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及抗春旱、春寒机理

2017-10-21郭瑞鸿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年10期

郭瑞鸿

[摘 要]介绍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的技术要点,分析其抗春旱、春寒的原因。指出了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从减少地膜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挖掘出该项技术推广普及的重要性。

[关键词]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发展生态农业

[中图分类号]S35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的农业生产区域划分

根据2015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规划首次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三大区域。其中青藏高原和海洋渔业区列为保护发展区。规划针对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

耕地质量下降,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0.2,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水土资源越绷越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全国土壤主要污染物点位超标率为16.1%。农业内源性污染严重,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三分之一,农膜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规划明确,无论那个发展区,把保护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放在了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位置。

2 农业生产条件的差异

在不同的发展区域,因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和历史沿革,都会采取相应的耕作措施和方法。据统计我国70%以上地区全年降水不足300毫米,全国每年因缺水而使1300~4000万公顷农田受旱。

造成部分区域生态退化、干旱、水灾及其它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如地膜覆盖技术、滥施化肥、滥用农药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从来没有意识到残膜应该及时回收,造成农村土壤白色污染严重,土壤地力严重下降;滥施化肥造成部分化学元素,在土壤内累积太多,形成土壤板结或地力下降,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滥用农药更是造成农作物品质下降,严重的甚至造成食物污染。

环境保护特别是土壤环境保护宣传滞后,许多地方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及政绩思想严重,有的甚至不惜以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为代价,特别是普通农民观念淡漠,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维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意识,造成土壤环境日益恶化。

规划在未来15年重要任务中提到: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防治农田污染。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农业内源性污染。普及和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鼓励使用有机肥、生物肥料和绿肥种植,到2020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努力实现化肥施用量零增长。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020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努力实现农药施用量零增长。

综合治理地膜污染,推广加厚地膜,开展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示范推广和回收利用,加快可降解地膜研发,到2030年农业主产区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实现基本回收利用。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用途管制,建立健全全国农业环境监测体系。

我县由于从1989年实施地膜覆盖近30年,形成残膜——固态污染物残存量较大区域。2015年农业部1号文件要求,加厚地膜至0.01mm——好捡拾;开发可降解地膜,支持回收加工再利用。但是否有企业生产出厚度大且可回收地膜或是可降解地膜?销售情况及农民实际回收情况如何?是否地膜成本增加,使地膜使用者增收效益空间缩小,种植业者还会选择使用吗?

多年从事农村、农业工作的经验,不难知道当农民面临环保和利益的选择时,一般的选择应该是利益。

3 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与地膜覆盖技术的功效相同

3.1 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的先进性

秉承环境承载能力硬约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传统农耕文化,从保护土壤资源、生态农业、集约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笔者认为营养钵育(钵)苗移植技术,是适合我国生产关系的一个较先进农业技术,应大力倡导、推广应用。

3.2 育苗移植技术的历史传承

育苗移植技术是我国传统农技之一,早在2000之前我国古代就有应用的此项技术的记载。育苗移植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先育苗,待种子发芽,或长成壮苗后,在外界温度、湿度适宜时,再移植到大田。

育苗移植过程就是把播种过程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育苗,二是移植。育苗完成,将育好在幼苗放置于一个可随时提供水分、温度又适合幼苗生长的小环境中。待大田温、湿度达到幼苗生长需求时,将长成壮苗的幼苗,由人工在保证根部不损伤情况移栽到大田。

这样既满足了种子苗期需要的水分和温度,起到了地膜覆盖前期的功效,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地膜的用量。其实在我们这里,地膜覆盖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在苗期,到了生长后期,地膜覆盖的地块,蓄纳水分的能力显然不敌没有覆盖的地块。

3.3 營养钵育苗移植的抗春旱、春寒的机理

春旱的原因是地区春季降雨量少,土壤水分储存量不充足,特别是临近播种期,气温高且风多风大,土壤潜在蒸腾量大,造成土壤含水量低于播种需要,不能适时播种。

我县春季常伴有气温不稳,乍暖还寒或有晚霜,严重影响到作物播种。使幼苗或是幼芽受到了因气温骤降造成的严重危害,因此常使春季农业生产深受其害。

3.4 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的机理

我县冬季气温很低,春季土壤温度稳定不足11℃,或不能稳定在11℃,都不能播种,因地温太低,不能让种子发芽,且能使种子粉烂。同时我县春旱严重,土壤含水量不足11%时,也不能播种。由于自然气候因素的影响,地膜在我县使用量逐年增加,育苗移植技术正是针对这兩个不足,还可省去地膜覆盖的影响。

4 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的关键技术点

4.1 种子要求

良种优选及处理,选用所需的品种,如果有条件的最好做发芽率试验,理论上要求发芽率≥98%;纯度≥95%,净度≥95%。

4.2 营养土的配制

认真做好营养土的配制是保证幼苗及时发芽、长成壮苗的关键。在配制营养土时,最好选择土质疏松、较肥沃的熟土,将收集的土壤捣碎并过筛。肥料最好用农家肥或复合肥,最好别用尿素、硝铵等肥料,避免用量不当造成不发芽或烧芽。根据我县的不同乡镇土壤的粘度,如凌井店乡河村等地可适量加入少量的煤灰、细砂或黄土调节疏松度,营养土的含水率应该按栽培对象的需求调整。

4.3 种子发芽的小环境营造

在种植区域内选适当的(根据育苗数、钵体积大小等)的地块作苗床,将苗床平整后铺农膜,含种子(雏苗)钵密排后,将农膜四周折起。这样制作成小弓棚,开始一定把含种钵筒浇透。

之后,视种子发育情况适时浇水,应为钵苗营造良好的适宜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及防大雨冲涮、冷冻等灾害的小环境。当棚内温度较高,应揭膜或通风降温,以免烧坏幼苗。当钵苗长到5片叶子时,视大田温度即可进行移植了。

4.4 移植的条件

在钵苗移植前2~3,应充足浇水,一为保证移植后,如遇外界干旱,可在短期内保证幼苗生长需水,二为整体钵筒粘结性较好,不易造成搬运过程破损。根据移植机械的工作效率或使用人工的劳动率,粗略估计每天能栽植幼苗的数量,做到有计划、分期分批起苗或移植,保证移植时幼苗损坏、损失率降到最低,成活率最高。

4.5 注意事项

按现阶段的做法,一般是育好的钵苗利用人工放置于已开挖好的沟槽内,沟槽内可施适量的底肥,株、行距应根据所栽植作物要求的亩株数或密度移植。

關键是整个钵筒不能祼露在外,需压实钵筒周边的土壤。在相应时节,人事相应的除草、追肥、病虫害防治工作。

5 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的重要性

营养钵育苗移植技术可有效缓解春旱、春寒地区在播种期降水缺乏、土壤墒情差的状况;也可弥补春寒地区,晚霜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是一项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技术。

此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抗旱、御寒能力,对于发展可持续农业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我国部分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物质和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江靈,高海波.缓控释肥“种肥同播”走进河南:“种肥同播”引发施肥习惯变革[J].中国农资,2011(07).

[2] 王劲松,赵凤玲,陈锐,等.大力推广缓控释肥应用技术[J].云南农业,2011(07).

[3] 张辉,高士莘.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J].江苏农村经济,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