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及其关系

2017-10-21赵正艳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人的本质社会关系自由

赵正艳

【摘要】:人的本质是古今中外哲学一直以来研究的问题,对人的本质的表述也是众说纷纭。而马克思将人的本质界定为:定在中的自由、劳动以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且这三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并列关系,相反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自由;劳动;社会关系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历史观从抽象的人性或先验的人性出发,从中寻找现实的人表现出来的人性特征,企图用内在抽象的人性去说明现实的、活生生的人的全部具体表现,因而他们都是从主观上、精神上解释人的本质。马克思从人的本身出发,把人作为主体,研究人的实践活动,人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与解放。

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种表述

(一)人的本质是定在中的自由

马克思关于“自由”的思想早在《博士论文》中就有体现。“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虚空中有三种运动。一种运动是直线式的下落;另一种运动起因于原子偏离直线;第三种运动是由于许多原子的互相排斥而引起的”[1]。对原子的第一种运动和第三种运动,大多数哲学家是认同的,但对第二种运动各说不一。马克思认为,原子偏斜运动不应该用一种物理学方法来解释,原子做偏斜运动不是在外力的推动下出现的,而是来源于原子内部的否定性。此外,马克思理解的原子不是物理学上的原子,原子代表的是人文学的“自我”、“个人”。当个人像原子一样对自我进行否定就具有了自由,但这种自由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是一种定在中的自由。正如马克思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个人的自由定在在各种法律制度,道德准则中,定在在国家、社会中。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首先,马克思要把人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他指出: “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3]。早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物质资料得不到满足,个人自由、尊严、幸福等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宗教趁虚而入,成为慰藉人们的精神鸦片,成为人们幻想的一个美好幸福的彼岸世界,人们沉醉于其中,渴望上帝能够救赎自己,从而使宗教加强了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和束缚。马克思强烈反对宗教对人的控制,他要求人们消灭宗教,消除宗教对人的桎梏,追求现实的幸福,而不是虚幻出来的幸福。其次,马克思要把人从被物的控制中解放出来。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4]。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人对物的占有欲也在无限扩大,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甘愿把自已变为物的奴隶,因此马克思要把人从物化中解放出来。在之后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更是将自由的思想进行提升,强调构建一个美好的共產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完全打破社会分工和地域交往的限制,使个人自由自觉的实现自己的本质。

(二)人的本质是劳动

马克思把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思想来源于黑格尔。不同的是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看作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5],把一个具体的人的形成看作是他自己劳动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黑格尔不是从“现实的人”出发,而是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把活生生的社会劳动当成一种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马克思认真分析了黑格尔关于劳动是人的本质理论,吸收了劳动作为人的本质的思想,抛弃了劳动是精神层面的活动,他认为劳动应该是现实的人客观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6]即劳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的劳动与动物的劳动是相区别的,动物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能的作出一些行为,人则使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志的反应,意识的对象,如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出满足自己生活的很多产品,人通过实践不断的改造世界。这也符合马克思说的:“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7]。动物的生产与他自己的生命是密切相关的,属于被动的去适应自然界,不断做着重复的简单的生产活动。人的生命活动则是人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依靠自身不断的劳动,不仅对自然界有了自己的认识,还要掌握了大量的自然规律,通过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去改造自然。所以人要成为社会当中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每个人自由自觉的劳动就会形成人类社会这个整体。

(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并从一般生物学的角度去揭示人的本质,忽视了现实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这种考察或分析人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不重视实践的、“撇开历史的进程”的分析和解释,以致将人的本质理解为“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8]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可见,马克思认为人真正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个人而是具有现实性的个人,是人们在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联系的综合。人通过实践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关系,这些交往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另外,“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单个人的历史决不能脱离他以前的或同时代的个人的历史,而是由这种历史决定的。”[10]所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都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一切交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不管是劳动或其他实践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进行。同时,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属性与人的存在的必然性要受到社会性的制约。

二、关于人的本质三种表述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概括为:定在中的自由、劳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三者之间不是独立存在,互无联系的,而是彼此联系,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一)定在中的自由与劳动

如果说劳动是维持人生存的一种手段,那么自由就是劳动的性质,人的劳动必须是人自由意志的体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区别了人与动物的不同。“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11],“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12]。所以,动物维持自己生命的活动是本能要求,人的生命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人要满足自己肉体生存的需要就必须通过劳动创造物质条件,并且为了克服自然力对人的危害,为了获得更多的物质,人类有意识的提高劳动生产力,改造自然,改造世界。

相反,当劳动不再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就成为被异化的劳动。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私有制和社会分工出现,资本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他们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榨取工人的剩余价值,把工人束缚在冰冷的机器上,所给的报酬也只能够维持工人的生存。正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描述的:“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是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是变成廉价的商品”[13]。因此,马克思要扬弃异化劳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二)劳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14]在这里,生产就是劳动,交往形式就是社会关系。那么,劳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之间的关系就是:劳动以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前提,并且劳动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形成。

劳动不是单个人的生产活动,是人与人相互交往,人改造自然的过程。劳动就是实践,劳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人在劳动中总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比如,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等,这些构成了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社会关系是因劳动产生的。“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15]。19世纪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进入工厂为资本家生产商品,从而资本家与工人形成一种雇佣关系,资本家从其他商家手中购买原料以及向市民出售商品形成一种买卖关系,以及工人之间的合作形成的关系等等都属于社会关系。所以,劳动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定在中的自由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到定在的约束,那么这里讲的定在就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自由不代表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尤其是在现代国家,自由往往要受到社会制度、道德准则、风俗习惯等很多东西的限制。然而,这一切的社会关系是人亲手创造的,人们为了获得利益并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维护个人权利创造了政治制度;人们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创造了最能促进发展的经济制度;人们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创造各种各样的文化等等。所以,人的活动是自由并不自由的。只要人为了生活从事生产劳动,人的自由就必然要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约束。

三、总结

历来,人类对人的本质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但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解释最为合理,最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通过对人的本质是定在中的自由、劳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解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让人们更好的了解人本身,更好的追求幸福生活,更好的改造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5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63.

[6][11][12]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7.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5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5.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68.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0.

猜你喜欢

人的本质社会关系自由
再论唯物史观的人本思想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人不是什么:卡西尔批判式人学观探究
关于信仰、道德、法律关系的探讨
传统商业银行如何拥抱互联网金融
从“人的本质”看犯罪的刑罚预防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