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架构和实施路径

2017-10-19陈青夏建生阳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2期
关键词:创业者学校教育

陈青 夏建生 阳程

[摘 要] 为有效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深入解析创业、创业教育内涵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整体架构;在梳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相关者及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从培养方案设置、组建创业团队、建立激励措施、有效利用校内外资源等方面阐述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 键 词] 创业教育;教学架构;创业实践;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4-0080-02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拓型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本文在解析创业、创业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创建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四年整体架构,提出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一、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创业的内涵

创业者面向市场,发现某类客户的特定需求,整合资源开发满足该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并成功向客户推销获取自我生存和发展所需利润的过程。客户需求、资源和创业者是创业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三个要素中创业者是最具活力和主动性的要素。创业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或在已有的路中走出一条与别人不同路的艰辛过程,是一个务实与实践性很强的过程。所以创业者首先需要有自强自立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发现客户需求的洞察力、拥有开发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技术、能够整合各类资源,建立盈利的商业模式、具有将产品或服务推销给客户并获得应有的利润的多种能力和素质。

(二)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校根据对创业者素质的把握和理解,从学校学科专业和现有条件出发,设定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配置教学资源,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学生创业精神、养成学生创业意识、训练学生创业技能,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现实或潜在创业者的过程。

二、创业教育的教学架构

创业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过程。有资料表明,即使创业教育历史悠久的国家,最终真正成为创业者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也不超过3%。所以,創业教育分为两个教学层次:普适性的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技能训练;对少数个人意愿强烈,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进行创业者定向培养和实训,提供创业孵化指导和服务。

综上所说,创业教育是遵循市场规则和教学规律,培养现实或潜在创业者的过程,具有三个阶段(素质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孵化)、两个层次(普适性层次、创业者定向培养)的结构特点。创业教育的教学结构特点如下表所示:

(一)素质教育阶段

素质教育阶段以学生掌握创业知识为目的,通过讲座、讨论、演讲、交流等多种方式传授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要素、创业基本流程和方法等。

(二)创业培训阶段

训练与创业相关的文档撰写、与人交往、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技能;在校内创业实训平台内,进行模拟创业实践训练。

(三)创业孵化阶段

组织并资助经创业计划大赛选出的创业团队进行“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的教学、培训、孵化的整个过程与学生现有的工作有别,也与传统的教学工作有着明显的差异。创业教育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教学工作的本质属性,在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探寻创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创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体系。

三、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相关者及其关系

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相关者有:政府、客户、学校、教师、学生,他们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下图所示: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学校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对外,要使政府的扶持政策在校内落地,还需要争取更多的政府支持,为创业教育和创业者提供更为宽松的学习和创业环境;要了解社会与客户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信息,为创业者搭建起与客户交流沟通的桥梁。对内,要规划、组织、管理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活动,建设和管理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的基地和平台,更要通过制度创新调动作为学校创业教学和创业实践主体的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要充分认识和肯定教师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创业教育中,教师不仅是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指导者,更要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教师的参与应该是学生创业活动有所成效的最为重要的保障性措施之一。

四、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主动要素,创业教育为培养学生具备创业者的素质、技能、能力,成为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创业教育的核心参与者为学生、教师;资源提供者为学校、合作企业等。学校、合作企业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现有的各类教学科技资源配置,调动学生和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积极性,降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成本,为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提供更为宽松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效率和质量。

(一)培养方案設置

将创业、创新活动列入专业培养方案,成为学校体制内的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在学校凡不列入教学计划的活动都属于体制外的课外活动,学生和教师对参与课外活动的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总会有思想问题及实际困难。省教育厅以明确要求将“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这就为创业教育环节进入专业培养方案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创业教育的起步探索阶段,可以在校级与院级选修课中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环节。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整体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按照小范围、大幅度的模式开展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的试点。

(二)组建创业团队

依据遴选和规划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在自愿的基础上选聘有能力有条件的教师领衔组建相对稳定的师资团队和学生团队,承担相应专业创业平台的规划建 设、创新项目或学科竞赛项目的组织与训练、创业活动指导等职能。

(三)建立激励政策

为提高学生和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可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在学校对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评先、评优等制度中,对参与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学生给予优先条款;在学校各类创新、学科竞赛、创业项目、教研科研项目的申报中,同等条件下,创业团队申报项目予以优先立项;教师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应该列为聘期考核和职务晋升的依据;拟定与学校现有科技政策接轨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成为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

学校研究和出台教学科技资源向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开放的具体办法,搭建校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为创业培训、创业孵化提供充分必要的支撑。与合作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聘请合作企业的创业者、企业高管等担任创业导师;教学过程中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体现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并充分体现其创业精神;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婉薇,刘江奎.试论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5(2).

[2]刘有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3]徐小洲,李志永.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制度与政策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猜你喜欢

创业者学校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