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单影只

2017-10-21王羽璇

文存阅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羁旅纳兰性纳兰

摘要:纳兰性德内心孤独,文如其人,所以其作品大多婉转曲折。纳兰词中“月”所构成的意象凄清婉丽,以其丰富的内涵构筑了纳兰词的悲凉意境。本文旨在以纳兰词的“月”意象为出发点,研究“月”意象对纳兰词的意境渲染,探索“月”意象对纳兰词的意境塑造,通过对“月”意象的表现形式和运用手段来分析诗人的情感世界,并探讨“月”意象这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在纳兰词中所代表的诗学范式。

关键词:月;意象;纳兰;词

一、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之美、寓意之深向来为文学评论家所津津乐道。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是诗人心灵的映射,是理性的诗学范式通过自然事物的感性再现,是中国古典诗词好隐、尚曲的完美诠释。

诗人心有所感,将自己的抽象感触具体化为外在的事物,寓情于景,借景抒怀。诗词的创作过程包含了观察、反思、表达等一个个环节,诗人将这些环节凝练为意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读者欣赏诗词的时候,借助诗人的意象还原诗人的创作过程,在自己的内心进行二次创作,以此达到与诗人视域的融合。

因此,意象是一面镜子,读者在镜子里看到的,是诗人的内心世界,更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象可以让读者对诗人产生认同,更可以让读者对自己产生认同,是诗人与读者的契合点,是诗歌意境世界的支撑柱。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一位位诗人营造出了绚烂多彩的无数意象。春夏秋冬,竹兰梅菊,虎猿鹤鹊,枪弓刀剑,溪流湖海,乃至日月星辰,构筑了中华民族生动鲜活的情感世界。

菊代表清高,梅代表纯洁,松代表坚贞,竹代表气节,杜鹃代表哀怨,鹧鸪代表羁旅,寒蝉代表短寿,鸿雁代表思乡,月老代表姻媒,陶朱代表富商,祝融代表火灾,彭祖代表长命。如此寄情于物的诗歌,让读者赏心悦目。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化符号,也是无数文人墨客偏爱的经典意象。李商隐的诗歌大约有600首,以月抒怀的就有100多首。《红楼梦》前八十回共有诗词曲赋210多首,寓情于月的多达38首。

月有阴晴圆缺,月有玲珑惨淡,如此富于变化之月在浩渺的星河之内,孕育了思乡之情、相思之苦、感怀之念、悼亡之意。月光之下,古往今来的诗人遐想无限,一首首诗歌将月积淀为咏志传情的艺术载体,赋予了月深刻的内涵。

纳兰性德词风婉转曲折、雍容高贵,其诗词中的月意象更是别有风味。

二、纳兰词中的月意象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著名词人。虽然才高不寿,但短短的三十一年里著词348首,涉及到月意象131次,频率还要高于李商隐。

中国历史上能够载入史册的诗人均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看诗人惯用的意象集合。纳兰词之所以被王国维赞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就是因为其诗词意象的丰富多彩和意象运用的独树一帜。

意象在诗词创作过程中一般体现了诗人强烈的个人偏好和感情色彩,都说纳兰词的特点是哀感顽艳,不忍卒读,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意境的营造上。

纳兰性德为人质朴、内心孤独,因此,诗人好用“残月”、“冷月”、“剩月”“寒月”、“孤月”等意象表现其悲伤、哀感的心绪,月单影只与诗人的形单影只两相呼应,所以纳兰词月意象用得特别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范式:

(一)相思之月

以月来抒发相思之情,纳兰词中的一首《鹧鸪天》堪称经典: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朝照别离。”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说的是秋天来临,北雁南飞。在古典诗词里,大雁是回家或者通信的意象,既然有次第飞的字样,显然是回家的意思。

帖同贴,形容雁飞之高,给人以苍天寂寥之感。不过,虽然在南归的路上,大雁却在埋怨路途遥远,归路漫漫无期。说是大雁在怨懑,实则是诗人归心似箭,恨不能如大雁一般插翅而飞。

秋雁高飞于天上,尚嫌归迟,诗人瘦马行于关山道,秋风萧瑟,迎面扑鬓,当然心急如火。秋雁、寒云、瘦马、关山道、西风,寥寥几笔,简简单单的几个意象,就勾勒出思念者的急迫的相思之情。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切入了被思念者的视角。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说的是妇人与征夫遥遥相隔,依依相思,在枯木昏鸦的秋景里,更显凄切。

末尾是点睛之笔,今宵秋月高悬,月光洒在妇人的窗前,也洒在征夫的路上。两处观月,一同相思。

这首词前半部将征夫思妇和后半部的妇人思夫对照起来,最后用月意象将万里相隔的两人连在一起,达到了相思的最深处,婉转到了极致。

另外,“明月,明月,曾照个人离别。”、“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愁月明中。”等也是相思之月的佳句,相思之月虽然是诗词中的经典范式,但纳兰的笔触更显别具一格。

(二)悼亡之月

以月来抒发悼亡之情,納兰词中以一首《蝶恋花》最为典型: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开篇第一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表面说的是月有圆有缺,因不能常圆而为憾事,实则说的是人有聚有散,不能常聚而为恨事。

诗人缅怀亡妻卢氏,如果能够重聚,甚至愿意用自己的身心去温暖妻子的身心。(不辞冰雪为卿热是《世说新语》当中的典故,说的是荀奉倩在寒冬腊月为了帮助生病发热的妻子降温,自己脱了衣服跑到风雪中冰冻自己的身体,再回去抱住妻子为她去热。但结果不但妻子没有病愈,他也病重而亡。这本是一个反面典型,但诗人思念亡妻之下,宁可失去理性。)

不过,这个愿望终究是可求不可遇,无论诗人如何哀痛,这个世界亘古不变,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甚至燕子也依然软踏帘钩。诗人刹那间的凄切伤痛和万物永恒的无情故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两相对照,更显得凄凉无奈。

词的结尾,花丛之中的双栖蝴蝶与诗人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再次形成对照,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深切悼念。

该词凄凄切切,令人断肠,但整篇词中没有用一个直抒胸臆的哀悼之词,但诗人深深的悼念之情,却通过月、冰雪、燕子、秋坟、帘钩、春丛、双栖蝶等意象抒发得淋漓尽致,可谓是此处无哀情更哀,此处无痛心更痛。

另外,“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等也是以月悼亡的佳作,诗人以月抒怀,表达对亡妻的哀悼,虽然生死相隔,但盼望能够在月下团聚。可以说,以月悼亡是纳兰词的特色。

(三)羁旅之月

以月来抒发羁旅之情,《菩萨蛮·宿滦河》十分深刻。

“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白月渔阳道。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

金笳鸣故垒,唤起人难睡。无数紫鸳鸯,共嫌今夜凉。”

这首是诗人夜宿滦河的行役词,上阕是用白描的手法写景。三更已过,将近天明,诗人仍然没有就寝。白月凄凄,渔阳道上一片惨白,和秋夜、寒沙、星光、浪花一起构成了一副怆然景象。

此情此景,渲染出诗人悲苦凄惨的思乡情愫、形影相吊的落寞心情,显得清婉凄切。

下阙诗人用凄恻的金笳之音来烘托自己的寂寥之情。诗人出门在外,千里行役,孤身一人,茕茕孑立,自然是凄凉悲苦。因此,无数鸳鸯越是双栖双宿,诗人的心里就越是寂寞惆怅。金笳、鸳鸯映衬之下,颇有寂寥绵绵无绝期的之意。

这一切,都是月下滦河的景致,诗人没有写行役之艰,没有写行役之难,仅仅是月下滦河的悲凉,就将羁旅之情抒发得酣畅淋漓。

另外,“秋澹澹,月弯弯,无人起向月中看。”、“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等也是羁旅之月的名句,发人深省。

(四)怀旧之月

以月来抒发怀旧之情,纳兰词中并不鲜见。以月咏史当属一首《金缕曲》让人赞叹:

“何事添凄咽。但由他、天公簸弄,莫教磨涅。失意每多如意少,终古几人称屈。须知道、福因才折。独卧藜床看北斗,背高城、玉笛吹成血。听谯鼓,二更彻。

丈夫未肯因人熟。且乘闲、五湖料理,扁舟一叶。泪似秋霖挥不尽,洒向野田黄蝶。须不羡、乘明班列。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

纳兰性德以这首词劝慰落选失意的好友姜宸英,喟然长叹,言辞透出不平之意。狷狂如如姜氏也不由得为之折服。

这首词里,纳兰性德用历史上不受官场羁绊,过着潇洒生活的古人為例,以古慰今。词中既列举了功成身退的范蠡也引用了严助之事。诗人感叹:“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长安月指的是饱学之士对入仕为官、施展才华的向往。但官宦生涯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恰似西风吹冷的长安月。感怀之意,难以排遣。

另外,“依旧回廊新月在,不定竹声缭乱。”,“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也是诗人怀旧之情的好词。

结语:纳兰的月意象情结很深,他在继承了古典诗词中月意象规约性内涵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用不同的视角重新诠释了月意象的审美蕴含,并以月意象为媒介,抒发相思、悼亡、羁旅、怀旧之情。纳兰的内心世界与月的外在意象彼此交融,渲染出了凄婉清寒的意境。这使得读者在欣赏纳兰词的时候,可以从容地追溯纳兰的心路历程,体验诗人呕心沥血而成的诗作,领悟诗人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参考文献:

[1]纳兰性德著.鸿恩主编.纳兰词[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2]苏缨.纳兰词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王羽璇(2000-),女,吉林通化人,吉林省通化市通钢一中,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羁旅纳兰性纳兰
《纳兰的雪》
纳兰性德: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张春波
悄悄过去的夏天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清明
陈明德(二首)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
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