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员工心理档案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017-10-19安长武

企业文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和谐发展身心健康

安长武

摘要:文章结合企业实际,从分析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阐述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和增进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为管理层科学有效决策提供依据。论文提出了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具体流程,并阐述了运用心理健康档案调适员工心理的有效方法及思路。

关键词:心理档案;关爱员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员工心理档案就是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科学手段对员工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进行分析、运用的一系列文件资料。心理档案涵盖了员工至少一项心理测评的结果,心理测评所使用的都是具有很高效度和信度的专业心理量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关于员工心理状况的信息。建立员工心理档案的目的是评估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查找心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疏导、缓解员工心理压力,确保员工身心健康。

一、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意义

海洋钻井员工队伍分机关驻地、桩西前线和海上三部分,特别是生产一线平台员工长年征战在大海上,队伍管理实行20天倒休制,每天12小时两班倒,受地域、海况、气象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工作条件艰苦,施工危险系数大,生活单调乏味,员工身心承受的压力大,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如何有效地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是新时期摆在公司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创建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的新模式、新探索,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之举。它根据员工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心理信息进行跟踪记录,然后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心理健康的诱因和一般性规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时适宜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员工心理档案,还可以研究每个岗位员工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总体状况和特点,针对员工的某方面问题,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个、团体心理辅导。

(一)员工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员工心理问题已成为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今天心情很不好”、“郁闷”、“烦着呢”等成为企业员工的口头禅。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员工之间相互竞争压力的增加,个性张扬心理需求的提升,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员工在长时间的压力之下,身体和心理上都会出现许多症状,比如: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失眠,记忆力减退;情绪也发生明显变化,焦躁,忧虑,时常莫名其妙地对周围人发脾气,无法控制的怒火……这就是积“压”成疾,会给人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①职业厌倦综合症

a、长期的工作压力,始终得不到松弛,紧张/放松机制运行失衡,容易干扰或损害人的心理状态,破坏人的生物电环境,使人产生职业厌倦综合症。

b、对其工作缺乏兴趣。分为三类:对岗位安排不满;对工作性质不感兴趣;长期的单调重复性劳动。其中对岗位不满也可能是无法升迁;工作得不到领導/同事的认可;得不到较大突破;难以做出成绩;工作安排超出个人能力造成的。

c、疾病。如果工作强度不大、没有人为地改变作息环境,而长期的对工作没有热情,即使更换岗位和工作环境、跳槽都无法改变消极状态,就很可能是疾病的因素。

②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的表现以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最为突出。病人整天忧心忡忡、兴趣索然,每天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或者自罪自贬(可能出现狂想),把自己微不足道的错误加以夸大,给自己罗列种种罪名,认为自己丧失了工作能力,对社会、家庭毫无用处,成了废人,活在世上只是家庭、社会的包袱,因而出现自杀企图。多数病人用"抑郁寡欢"、"沉闷空虚"、"凄凉失望"、"孤独无生活乐趣"等词汇描述自己的内心体验。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

③焦虑情绪

员工预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焦虑伴有明显的生理变化,表现为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失眠、尿频、腹泻,等等。调研分析使我们了解到,在20天的海上生活與施工期间,员工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紧张期,生活单调枯燥且条件艰苦,容易产生急躁厌烦紧张等不良情绪。

④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

部分员工认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释放缓解压力途径少,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烦燥易激惹,情绪波动大,造成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

(二) 公司员工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公司《关于推进基层闭环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结合《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实施方案》,对211名员工选用马式工作倦怠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心理健康测试、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员工人际交往能力测试表明:公司员工基本上能够以比较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情绪来面对生活,可以较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但是员工人际交往能力需要进一步改善。工作倦怠分数较低,对目前的岗位还算满意,感觉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能够从容地面对工作,有少部分人可能会感到疲惫或焦虑等。

二、员工心理健康档案的实施流程

(一)普查与排查结合,建立三级网络覆盖系统

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分为三级进行:一级为心理健康普查、二级为心理问题排查、三级为心理障碍清查。

一级心理普查:使用量表为心理健康测试、压力应对方式量表、自我和谐量表;

二级心理问题排查:使用量表为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情绪社交孤独测验、精神症状自我诊断量表;

三级心理障碍清查:使用量表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康奈尔医学指数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测验、自杀态度问卷。

一级处理方法是积极预防。员工通过测试能客观了解自已心理状况,其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自信,工作成效也就越高;二级处理方法是发现问题及时选派心理咨询师介入。员工出现情绪不稳、抑郁等症状时,通常不会直接和领导沟通,企业就需要及时发现并选派心理咨询师介入; 三级处理方法是对不良情况发生后的妥善处理及追踪服务。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员工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二)动态与静态结合,开展个体团体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档案测评系统分为管理端和客户端,通过对客户端发布口令创建被试帐户,管理端准确反馈出当前完成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自动为被测试者建立心理测评档案,其测试结果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同时,系统提供“在线交流”的功能,员工和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平台提供的聊天室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员工通过给咨询师留言预约时间和网上在线咨询两种动静结合的方式使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

(三)评估与建议结合,跟踪服务重点干预

公司员工心理测评系统共有48项心理测量量表,可以从能力、个性、心理健康、职业指导和家庭教育等五方面对个体进行全面的描述,说明个体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筛选具有共性的员工群体和具有问题心理倾向的特殊群体,及时对员工反馈进行危机干预,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这套软件可以了解个体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为心理咨询或治疗提供参考,帮助人们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其结果可以为客观、全面、科学、定量化地选拔人才提供依据。

①心理健康评估:通过员工心理测试对自身客观综合评价,全面反映个体多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

②人格测评:用于测量员工的个性倾向性,反映人格结构,便于企业了解员工在环境适应、专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征表现。

③职业兴趣测评:从爱好、能力类型、职业价值观等多方面考察员工的职业兴趣,为企业选择合适员工提供科学的依据。

④心理能力測评:从记忆能力、反应速度、注意集中、注意分配、学习能力、逻辑能力多方面对员工进行测评,为企业挑选具备职位所需心理能力的员工提供依据。

三、运用心理健康档案调适员工心理的有效方法及思路

(一)运用心理健康档案拓宽员工心理调适的渠道

①员工心理档案使我们的信息来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从一种较为单一的信息来源(完全来自于咨询者的信息)变为一种信度较高、涉及面较广的信息来源(来自于应用较为广泛的心理测试量表中的信息)。

②员工心理档案使我们从一个全封闭的环境(在咨询室里),走入一个开放式的空间(利用掌握的信息,到各单位去开展团体训练,开设专题讲座等),使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由“点”逐步地走向“面”。

③员工心理档案使我们能够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透过某种现象看到体现在某些员工身上的内在因素,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员工心理档案为员工客观了解自我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测试反映出的问题可以及时与咨询师预约寻找心理帮助。

(二)运用心理健康档案创新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①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四个子机制建设

企业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应注重组织机制、业务机制、援助机制、支持机制等四个子机制的建设。

组织机制。组织机制是由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师资配置等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决策、分工系统。领导机构可以称为公司EAP工作领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由分管心理工作的副书记亲自挂帅兼任负责人,工作机构负责人担任副职,具体领导全公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领导机构起到综合统筹、指导和行政保障等作用。领导机构下设工作机构——方舟工作室,共同协调心理教育、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分析评估、个案分析等具体工作。工作机构由专兼职人员組成。

②促进心理学应用与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心理档案分析员工心理诉求,针对员工心理需要更好把握员工心理、行为及动机。公司坚持做到思想动态分析常态化,员工思想动态信息收集、分析班组每周一次、党支部每月一次、公司每季一次,确保思想动态信息准确性、及时性;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化,公司班子成员每年开展两次集体性调研活动,对分管单位每月走访、调研一次;每年举办两次有针对性地问卷调查,调查覆盖面均达到70%以上。

根据心理档案反馈的信息,公司方舟工作室撰写《员工心理分析评估报告》,使公司管理层对基层员工心理和思想动态有了进一步了解。坚持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接触,开展“党员大走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一助一”等活动,化解思想困惑,稳定心理预期,解决实际问题。在公司网页建立了公司领导信箱,对员工提出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回复。充分利用平台倒班时间,通过“诤言会”、“恳谈会”和主题座谈会等形式,面对面与员工交流,起到很好的沟通效果。完善了领导“接访日”制度,定期开展领导与员工谈心活动,使员工心理上的“倾诉、宣泄、交流和安抚”的需求得到满足,不良情绪及时释放,从而达到心理方面的新平衡,实现内心和谐,促进了整个员工队伍的和谐。

参考文献:

[1]张予军. 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把脉员工心理健康[J]. 档案管理, 2010(5):68-70.

[2]李琳. 关于员工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的思考[J]. 商情, 2016(30).

[3]李丽. 建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档案[J]. 经营与管理, 2012(6):37-38.

猜你喜欢

和谐发展身心健康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慢生活:快节奏时代的减压良方
论体育运动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加强校园人本管理 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