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2017-10-21胡智清熊建武刘少华丁洪波汪哲能陈黎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20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胡智清+熊建武+刘少华+丁洪波+汪哲能+陈黎明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混乱,进而导致教学上的随意性。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许多学校没有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改革、课程体系重构、教材研究和建设是主要原因。该文在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设想和实施方案。

关键词: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教材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混乱,进而导致教学上的随意性。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编写上存在较多问题,突出反映在教材编审者没有对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做深入实际的了解,缺少对职教规律的探索,很少研究教材建设理论。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进行课程体系重构,急需按照模具制造实际工艺过程,开发一套让学生可以依照教材实例来完成模具零件手工制作、普通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模具、模具装配试模与调试等模具制造实际工艺过程的全新教材。

1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对中职教材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不同,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就业导向,只有一小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还有继续对口升学的意向。职业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在学校现有的条件环境下,将学生培养成能胜任企业岗位的员工。

职业技术教育与传统学科体系教育存在较大区别,传统学科体系教育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专业知识为本位,侧重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职业教育应“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中職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实际就业岗位的专业人才。

教育部在组织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时就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来说,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职业意识都需要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过程中讲授和培养,专业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并培养其职业意识,即所谓的“做中学,学中做”。

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就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主,这也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必须侧重在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

2中职教材现状——无法成为“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效载体

对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情况的调查表明,教材使用混乱,进而助长了教学上的随意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材编写上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教材编审者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缺少对职教规律的探索,缺少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

教材编写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很少有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更不用说站在职业岗位群对人才需求的高度,运用教学论和认识论从课程结构、教材结构、认知结构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上来阐述和说明。

现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相当薄弱,教材多以单一知识体系编写,忽略了能力体系,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教材建设要由单一学科型向综合型转换,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综合。

“重知识轻技能”、“重注入轻训练”是现行教材的通病。而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途径是训练,专业课教材必须由讲授型转化成训练型。技能训练要得法,要把技术要领、操作规程、质量标准……讲得明白而透彻。

3中职专业教材的开发原则

编好创新教材首先要进行课程改革、要变师本课堂为生本课堂、丰富和创新课堂表现形式,创新教材要从调研岗位群、技能群和知识群中理清思路,真正实现形式、内容和理念上的创新。

1)组织教材研发,提升教学理念,构建职教理论体系

一个领域的理论构建是否完备,往往决定着该领域是否能够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教材的成功与否也与教育理念的成熟与否密切相关。要改变这一状况,应当将必要的理论引进和本土化的理论构建结合,出版社在其中可以大有所为。

第一、中国的职业教育想要学习和引进前沿理念,就必须依托国际化交流的平台,把握国际合作、互通有无的机会。职业教育发展领域国内外力量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经验分享在中国还比较少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就更少了。这就需要出版社来牵线搭台,给国内外职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职教从业者创造这样一些交流合作的机会。

第二,针对目前中国职业教育在理念和方法论上的不足,加强国内科研课题和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科研机构的投入,也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出版社就应当担当起这份责任来,在支持相关科研课题任务的同时,大力推动职教理论成果的推广。

2)教材编写方面,强调实用性,丰富教材形式,立体开发职教教材资源

对于中职教材的编写,有两个方面需要强调:第一、教材的编写开发必须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强调实用性,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今后所从事的职业。第二、教材形式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要开发立体化教材,形成教学资源的集合。

实际上,从基本的教育功能和作用出发,教材更应该指教学资源,甚至应被教学资源所取代。对教材的现代认识表明,教科书只是教学资源中的一种,它与教育资源库中所有其他的教学材料一样,都是为课程服务的。因此,出版方不仅要开发立体化教材,包括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等;从形式上讲,由纸质、音像制品、电子、网络出版物f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资料库)等。更主要的是,出版社需要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建设好一个整体的教学资源库,满足中职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促进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

3)教材培训服务方面,关注教学实践,保证教学效果,推进课程改革endprint

教学研究是教材编写前不可或缺的一步,而教师培训以及调查反馈则是提高教材使用效率的重要后续服务,出版社的使命并没有在教材出版后结束。现在的职业教育教材市场除了有产品内在质量的竞争之外,教学服务也是竞争的重要一环。

出版社如何以教材为基础,为提高中国职教师资队伍的稳定性,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做一些努力和尝试呢?这涉及教材出版链条中的关键一环——对职教教师的培训服务。这种培训服务不仅包括面对面的培训会,还包括学术报告会、教材研讨会等,对中职教师来说,这也是提升课改理念的好机会。

因此,出版社需要建立“教学科研+精品教材十全面服务”的教材出版模式,既要保证教材质量,又要解决教师教材使用上的后顾之忧,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4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材的开发方案

1)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材开发的总体方案

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材开发的总体方案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校企协同创新。按照职业教育专业对接区域产业、服务区域经济的专业改革、建设原则,体现行业标准、企业用人、對口“零距离”上岗等要求,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对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行业、就业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调查,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毕业学生的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的具体建议与措施,共同选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典型产品作为载体,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模具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验收、维护等实际生产过程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编写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改新教材。

2)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材的具体开发过程

首先,通过调研,确定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体系,如表1所示。

然后,根据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生所需进行的专业能力训练项目,确定主要专业领域课程,如表l所示。

第三,选择能够编人教材的典型模具,以典型模具的制作过程为主线,编制教材大纲。例如《模具手工制作、装配与调试》课程,可以选择“方孔落料模具”和“衬套注射成型模具”作为典型模具,在项目一中对“方孔落料模具”和“衬套注射成型模具”的手工制作任务进行任务和工艺分析,项目二介绍“模具手工制作准备”后,项目三就是“方孔落料模具的手工制作”,从该模具中最简单模具零件“下模板”手工制作开始,直至全部模具零件的制作,接着是“方孔冲裁模具零件的检验(含非手工制作零件)”、“方孔冲裁模具的装配与检验”、“方孔冲裁模具的试模与调整”,完全符合“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也比较符合模具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路线,教材编写目录如表2所示(省略了第三级目录)。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建设课程改革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