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设计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2017-10-19陈晓倩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烧杯学情液体

陈晓倩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合理设计初中物理复习教学

陈晓倩

为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以“压强专题复习一”为例,进行初中学段复习课的研究。在合理分析学情,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点的基础上,确定复习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合理设计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弥补学生的学习缺陷。

复习课 物理 学生主体

教学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活动。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目的是解决已学知识内容所存在的问题,复习课教学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现有认知和深入需求出发,根据相应学习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本次“基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复习课研究”主题教研活动中,以“压强专题复习一”为例,进行初中学段物理复习课的研究。

一、基于学情分析的目标确定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和学情分析后所细化的结果,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制定离不开精细的学情分析。

(一)明确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

《上海市初级中学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为《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是上海市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的依据,其对知识学习水平和具体学习结果的要求有细致的描述。“压强”是 “第六单元压强”的知识点,并且是单元学习的重点。关于压强(学习水平C)、液体内部压强(学习水平B)的学习结果有如下描述(摘要):能用公式p=F/S计算压强、压力或受力面积;能联系密度知识和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公式p=ρgh计算液体内部压强、密度或深度。

(二)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

复习课学情分析的重点有:①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现有认知水平;②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现有认知水平跟该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间的差距或问题;③学生要达到该知识内容的学习要求所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了解学生对复习知识内容的现有认知情况,可以从回家作业、课堂练习以及师生交流等途径实现,这既是基于教师教学经验的判断,又有基于学习反馈的实证。笔者对学生压强知识的已有认知水平判断如下:对于连通器、大气压强等A水平知识的学习较为顺利;对于公式p=F/S的理解偏重于固体的压强,片面认为液体内部压强不能运用;离达成 “能联系密度知识和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要求是有一定距离的;对于“能联系密度知识和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要求有畏难心理。

(三)分析学习问题的产生原因

复习课是问题导向下的教学活动,分析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是复习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关键,找到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就能找到复习课教学的突破口。

关于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对于公式p=F/S的理解偏重于固体的压强,片面认为液体内部压强不能运用”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生缺乏对压强定义的理解,二是液体压强片面强调了公式p=ρgh的运用。

关于学习困难“离达成‘能联系密度知识和液体内部压强知识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要求有一定距离”的原因,笔者分析如下:一是压强联系液体内部压强的知识,往往涉及两个研究对象,即通常所说的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二是压强联系液体内部压强的知识,又可能出现两个物理过程(例如固体或液体的压强发生变化等);三是压强联系密度知识后,知识综合度高,学生所须处理的知识多,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四)确定所须解决的学习问题

确定所须解决的学习问题是指明了复习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是由学情分析转向目标制定的关键环节。

在本次压强复习中,考虑对“能联系密度知识”不做要求,即排除联系密度知识的干扰,专一以“水平面上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为例,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这两个不同对象进行研究与讨论。因此笔者确定教学目标是:理解定义式p=F/S,认识到固、液压强变化的引发因素,并能用公式p=F/S、p=ρgh计算。

依据以上分析,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经历“压强知识树”的完成过程,感受比较、归类的方法,理解定义式p=F/S。

(2)通过“选一选 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相等”等活动,能认识到固、液压强变化的引发因素,并能用公式p=F/S、p=ρgh计算。

(3)通过“判断吸盘最大承重”等活动,懂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基于学生主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情景知识树”环节是通过压强知识树,引入课题。“活动Ⅰ 归类整理”环节是通过小组活动与交流,对压强单元知识进行归类,理解压强定义式。“活动Ⅱ 连一连”环节是判断吸盘的最大承重并说明理由,能用F=pS解决大气压力的问题,巩固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活动Ⅲ 选一选”环节中,设计了“选一选 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相等”的活动,要求学生用“直接观察液面的高低”和“间接推理深度的变化”两种方法来判断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理解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p=ρgh。“活动Ⅳ想一想”环节,引导学生做出预测“‘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相等’的烧杯,其对桌面的压强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进一步认识到固体、液体压强的特点,理解公式p=F/S和p=ρgh。“活动Ⅴ应用巩固”,要求学生设计小实验,通过实验现象说明“‘水对烧杯底部压强相等’的烧杯,其对桌面的压强不相等”,巩固知识。

图1 压强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图

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为已学的知识内容,复习课的教学过程是旧知识再学习的过程,其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应是在满足知识再学习的需求下对前阶段学习内容的重构。由此,复习课需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针对原有的学习要求、方式等思考新的教学实施过程,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并防止出现反复训练的教学问题。

图2 压强知识树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复习课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练,通过反复讲解、反复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本节教学中,以“压强知识树”(如图2所示)为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和归类,达成了理解压强定义式的目标。在这个自我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从知识碎片到知识系统的认识飞跃。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

复习课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但不是消灭差异或者机械简单地缩小差异,教学应该支持不同认知状态的学生均得到发展。本节复习课教学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压强知识分类,尝试引导学生接受或欣赏伙伴独特的分类想法。图3所示的压强知识树就是学生的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根据固、液、气以及压强定义进行的分类;第二种则是根据概念、计算、应用进行的分类。

图3 学生完成的压强知识树

(三)强调学生的学习需要

复习课的实施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积极态度和自主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图4所示的“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判断”和图5所示的“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判断”,既可以从实验现象进行判断,也可以利用公式p=F/S、p=ρgh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基础或认识,选择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满足自身的学习需要。

图4 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判断

图5 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判断

通过本次主题教研活动,笔者更明确了教学应从学生学习进程的角度出发,也进一步领会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从而促进自身教学行为的转变。

陈晓倩 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200070

猜你喜欢

烧杯学情液体
特别的“冰袋”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液体压强由谁定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层层叠叠的液体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快速溶解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