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山歌谣的艺术特征探究

2017-10-21周邦春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梅山艺术特征

周邦春

【摘要】:梅山歌谣是梅山人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播,是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梅山;梅山歌谣;艺术特征

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 是苗瑶文化的发祥地,“旧不与中国通”,至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后逐渐成为一个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的梅山文化区。这种独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古梅山地区独特的梅山音乐。梅山歌谣是流传于梅山地区的民间歌谣,与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相伴相随,在当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梅山歌谣作为梅山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瑶、苗、汉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也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结晶。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族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播,是研究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民间音乐的瑰宝,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梅山歌谣概述

梅山地处湘中,大体范围包括今天的安化、新化等县市全境和涟源、新邵、桃江等县市的一部分。梅山地区山高水险,周边群山围绕,与外界山水阻隔,交通十分不便,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人们之间的交流也非常不方便,经常用歌谣式的呼喊来进行沟通与交流,这为梅山歌谣的发展创造了可行环境,同时也为梅山歌谣的相对完整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封闭的地理环境,复杂的地形、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了独特的梅山歌谣。梅山歌谣是梅山人记录生产生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的生产劳作、婚丧嫁娶、喜庆节日等大事小事都离不开歌谣的伴随,梅山人常以歌谣抒发情感,以歌谣表情达意,以歌谣交流思想。梅山歌谣内容丰富、演唱形式多样、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调式古老。从内容上来看,可分为劳动歌、情歌、生活歌、仪式歌、时政歌、历史传说歌等六大类。从腔调上来看,可分为高腔、平腔(低腔)两大类。从唱法上来看,有盘歌、坐歌、行歌、骂歌、坛歌等,多为真声演唱,同时也伴有假声的结合。从曲式结构上来看,有简单的一部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还有复二部曲式,回旋曲式和多段变唱(奏)曲式等。从所涉及的思想情感来看,可归为表现强烈的爱憎感情和心志类的,充满浓郁的山林风味类的,用于区别身份、揭示本质类的。

二、梅山歌谣的艺术特征

1.历史悠久、体裁多样

据史料记载,梅山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不属于王朝的管辖,梅山歌谣的起源可追溯到秦代。汉代王逸在他所著《楚辞章句》中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可见楚人非常重淫祀,而且凡祀必载歌载舞,这些从楚国民间祭祀仪式中发展而来的楚歌楚舞,便成就了屈原瑰丽多姿的《楚辞》。这里的“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指的就是古梅山地区。另有一种关于梅山歌谣起源的说法,可从流传下来的歌谣中找到踪迹,如《山歌无假戏无真》中就唱到“山歌无假戏无真,秦始皇兴起到如今”。所以老一辈艺人都认为梅山歌谣是从秦始皇时代开始流传的。由此可见梅山歌谣产生的历史非常之久远。

梅山歌谣的体裁丰富,涵盖梅山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种类繁多。如《要我唱歌就唱歌》当中唱的:“要我唱歌就唱歌,要我驾船就下河,鸭子生毛鸡生蛋,桩桩件件都有歌,唱得日头永不落。”又如《我唱山歌话本经》中唱的:“歌书三千又七百,歌有八万七千零,红黄兰白传后世,一本情歌打头行。”再如《山歌传》中唱的:“十万蚂蚁一路行,十万山歌同本经,歌书一千八百本,四本合起共一斤。”由此可以看出,古老的梅山先民可以说是无事不歌,无物不歌、无时不歌。根据演唱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将梅山歌谣分为劳动歌(如《采茶歌》、《二十四节气歌》等)、情歌(如《郎在高山打鸟玩》、《海棠花》、《十爱》、《郎打瞌睡扑姐怀》等)、仪式歌(如《哭嫁歌》、《闹洞房》、《丧歌》、《招魂》、《敬财神》等)、生活歌(如《十月怀胎》、《十二月许郎》等)、时政歌(如《恶人自有恶人收》、《做双鞋子送红军》、《红军从琅塘来了》等)、历史传说歌(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五郎根因》、《孟姜女寻夫》、《苦媳妇》、《资水滩歌》等)等六大类。

2. 古朴自然、野性十足

梅山歌谣具有古朴自然的风格特点,其古朴自然的风格主要源于它的原生性。古朴自然是说梅山歌谣比较纯朴,有天然之致,不加繁饰无刻意雕琢之态,不娇柔,不做作,呈现出的自然美,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梅山歌谣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生产实践,来源于社会生活,它的自然性指其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产生于民间、反应是民间的人和事,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具有自然事物的某些屬性和特征。梅山地处湘中,梅山人有“梅山蛮”之俗称,梅山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造就了梅山人勤劳、质朴的民风和其勇猛、顽蛮、倔强、刚烈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在梅山歌谣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如《找个家娘住瓦屋》中所唱“亲家公,亲家母,你家还有几个女?邻舍要我来说媒,问她年龄有几许?邻舍崽孝家户阔,要找乖女做媳妇!亲家只有四个女,大的嫁哒白沙洲,二的嫁哒南沙洲,三的做哒你媳妇。只剩满女吵着哭,要找个家娘住瓦屋。”这首歌谣当中反应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琐事,情绪是那么的淳朴、自然。又如《清末民谣》中唱到:“天上雷公打雷公,地上豹子咬老虫;城隍庙里鬼打鬼,世上死人吃活人。”这首梅山歌谣中生动形象地反应了梅山人率直、刚毅、不畏权贵,敢于与强权势力和黑暗社会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

野性十足是梅山歌谣的又一特征,梅山情歌纯真质朴、口无遮拦,不管什么内容,只要是心中所想,就要用歌声表达出来,不遮不掩、原汁原味。如有一首痛骂勾引丈夫的第三者的歌中唱到“呷鸡呷鸭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也有,未必那个娼妇杀只牛你呷?她就讲的二十四个扯个扯,我也动的三十六个萝筛花。么咯(指女人的隐私部位)就用洋皂洗、毛巾搓,未必那个娼妇用刷子刷?”从这里可以看出,嫉妒使女人变得粗俗、野蛮,不管不顾,但粗俗中又显得那么的真实和原汁原味。又如下面这首梅山情歌所唱:“黄花女,实难交,多把闲工路上邀。妹妹几,有朝一日邀到里,郎抱肩膀姐抱腰。郎就送,姐就邀;郎出水,姐出尿,妹妹几,我们两个好比五荒六月大水洗毛蔸。”在这首黄本情歌中同样具有原始的野性美,其思想内容上缺少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表达方式上男女大胆挑逗、十分蛮野,甚至有几分“淫荡”和原始赤裸裸的肉欲感。

3.情趣挑逗、即兴性强

梅山歌谣的演唱粗中有细,注重粗狂豪放与细腻抒情相结合,带有一定的挑逗性。情歌则多为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梅山人习惯“以歌为媒”,追求自由,崇尚爱情,演唱时抒情、细腻、生动、有趣。如《梅山对歌》中唱到男:满妹长得苗条条,小小红嘴象樱桃,有情哥哥想着你,左思右想得了痨。女:月亮朗朗照花苔,妹望情哥早点来,十年不来十年等,再不移花别处栽。男:娥眉月,两头弯,叫妹莫把夜门关。女:少年哥哥请放心,前门闩的冬茅杆,后门闩的水灯芯,情哥来了轻推门。”又如《情姐行路》中唱到:“情姐行路哦把手扬,赛设〔挑逗之意〕我情哥冒婆娘;再过三年我自己讨一个,恩〔日〕同板凳来亚〔夜]同床;讨个眉开脸笑咯苗条好,赛过你那野花娘。情姐行路两手划呀划,身上贼〔夹〕着二个叶子笆,寻〔找〕你讨不且〔肯〕,寻〔找〕你借不赊恩[你]要留倒五荒六月起蛆呷。”

梅山歌谣起源于梅山人民的垦荒和渔猎劳动中,是经过群众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梅山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梅山歌谣的创作过程和演唱过程、流传过程是合而为一的。梅山歌谣在传唱的过程中即兴创作,在编创的过程中演唱、流传,其创作和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自发的。梅山歌谣的即兴性体现在它的旋律和歌词两个方面,歌谣的音乐形式短小精悍, 大多以乐段为基本结构单位,单乐段反复而构成分节歌的结构形式在梅山歌谣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歌谣的音乐材料和表现手法都很经济、洗炼,不论是生产劳作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见到什么都能用歌谣来予以表情达意、传递思想、交流感情。这种歌谣式的表达往往都是即兴而作,见物生情、触景生情,事先没有酝酿,没打草稿,甚至是不假思索,张口即唱,顺手捏来,一切是那么的随意和自然,音调大多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音乐表现很生活化,形式灵活、生动,没有固定的格律。分节歌中歌词也是即兴编创,没有固定的搭配,没有专门的格式,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善于变化。歌词与方言语音结合紧密,对各种不同的内容、唱词、演唱场合与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梅山歌谣是梅山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其生產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古朴自然、野性十足、情趣挑逗、即兴性强等艺术特征,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湖湘文化和荆楚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行易.梅山原始生殖崇拜与情爱歌谣[J].梅山夜话的博客,2006(12).

[2]杨建农.湖南新化山歌的概况及其历史传承与发展[J].商情,2009(33).

[3]邓文利.梅山歌谣的音乐性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梅山艺术特征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梅山武术:崇山峻岭间的古朴武学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