与感触。

猜你喜欢

蓝洞伦斯艺术家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办公空间&UCCA儿童艺术中心
一位天才的诞生——毕加索作品展亮相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海洋蓝洞漂亮吗
地球上的蓝色“大眼睛”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全球最深海洋蓝洞:隐藏秘密的三沙永乐龙洞
潜入神秘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