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而哀婉

2017-10-21汪一曼

西江文艺 2017年19期
关键词: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美丽

汪一曼

【摘要】:川端康成作为亚洲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其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川端以卓越的感受性,以小说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展现了日本的传统美。于是笔者从原因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来探求川端康成美丽而哀婉的创作艺术风格。

【关键词】:艺术风格;美丽;哀婉;表现形式

川端康成,亚洲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人们研究东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无法忽视的一个代表作家。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川端一共创作了500多部小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而总结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来看,美丽而哀婉是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从造成这种风格的原因、以及这种风格具体的表现方式这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一、原因

(一)文化背景

日本文学和自然联系十分紧密,这与日本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有观,作为一个岛屿国家,四面环海,森林覆盖率高的生态环境,使日本从古到今都坚守着“万物有灵观”,在文学作品中,借物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比喻等手法比比皆是。川端康成在这种观念影响之下,在作品中用清新雅致的笔调对自然景物进行大篇幅的描写,而且往往会赋予其一段栩栩如生的注释。对于大自然的关注与赞叹,是川端康成创作受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同时,由于“轮回”和“无常”的观念,日本文学带有强烈的“物我互渗”的特点,也形成了一种将大自然荣枯与社会兴衰、人生际遇、心情起伏联系在一起的“物哀”观念。“物哀”最早是在《源氏物语》中频繁出现,对整个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深的影响,成为日本传统文学的一大特征,几乎后世的日本文学作品中都会体现着这种淡淡的悲伤之感。川端作为《源氏物语》的忠实粉丝,更是受其熏陶不浅。他对《源氏物语》倍加推崇,从少年时代就开始阅读这部作品,就连战争时期,也经常抽空阅读《源氏物语》。对这本书的痴迷 ,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小说的创作和艺术构思。

因此,川端康成认为 “物哀”是日本美的源头, 是悲与美的结合体, 因而悲与美又是相通的。在川端的观念里, 人间处处皆悲, 处处皆美。可见传统文学中的物哀观念对其影响至深。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物哀观念与对自然的敬畏和崇尚之情,是川端美丽而哀婉的创作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成长经历

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影响人格产生与完善的因素中,占据着关键性的重要地位。川端康成的成长无疑是苦涩、孤寂的,川端在《独影自命》里叙述了自己坎坷的成长经历,三四岁时便接连失去父母,最宠爱自己的祖母在自己八岁时也离开了人世,随即寄养在伯母家的姐姐和祖父也在中学结束前离世了,尚未成年的川端便就此成了孤儿,这种孤独与悲哀如同一股暗流,潜伏在他的创作中,他有许多作品,都是以孤儿或者社会底层人士为主角,往往贫穷困苦、情感不顺,例如《篝火》、《浅草红团》、《伊豆的舞女》等。

同时,由于小时缺少母亲的关爱,与缺少女性长辈的家庭结构,使川端康成在创作中充满了对女性美的渴望。从《伊豆的舞女》中纯洁清爽的薰子到《雪国》中连脚指头都是洁净的驹子到《千只鹤》中柔顺哀婉的太田夫人,都倾注着川端康成对女性美的赞叹和渴求。

(三)社会环境

川端在《独影自命》中叙述了自己对于战争的感受,他认为自己无论是作品还是生活都没有受到什么战争的影响和侵害,也没有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民族极度狂热的爱,但他还是承认情绪上有所被影响,“我只不过经常地怀着孤独的悲哀为日本人感到悲伤。因为战败,这种悲哀渗透进了我的骨头。但反过来它又使我的灵魂获得了自由和安定。”

通过了解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川端对战争也有过一段从怅惘抵抗到妥协接受的历变进程。并且日本二战失败后,外来文明不断侵蚀本土文化,使得川端对日本传统文化充满了担忧,可见战争还是对川端的心境观点造成或深或浅的影响。但这种担忧并未使他退滞不前,反而使他愈加坚固了对日本传统美的追随,创作也逐渐走向成熟。

二、表现

(一)创作内容

川端的作品之所以为大众所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对美丽的自然风景的生动描述。川端特别善于描述自然界的风物,借用修辞手法渲染一种空灵柔婉的怜悯之情。从银河苍穹到山川落日,从脉脉远山到清溪浅滩,从风花雪月到烟霞云焰,从参天大树到浅草小花,从飞蛾扑火到蝴蝶展翅,自然界的种种造物都被川端赋予人的情感与灵性,都显得秀丽多姿、灵动精巧,也彰显了川端作品的阴柔美。

《伊豆的舞女》故事背景则更是令人心神向往,山峦叠障、茂密的杉林、深邃的幽谷、浓郁的绿,包括其中的一些小景:有清澈泉水喷涌而出的岩石缝隙、铺满枯黄落叶的乡间小径,多彩浓郁的秋色,都让人觉得沉醉其中。如此美景下发生的爱情故事自然更让人心动、期待。然而,如同故事主人公交往过程中的持续的细雨那般,故事的过程与结局都萦绕着一种淡淡的感伤与哀愁。

川端的众多作品都是如此,运用自然景物与人物命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展开描述,营造一种美丽而哀婉的艺术风格。

(二)语言修辞

如同在上文中所叙述的,川端十分擅长将万物盛衰和人物命运相联系,使读者产生一种空灵哀婉的怜悯之情。这种效果的达成往往是通过比喻与象征等手法来实现。

譬如在《雪国》中,从叙述之初起,作者就有意无意地多次对飞蛾这种生物进行描写,“它就像一片树叶似地飘然落下,半途又翩翩飞舞起来。”“纱窗外面也星星点点地烙上了数不清的何种各样的飞蛾,在明澈的月光底下浮现出来”“有些飞蛾,看起来老贴在纱窗上,其实是已经死掉了”。蛾类小虫转瞬即逝,正与文中女子脆弱美丽的生命和命运一般,又与驹子胃痛联系在一起,象征驹子生命中隐含淡淡悲悯,也象征着两位女主人公黯淡无常、虚无缥缈的爱情命运。

除了飞蛾之外,作者还通过描写“蝶”“蜻蜓”等幼小飞虫来象征人生境遇的不祥之兆。文中将蛾类生物都描写得脆弱而柔美,“秋风吹来,它的翅膀就像薄纸一样轻轻地飘动”“有的像枯叶似的飘散 ,也有的打墙壁上落下来。”,枯叶的比喻,象征的意蕴,柔美的画面,都给人以美丽而哀婉的感觉。

(三)文化理念

川端毕生一直追求着 “物哀” 这一审美观念。他把一切看作“美”,并且在这些 “美”的背后隐含了作者深刻的细腻的哀愁。他所刻画的大自然、 世情以及女性等既美丽又哀婉。

叶渭渠先生将“物哀”分成了三個层次,第一层次是对人的感动,第二层次是对世相的感动,第三层次是对自然物的感动。这三个层次在川端的文本中均有体现。最多的便是第三层。正如《雪国》 著名的、被后世不断称赞和吟咏的开头“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 便是雪国。 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川端康成用简洁的文字, 构建出了一个白雪皑皑、既静寂寒冷、又虚幻奇特的天地,拉开《雪国》的序幕, 可谓美丽纯净。

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川端康成创作的最大特点便是“物哀”,文学作品一直贯穿着 “物哀” 的审美意识,而正是这种日本特有的传统审美观念,才可以深刻展现出出作者历经无数次人生变故、战争阴影以及人世瞬变的复杂人生阅历,才能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作家心中扎根至深,才能使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尽情叙述灵动俊秀的自然造物,并贯彻着物哀的文学理念,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巧妙将其与主人公坎坷哀苦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哀婉的艺术风格,使读者也为世事无常、为命运多舛而感慨,使川端的创作获得成功,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日)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的东洋与西洋[EM].叶渭渠.川端康成文学的东方美(代总序)雪国·古都.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英)托·斯·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传统与个人才能[C].李赋宁译注.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

[3]川端康成.雪国·古都·千只鹤 [M].叶渭渠,唐月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4]陈雪.川端康成感觉世界的构筑——《雪国》女性形象建构艺术手法探微[J].安徽:合肥学院学报,2011.

猜你喜欢

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美丽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17世纪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研究
18世纪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庄重与理性
浅谈导演与小品的表现形式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编辑动态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透射光之炫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