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10-21高祥涛陈建丽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课堂教学

高祥涛 陈建丽

摘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包括教师要明确听、说、写三方面的教学目标、建立规范性的教学规定、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及自我测试能力。通过论述以上方法,来为教育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学习笔记

新课程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学人员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如果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影响当下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完成自我管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明确学习要求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从听、说、写三方面出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听”是指学生要认真听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要精力集中,认真听讲。在课堂前二十分钟内,学生要保证精神高度集中,做到不乱说话、不贪玩;“说”是指学生要在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来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说”也指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学生要做到不动唇、不指读,保证一定速度。阅读文章的速度为500字每分钟,并能把握文章大意。

“寫”是指学生用批注或标记的方法,圈出课堂内容不同的地方,在课后询问教师或同学来补充知识,同时,“写”也要求学生在做作业、课堂笔记的时候,写字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异体字等,并注意字间格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这些要求从生疏到熟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要制定学习规定

教师也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规定,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来规定学生的学习流程,进而使教学活动各个环节做到“处处有章法”,来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规定学生要“写好字、说好话、认真练习”:

(1)教师安排学生在第一节课前,进行5分钟左右的朗读、背诵活动。同时,也可以开展“三分钟学习心得分享”,按照学号的方式,全班同学依次站在讲台前面说一段话。内容可以涵盖近期学习到的新方法、新知识,也可以是国内外新闻、故事等。这样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丰富全班学生的知识;

(2)教师要求学生每周写好学习心得。高年级学生每周4篇,低年级学生每周2篇,每篇字数要超过500字。心得内容可以是学习的感悟或自我批评等,教师每两周检查一次,来培养学生自律的学习习惯;

(3)摘抄笔记。教师要规定全班学生需要各自准备一个小本子,在学习时,如果看到新的问题或者解题思路,要将其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学习使用。每个学生每天不得少于三句或三段,教师要每周检查小本子,来保证学生落实学习要求;

(4)制作学习卡片。在新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求学生事先预习,将认为重点的知识及感到疑惑的知识,记录在卡片上,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准出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同桌之间互换卡片题目,进行解答,互相补充。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同时,教师也可以指派学生到讲台前抽出卡片进行自问自答或提问其他同学,来充分使用卡片的优势。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教师要教会学生抓住学习重点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捕捉重要信息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三分钟”训练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通读一篇文章,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准确、最快速,要给予一定奖励;

(2)教师要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复习习惯。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每当讲完知识点后,或是一本书后,要求学生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将所学的知识全部梳理出来,进行列表归类。学生也要使用“树枝和树叶”的逻辑关系,表述有关联的知识点。此外,教师在指导教学中,需要指导学生进行重点知识练习,反复解决问题及难点,来巩固学生的知识逻辑;

(3)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测试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比如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找出感到困惑的知识,通过开展专线练习,使用测试题等方法,来巩固知识。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给学生自我查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由于自改问题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查错的能力。教师要先将正确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告诉给学生,然后填写一些示范批改,来让学生作为参考,同时组织全班学生按照小组模式进行自我研究、自改,或让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一谈学习的心得,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5)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疑点或难点,但一些学生存在胆怯心理,不干提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提问。比如某教师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多次询问学生是否存在不懂或疑惑的问题,学生表示没有问题,都懂了。但一位男同学却显得有些疑惑,于是教师鼓励该名学生站起来,提出问题。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首先表扬了学生的做法,然后将疑惑点重新讲解了一遍,最后再提问该名学生,直到他懂得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打破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从而真正的学到知识,培养出勤思好问的好习惯。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此基础上,教师使用规章制度的形式,来规定学生的学习流程,能够确保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言,积极回答课堂问题,来配合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时,要明确学习要求、制定学习规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李经伟,韩菊.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7,(33):5-6.

[2]骆金苗. 小学生的习惯养成与能力培养[J]. 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172.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