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体结合模式下中学棒球队的发展与探索

2017-10-21周继磊王俊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棒球队探索发展

周继磊 王俊

摘 要:“教体结合”培养模式是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以学校为依托,同时发挥了教育和体育两个部门的作用,在保证系统的业余训练的同时,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保证完整系统的文化教育,既体现了体育事业人才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了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吸取日本、台湾等国外地区中学棒球队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就怎样运作和建立好我国中学棒球队的“教体结合”模式进行了摸索,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为“教体结合”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提供实践案例。

关键词:教体结合 棒球队 发展 探索

中图分类号:G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064-02

该市自2002年以来开展棒球业余训练,建队初期培养了大批的棒球运动员,但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队员开始退出棒球队,总结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训矛盾突出。注重课余训练,忽视文化学习,导致教体严重分离,队员的文化成绩有较大幅度下滑。二是在学校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下,队员的课业负担日益加重,多数队员课余训练的时间无法保证,训练质量大幅下降,既影响了队员参训的积极性,也造成了学校对课余训练的不重视。三是择校热的蔓延。家长择校上学,没有好学校上,就不让学生训练,特别是小学生队员。四是队员的升学、输送难以得到政策支持。队员经过几年训练,没有升学政策,不够输送条件,学习又无优势,出路渺茫,教练员也只能看着大批优秀的人才离队而去。

2006年,仪征市棒球队队员入选中国少年队,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大会,笔者有幸了解到日本的队员培养模式,与我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中学培养中学生棒球运动员特别强调文化学习和体育课余训练的结合,在培养运动员时坚持“students—athletes”原则,即学生运动员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突出了青少年训练的业余性和基础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知识的积累,他们也就体现出巨大的发展潜能,能够从学校直接进入国家队或者职业队,成年后的竞技水平能稳步提高且有较长的运动寿命,这也是目前日本棒球项目和足球项目在亚洲以及世界处于领先位置的秘密。

1 目前我国“教体结合”模式下运动队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教体结合”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不断摸索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也经历了从“体教结合”到“教体结合”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清华大学跳水队、射击队通过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体制,培养出荣获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的优秀选手;南京工业大学与江苏省体育局联办的省垒球队在“十三运”上获得了垒球比赛冠军。这些成功的案例都为“教体结合”模式下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教体结合”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2010年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上,一些市“市队校办”的棒球队通过“引进交流”吸引一些省外人才参加省运会,为市代表团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这些看似優异的成绩背后,却反映出“教体结合”中的急功近利。更有甚者,一些学校的棒球队基本集中在省专业队里,训练、比赛几乎成了他们的全部,运动员们很少“光顾”学校,教体结合,仍是只“体”不“教”,体育、教育两张皮。

“教体结合”在20多年的摸索路上,尽管目前也形成多种成功模式并存发展,但社会认同度依然不高,体制性和机制性的矛盾依然制约着“教体结合”模式的实行。

2 该市“教体结合”模式下棒球队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近年来,该市通过“教体结合”的探索,文化课教师和教练员各自为政,文化成绩和训练成绩相背离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关注性,队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所增强,文化课学习和课余训练得到了最佳的协调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表1,表2所示。

通过“教体结合”的实践,参训队员文化素质始终处于比较高的水准,运动员对运动技术的理解和对战术的领悟能力不断加强,训练质量明显提高。训练时间由以前的下午第四节课调整到下午放学后,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但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如表3所示。

2.1 发挥教体结合优势,形成合作双赢局面

该市坚持特色体育的理念,利用棒球这一特色项目联合市实验中学办高水平运动队,就是要为基层棒球队培养出一流的体育人才。合作中强化“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的意识,以队员全面发展为主线,以教练员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高队员的竞技运动水平为核心,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为重点。棒球队与市业余体校通力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市内其他传统校合作共建,推动“网点布局”。通过实践,既整合了优质资源,凝聚了优秀教练队伍,引入了技术指导和大训练优势,又拓展了队员生源渠道,形成了运动人才梯队,理顺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条龙”的体育人才培养和输送途径,为体育特色项目的长效发展奠定了基础。

2.1.1 成立教体结合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体育局局长为组长、教育局分管局长和网点校分管校长为副组长的棒球运动发展指导小组,分设竞训组、文化组、后勤组、外联组4个工作小组,主抓棒球队的科学训练、文化补习、后勤保障和竞赛工作。同时,由分管校长牵头,成立由年级组长、班主任和教练员共同参与的常年训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各校棒球队日常训练和管理。

2.1.2 构建合作训练组织原则

在实践中运用了“统分合”的训练原则,即统一规划,分队训练,合并选拔。这样既重视了项目统筹,又突出了网点校的自主管理,形成了一盘棋的训练管理模式。同时,在各校的训练过程中,形成了“统一计划,分组训练,合并考核”的总训练原则,这种训练模式既强调分工又重视合作,确保了网点校训练的计划性、衔接性和输送性。

2.1.3 重视运动员输送途径和就学政策

市体育局和教育局制定棒球运动员特招办法,制定运动员初高中准入标准,及早为重点队员入学提供保障,建立起稳定的、有吸引力的运动员激励机制,落实运动员选拔输送办法,特别是在备战省运会的队员,给予就学的一切便利。

2.1.4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在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形成教练员的联合建制,一方面配足配齐专项教练员、外聘高级教练员,壮大教练员队伍,目前已形成了6人的棒球教练员队伍;另一方面,积极抓好教练员思想品质、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培训工作,促进他们参与业务学习和进修。

2.1.5 完善棒球队训练竞赛保障机制

制定棒球队训练和竞赛专项经费,确保棒球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投入经费用于棒球场设施养护、器材更新,为棒球训练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购置配套器材和常规训练器材。制定训练期、竞赛期补助标准,保证专兼职教练员训练补助,保证参训队员训练补助;制定竞赛奖励办法;针对棒球队的训练时间和特点安排好后勤服务工作,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伙食营养条件及宿舍卫生环境。

2.2 确保队伍良性发展,科学训练培育人才

教体结合的主要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而科学的训练和管理是办好高水平棒球队的重要保证。

2.2.1 加强管理、确保长效

首先,我们把队员学会做人看得比学会打球更重要,充分利用棒球运动的文化魅力,使学会打棒球和学做人统一起来。其次,把读好书和打好球结合起来。在选苗子的时候,把队员的水平和文化成绩放在一起考察,文化成绩较好的队员优先录用。最后,通过教练组对运动员的“跟踪”管理,全面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全程了解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

2.2.2 精心计划、科学训练

运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既需要科学而富有特色的训练,更需要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棒球队训练每周安排6d,每天下午训练1h,周六全天6h。由各队教练统一负责日常训练,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结合棒球训练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和内容;针对队员的不同水平层次进行分组训练,做到分层有别、因人而异。

2.2.3 重视成果、训研齐抓

成立由體育科研人员、教练员和医务人员组成的教科研小组,针对训练开展科研活动,长期跟踪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动态掌握每个运动员的训练负荷、身体指标、心理状态,为训练提供建议和保障。邀请棒球方面的专家和著名教练员指导训练工作,介入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检测工作,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

科学训练与管理提高了队员的运动成绩和竞赛水平。近年来,我市棒球队在省比赛中成绩始终位列省前三,除培养等级运动员外,向全国及省内各高校输送了柳亚俊等40名高水平运动人才;向省专业队输送了陈彪等近10名优秀运动员。

3 结论与建议

(1)中学应坚定高水平运动队“教体结合”联合办学方向。学校应本着“发展特色队伍,实施系统训练,输送优秀人才”的思路,积极高效地开展课余训练工作,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校情、富有特色、已见成效的运动队发展之路。

(2)坚持科技兴体,加大科研力度,形成训研齐进的局面。要建立、巩固和完善小学—中学—高中“一条龙”的棒球训练网络,形成结构合理、多点支撑的布局体系,保证人才输送的连续性。

(3)棒球队的发展要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实的教练员队伍。应解决好高水平运动队缺乏高水平带训教练的问题,解决好带训教师的培训问题,给教练员提供进修、观摩比赛和外出比赛的机会,为队伍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棒球队运行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利用现有的队伍品牌、场馆设施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训练竞赛,扩大规模,辐射周边地区,逐步扩大影响力,以激发其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建华,王浩,李锂.人文体育观视野下“体教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9):1-4,9.

[2] 罗杨.“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 王丽.我国高水平运动队“体教结合”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

猜你喜欢

棒球队探索发展
区域发展篇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