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7-10-19吴凤珍王翔刘高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水泥实训

吴凤珍 王翔 刘高喜

[摘 要]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实践性强、知识点多且零碎等特点,学生记忆理论知识困难。从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的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关 键 词] 教学方法;考核形式;试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161-01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工程造价专业、工程监理专业、公路工程施工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学习这门课主要是让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与检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检测技能,并为今后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和科研工作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奠定基础。

在课程设置中,建筑材料与检测的理论课时有48个课时,试验有16个课时,那么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里,把理论知识以及检测技术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过程中的探索

(一)精选教材。现在关于建筑材料的教材版本较多,我们要在众多教材选出最适合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教材,能让他们学到基本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材料检测技能。

(二)精选内容。建筑材料与检测的主要内容有材料基本性质、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砂浆、木材、防水材料、沥青等,理论知识多而零碎,要求我们根据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要求,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与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联系起来,在讲钢材时,可与“鸟巢”使用的Q460E-Z35钢材联系起来;讲混凝土时,联系工地施工时使用的混凝土。

二、培养实训能力

在试验课上,学生不仅能看到建筑结构的形态,并对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使理论知识得到实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一)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试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自己看视频,然后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给出答案,并开始做试验;加强学生对数据记录、报告的填写、数据分析处理等能力的训练。这种试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实训动手能力。

(二)实训项目教学改革。建筑材料实训内容较少,指标较少且单一。结合建筑材料的实际应用及发展,应适当增加一些高性能钢材、预应力钢筋实训项目,同时应设置建筑功能材料实训项目,如吸声材料、防水材料、装饰材料。

三、教学方法以及考核形式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率,现在采用数字信息化教学法、实物教学法、现场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筑材料与检测内容多,都要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整理成知识链,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水泥的基本理论可总结如下:

水泥水泥的生产生产水泥的原材料:石灰、粘土、校正原料水泥的生产过程: 粉磨─煅烧─粉磨水泥的水化凝结硬化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诱导期─凝结初期─凝结终期─硬化期影响水泥水化与凝结硬化的因素: 水泥品种、石膏掺量、细度等水泥技术性质:水泥细度、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体积安定性、强度等

(二)考核形式的创新。传统的一次性闭卷考试方法有诸多弊端,一是会造成学生考前临时突击,放松平时的学习;二是不利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1.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基础薄弱、自學能力较差的特点,注重过程考核,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学生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试卷成绩组成,其组成比例如下:

总成绩平时成绩出勤、作业、课堂表现:20%随堂测验:10%实验成绩:20%试卷成绩:50%

2.对于实训成绩,加强管理,由教师列出实验项目及内容,对学生开放试验室,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网上自由选择试验项目,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设定具体任务将课程目标与实践操作相融合,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齐头并进。

3.期末成绩只是对整个学期的总结性评价,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考核,重点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但这种考核方式并不完全合理,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改革。

参考文献:

[1]黄政宇.土木工程材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冀曉东.“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水泥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
新型混凝土技术与建筑节能探讨
建筑材料质量评价相关问题思考
天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