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致性

2017-10-21孟亚丽

科技风 2017年19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一致性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这种智慧可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借鉴,本文主要从价值取向、内涵要求以及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三个方面来探究“天人合一”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之间的一致性。

关键词: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一致性

一、“天人合一”观的生态智慧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自然的征服、支配的欲望也得到增长,过度的欲望加剧了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样的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真思考可持续发展原则,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涵蓋可持续发展观。我国儒家和道家,都推崇“天人合一”观,都赞成人类应该和自然和睦相处,都倡导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1)儒家倡导“天人合一”,提倡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规律,而不能违反自然规律去任意妄为。只有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人类才得以生存,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董仲舒作为汉代儒家的代表,曾在 《春秋繁露·立元神》 中讲道:“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无也。”宋代张载在 《正蒙·乾称》 中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儒者则因明至诚,因诚至明,故天人合一”。

(2)道家的“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即天、地、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天地万物均生于道。《老子》 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与自然实则为一体,人要是想生存,必然要遵守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庄子继承并发展例如老子的天人观,提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除了儒家和道家,我国古代大部分哲学家都主张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可见,“天人合一”思想和现代的可持续生态的理念相一致,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

二、“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致性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的生态价值便体现在当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一致性当中。

(一)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

“天人合一”思想的核心便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张载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观价值取向。道家认为,正确把握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明确自然界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有度的利用资源,这才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的境界,这也与道家的“知足”、“知止”观一致。只有这样,天地万物才能循环往复的发展下去。儒家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天人合德”学说。

现在人们倡导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寻求“天人合一”的智慧,是非常必要的。现代人对自然不断的索取,这种贪婪是隐藏于人性内部的动物性的一面。人高于动物还在于人是有尊严的,若一味贪婪的索取,人便失去了称之为人的尊严,所以,人类要保护环境,还要一直自己的贪欲。这显然是对儒家的“天人合德”以及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肯定。

(二)內涵要求具有一致性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要求就是,在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基础上发展经济,不能只看当前,还要放眼未来,并且要为未来的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天人合一思想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它倡导人类合理地利用自然万物,儒家认为人是“天地之心”,人的所思所想都与世界万物有联系,人对天地万物有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人类不仅要爱人类自身,必须泛爱万物,甚至是天地间的一砖一瓦。王阳明指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首先表明了人在其存在的自然中的卓越的地位,同时在自然中的卓越位置表明人类有周爱万物的道德责任,对自然间的万物都有保全其不失所的责任。

(三)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具有一致性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应认清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不以自我为中心,那些深悟人与天地自然万物关系的人,得出了“自然之道不可违”的重要结论,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由伦理原则来调节和制约的关系。从本源上提出了解决目前人类与自然问题的方案,人们将实现从“征服自然”到“参天地之化育”的转变来体现人累的力量和尊严。这种改变体现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价值,既满足了人类利益,也扩展了人类的生存价值。所以,“天人合一”观与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是一致的,是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的一种超越。

三、结语

“天人合一”学说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相处的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态伦理观的一致,可作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基础。想要将保护自然环境真正做好,需要我们对天地万物充满仁爱之心,这样人类社会才会有持续的发展,这便是“天人合一”给予我们的最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6:17.

[2]范颖.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11:34.

[3]刘海.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科技大学,2011:25.

[4]卿红.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J].行政与法,2010(12).

[5]王之佳译.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19.

[6]陈文斌,刘伟杰.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甘肃理论学刊,2011(04).

[7]熊英姿.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生态伦理价值[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6.

作者简介:孟亚丽(1990 ),女,汉族,江苏人,硕士,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一致性可持续发展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揪出那只“混进革命队伍里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