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综述

2017-10-21陶勇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机械设计高职

摘要: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日渐增多。尤其是在课程整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突破。本文章就对高职机械设计课程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理论结合笔者自身教育教学经验,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高职;机械设计;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目前国内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多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教学改革方向,早期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属于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而在我国新课标的整合教育课程的引导下,两者才结合到了一起,在结合的过程中,因其开展之前本身就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以整合过程需要通过课程的教育改革进行辅助,也正因如此,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受到了国内教育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龚煌辉(2017)在其《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的一文中,从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改上提出了工艺和制造的整合教改理念,并提出了在教改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们的实用性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要注重将教改内容与工学结合理念进行结合。刘祥伟(2015)在其《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一文中,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上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教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其论述中突出了实践重要性的理念。屈波(2012)在其《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一文中,从高职教学的特点入手,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目前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其阐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整合了目前的工学结合理念,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要想取得较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工学结合理念的开展和建设。

其次教改后的教学体系构建研究。教改的推动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得到了较好的整合,而在整合之后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和如何保证教学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是目前职业教育研究中的另一大重点内容。在该领域的研究中,主要包含了以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等教学理念的教学体系建设思路。薛小君(2014)其在《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一文中,从能力本位理论入手,对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以及在如今教学课程整合下的教学体系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論述,在其论述过程中,提出了将培养优秀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作为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内容,通过引导和规范高职机械专业学生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去,来保证专业教学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裘俊彦(2014)在其《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机械工程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一文中,就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下的工学结合理念进行了阐述,并深入工学结合理念之中去将工作过程进行提出,以此来推动工学结合理念的开展。

2.国内研究重点剖析

2.1“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双方通过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建设。就学校方面来说,学校可以通过争取企业给予高职教育支持,来实现为学生们的实践实训教学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可以凭借自己的优势来为企业输送优质的企业所需人才。对于企业而言,“工学结合”很大程度上免去了企业四处招聘的难度和员工与企业的磨合阶段浪费,对推动企业发展,和保持企业较好的生产技术水平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教育部所提出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就提到了高职高专的发展需要以就业作为导向,走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结合道路。随着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日渐融合,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产学结合下,逐渐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能力培养作为教学主线,通过迎合我国机械设计和制造企业的行业人才需求,针对目前的技术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变化趋势,在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下,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并在重构课程体系与改革课程内容上,对师资队伍以及实践教学条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以多种教学模式作为引导教学开展的重要工作,通过凸显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来推动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

2.2“能力本位”下的课程教学改革

对于目前的高职教育而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他们的知识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发挥有限的作用。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工作之后掌握和正确使用新知识。在能力素质方面,素质本质上是能力的内在基础,能力是素质在实践中的外在体现,而在教育活动中,素质高于素质,而且显示出其优越性的一个范畴。与素质能力相比有三大优势:一是素质固有,具有隐形性,无奈无法被识别和把握,而能力是外化的,具有可观性和佐证性,易于掌握;其次,质量不是一个实际行动的范畴,强调质量不一定强调实际行动,能力是一种实际行动,强调能力实际上是实际行动的重点;第三,质量的功能和意义必须以能力来表现,实现,体现和确认,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和意图,并具有其价值取向。它以其现实性,真实性,实用性和价值取向来展示其在社会需求,工作实践和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3.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树立良好的培养目标

高职的机械专业指的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对于该专业而言,其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工程机械、通用机械、汽车制造等机械行业输送人才。因此我们需要明确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改后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将培养具有较好零件制造、产品质检、零件加工规程编制、工艺设备设计、售后服务、销售、生产管理的目标作为人才培养得到主要目标。

3.2做好课程设计

对于教改后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而言,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始终围绕着我们制定出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深入的开展社会调研工作,来确保课程设计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培养能够满足目前的需求,并将工学结合理念作为设计导向,对系统设计专业课程的结构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理论和实践教学部分进行梳理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课程的设计时要与合作企业做好交流和沟通。

3.3丰富课程结构

“1 + 3”课程结构将成为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1”为专业基础平台,“3”为机械加工,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综合实践三个阶段。

其中,机械制图与测绘,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互换与技术测量,数控车床加工(包括考证),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为核心课程,其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各高职院校对这些课程改革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主要课程是相互联系的,如何更好地衔接和转换,使各科教学机构更加合理,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从简单到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思考如何理顺专业课的各个阶段。

总结:在本文章的论述和研究过程中,笔者对国内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笔者还就目前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意义提出了对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能够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我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龚煌辉.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时代农机,2017,44(08):216.

[2]杨小博,李建.《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发展[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7):181.

[3]刘祥伟.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船舶职业教育,2015,3(04):31-34.

[4]薛小君.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机械专业基础课程群教学体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5):43-45.

[5]裘俊彦.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机械工程综合设计与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02):33-37.

[6]何毅.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刍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2):149.

[7]屈波.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31-132.

[8]杨永春.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10,6(07):102-104.

作者简介:

陶勇,男,汉族,四川省绵阳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机械设计高职
机械设计制造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的发展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