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来和走出去

2017-10-20张曙曦

汽车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新能源武汉汽车

张曙曦

2017年武汉车展前夕,武汉市人民政府汽车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李林清接受我们专访,一口气从洋务运动的“汉阳造”聊到当今的“武汉制造”,言语中时刻透露着对这座城市的无限自豪和美好希冀。

AO记者:您认为武汉城市经济发展的机遇在哪里?

李林清:从历史上讲,武汉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从洋务运动时候起,当年就有“驾乎津门、直逼沪上”的说法,工业化程度很高,而且为后来的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同时,武汉地处长江经济带,辐射中原南北通衢贯通东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商贸重镇。另外,在洋务运动时,跻身成为中国教育重镇,因为当时的工业化和商贸化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奠定了工业化、商贸化和人才教育三大基础和地位,武汉在后来的城市建设才越来越好。解放后,国家布局了一批重点发展城市,武汉就名列其中,包括武钢、武汉汽轮发电机厂等,都是国家级重点企业。改革开放后,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向东南沿海转移,但武汉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放慢。目前武汉面临的是多重机遇的叠加,武汉是国家的自贸区,而且是内陆首批的自贸区,还是国家布局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基地、中国制造2025试验示范区、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这些都给武汉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机遇。

AO记者:武汉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李林清:武汉目前有五大汽车整车企业,以东风汽车为主体,同时还有上汽通用等。武汉汽车工业特点是以乘用车发展为主,同时继续保留着发展高端专用车的特色。目前五大车企产能超过200万辆,去年的产销177万辆,2016年汽车产值突破3000亿元,是武汉工业的最大支撑,占武汉工业整个产值20%。

AO记者:武汉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林清:目前主要有三个方向。一个是传统汽车的升级改造,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另一个方向就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第三个方向就是汽车共享化。武汉五大汽车企业全部有新能源汽车的布局,随着国家咖啡值和碳积分的双重考核机制的临近实施,各路新能源车企争相武汉布局,东风汽车公司在未来的4年中,在新能源汽车事业领域将进一步发力,计划有多款系能源汽车产品推出,比亚迪、江淮、南京金龙、蔚来汽车等车企也先后宣布在武汉成立新能源汽车生产研发基地。

目前武汉新能源汽车是以客车和物流车为主,有四家新能源汽车企业,一个是扬子江汽车,以生产客车和物流车为主;第二个是比亚迪,生产客车,去年投产后当年产量就达到1000台;第三个是武汉客车厂,目前刚刚投产;最后一个是创维黄宏生投资的武汉开沃,预计今年试生产。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可達到7万-8万台。

AO记者:武汉作为一个中部大城市,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状况如何?

李林清:最近两年来,武汉每年的上牌量40万个,今年依然会保持这个数量。从市场保有量和增长量上讲,武汉的汽车消费正处在方兴未艾的阶段,同时武汉不限购汽车,为汽车消费准备了条件。更可喜的是,在武汉汽车数量增长的同时,城市交通拥堵指数反而降低了,从全国排名第14,降到去年的第17,今年排名就20几了。原因是我们的地铁交通建设加快了,市中心的建筑工地减少,畅通度就高;另外,城市环线交通的建设也加快了,从二环到三环,再到四环,同时环线交通之间有大量的高架系统连接,提高了整个城市的通行效率。除了交通硬件建设到位,对于软件方面,武汉的交通管理也做了很大提升。武汉是不限制外地车往来的,对于开放式交通管理的要求和难度更大,去年武汉本地车辆大概有240万台,差不多半个北京吧,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40万辆的速度增长。

AO记者:这对武汉车展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李林清:当然有影响。一个城市的汽车消费能力对于车展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武汉车展从最开始的几万平米,到现在的十几万平米,从最开始的招展难,到现在的几乎所有大品牌都来参展,如果没有几十万台的汽车消费作为支撑,对车展是难以想象的。对于车展的另一个关键支撑,武汉还是一个汽车制造城市、研发基地和大型汽车企业——东风汽车的总部。

AO记者:您对武汉车展有什么预期和展望?

李林清:我们希望通过汽车的展览,一方面促进国际国内的高端零部件、汽车整车进入武汉发展,就是“引进来”,让大家在武汉进行更好更快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车展带动武汉市的零部件、汽车整车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间的深入合作,把武汉从一个内陆的市场,变成一个国际市场和国际竞技平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能源武汉汽车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