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阿县黑毛驴产业考察

2017-10-19潘广军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9期
关键词:母驴东阿毛驴

文│潘广军 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东阿县黑毛驴产业考察

文│潘广军 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7月14~17日,陕西省丹凤县县委副书记,县委统战部部长,县团委、县农业局、县扶贫办、县畜牧兽医中心及相关镇、村干部、养殖企业代表一行共计15人,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考察黑毛驴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收获较大,很有启迪。现予以整理交流,供参考。

一、考察情况

1.东阿县黑毛驴产业发展概况。东阿县地处鲁西平原,是中国阿胶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东阿县紧邻黄河,河滩、林地较多,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规模大,产量高,秸秆资源丰富,为黑毛驴产业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来源。东阿历史上就有养驴的习惯和传统,阿胶是东阿的特色传统产业。东阿阿胶集团作为龙头企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阿胶产销量不断提高,驴皮市场需求旺盛,对养驴产业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东阿县委、县政府把黑毛驴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充分挖掘“阿胶之乡”“东阿黑毛驴”地理标志两大品牌优势,依托东阿阿胶集团,按照企业发展、农业增效、财政增收的思路,围绕打造中国毛驴产业第一县目标,全力培植黑毛驴特色养殖、商品驴交易、活体循环开发、屠宰加工、生物制药等全产业链,取得了初步成效,1996年成功上市,同年7月“东阿阿胶”A股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16年年底,已建成黑毛驴规模养殖场73处,存栏量5万余头,其中300头的场29处,600头的场27处,1000头的场14处,2000头的场2处,1万头的场1处。规划建设了全国惟一的驴产业研究院、冻精中心以及全国最大的黑毛驴保种育种场,成立了中国驴交易所,使东阿县成为中国驴产业全产业链开发的研究中心、标准化规模养殖中心和驴产业交易中心,形成了集保种、育种、养殖、屠宰、加工、营销、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格局。

2.东阿驴产业学习考察情况。

(1)东阿县黑毛驴良种繁育中心。该中心是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支持,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畜牧业试验基地。该中心以“把毛驴当药材养”为理念指导,以“毛驴活体循环开发”为支撑,是良种驴种源及繁育和尝试开发研究基地。该中心包括万头东阿黑毛驴研究院、繁育基地、博物馆和毛驴王国乐园。覆盖亚、非、拉1600多个良种驴改良示范点,中国20个养殖示范基地200万头毛驴。通过国际合作,启动世界首例驴基因组测序项目,完成首例驴胚胎移植,在驴奶、孕驴血、驴胎盘活体循环和驴肉、驴奶、饮料营养开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毛驴价值提升6.8倍。随着毛驴产业与精准扶贫的联结,毛驴繁育、养殖、营养、皮、肉、奶深度开发,毛驴王国、阿胶养生体验旅游项目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建成覆盖全球的“农工商产学研”六位一体国际合作平台,为千亿级高新技术畜牧业开发试验区提供了支持。

(2)东阿县里人养驴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组建于2016年,现存栏驴360头,吸纳贫困户社员36户,采取“集中养殖,统一管理,收益分红”生产模式。合作社每带动1户贫困户,政府为合作社提供10万元贷款,并享受全额贴息政策,合作社目前投入资金360万元。同时,合作社养殖场每年为贫困户提供3600元的收益分红,并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招聘为本社工人,使其常年有稳定收入来源与生活保障。

(3)东阿县向阳红黑毛驴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4年投入建设,累计投入贷款资金800万元,其中,410万元为毛驴产业发展政策贷款,390万元为扶贫贴息贷款,带动39户贫困户参与代养生产。目前存栏驴1500余头(其中母驴450头)。同时,该养殖场享受政府扶持基金20万元,以股份形式,按年收益10%分红,即2万元,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资金。贫困户享受东阿县里人合作社同等政策。

二、考察启示

东阿县的阿胶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迅速,是东阿县最为著名的产品。阿胶因补血养气功效显著,为历代医家圣手所称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阿胶“本经上品,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久服,轻身益气”。《神农百草经》中也提出阿胶是“养性延年”之品。阿胶在补血养气方面疗效显著,通过补肝之血、肾之精,使人达到养精固本、保养天年的目的。通过对阿胶的不断分层次开发,如今阿胶在养生方面的疗效更为显著。阿胶的原料为驴皮,含有19种氨基酸,具有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质的功效,并能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与增殖,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作用,目前市场高端消费成为其主要盈利渠道。

通过学习考察,总体认为东阿黑毛驴产业发展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1.区位生态优势。东阿县历史悠久,是中国阿胶之乡、中国喜鹊之乡、中国梵呗音乐发祥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量适中,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4℃,年平均相对湿度64.6%,年平均降水量563.3毫米,年平均日照2300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36天,是绿色黄河、旅游养生宝地。特别是“阿胶”和“黑毛驴”已注册了国家地理标志,成为我国独一无二的阿胶产品来源基地。

2.市场供不应求。肉驴产业是我国传统畜牧业的组成部分,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市场对驴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预见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新兴产业之一。从1998年开始,肉驴产业呈下降趋势,年增长率-2.91%,目前全国存栏350万头,按年出栏25%计算,可提供87.5万张驴皮,按需求量355.7万张看,供不应求。随着存栏量的减少,阿胶产能和价值将不断提升,拉动规模增量。

3.多种模式并存。近年来,通过东阿县驴产业的发展创新,形成了“规模带动贫困户”“资金量化入股分红”“扶贫养驴场+贫困户”等多条驴产业带动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一是“规模带动贫困户”,主要是与贫困户签订草料收购合同,并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使贫困户获得效益;同时,为每个规模驴场每带动1户贫困户提供贴息贷款10万元,每年由驴场提供给贫困户3600元收益分红,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优先招聘为产业工人。二是“资金量化入股分红”,阿胶集团给每个贫困户提供母驴指标2头,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补贴4000元,贫困户把母驴和补贴资金交给养驴合作社入股,县扶贫办与合作社签订承诺帮扶贫困户协议,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明确收益金额,母驴产仔后享受政府母驴繁育奖励金1000元、配种费200元,归贫困户所有,合作社按每头驴600元的固定收益分配给贫困户,每户每年可收入3600元以上,合作社享受贷款贴息及每带动一户可贷款5万元周转金(最高贷款不超过200万元)。三是“扶贫养驴场+贫困户”,扶贫场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贷款资金享受“规模带动贫困户”同等政策。每个扶贫场政府扶贫基金股份的年分红收益不低于10%,即2万元以上。贫困户负赢不负亏,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草料优先优惠收购,劳动力优先安排使用。

4.政府投入有力。东阿驴产业的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主要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是整合资金资源,以东阿金融担保公司为依托,整合国家驴保种项目、冻精项目、标准化建设项目、扶贫项目、新型经营主体扶持项目等资源,推行“代养”模式,并按照带动1户贫困户提供10万元贴息贷款的方式化解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贫困户享受每年不低于3600元的固定收益分红;二是实行“见犊(驴)补母(驴)”政策,扩大母驴繁殖群,每头新生犊驴兑现1200元(含配种费200元);三是开展驴养殖保险,每头驴缴费40元,保值4000元;四是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奖补措施,按300头、600头、1000头规模分别奖励补助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5.长效机制健全。为加快驴产业发展,聊城市委、市政府,东阿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014年出台了养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其职责。通过资源整合和蓄力包抓,“养驴扶贫”在东阿县得到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协议方式与贫困户签订高于市场价格的草料收购订单,仅此一项贫困户就可赠收1000元。贫困户通过自己饲养或加入合作社养殖,每头驴可享受政策性补贴2700元左右。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化解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为驴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丹凤县发展分析

1.从生理结构分析。驴属单胃马属动物类,公驴体成熟需40月龄,母驴体成熟需36月龄,成年平均体重为250~300千克。母驴一般在每年5~6月发情配种,7~8月发情减弱,发情配种率最高为70%,正常饲养条件下利用期限为8~10年。母驴妊娠期360天,仔犊6月龄断奶,体重100千克左右,集中快速育肥8个月,体重达到200千克左右。由此可见,母驴从繁育产犊到快速育肥出栏最短需要26个月,饲养周期较长,前期投入及流动资金使用占比较高,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支持。

2.从饲草来源分析。驴是单胃动物,对需求的饲草料有要求,粗料以花生秧、玉米秸、豆秸、麦秸、谷草料为主,每天需3~4千克;精料以豆饼、玉米面、麸皮为主,每天需0.5~1千克,干、硬、脆农作物为佳,禁食半干不湿、折之不断草。因此,饲草料的来源和保障是确定驴饲养数量的主要依据,需要依据当地饲草料生产情况和总量来确定发展规模。

3.从生产效益分析。按短期快速集中育肥推算,每头犊驴购入成本平均在5000元左右,饲草料及人工费每年大约在2000元左右,按照8个月育肥出栏体重200千克、单价40元/千克计算,毛收入为8000元。除固定资产折旧、运输成本、贷款资金偿还分摊外,收入在1000元左右。因此,适度规模发展是提高养驴效益的根本保证。

4.从经营主体分析。目前,丹凤县仅有一家养驴企业,且规模一直稳定在20头左右,3年来主要以驴肉屠宰、餐饮销售为盈利渠道。由此看来,养驴业在丹凤县还是一个陌生产业,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是共性问题,普遍存在试探性、好奇性、观望性心理。

5.从政策投入分析。从考察学习来看,东阿县以驴全产业链开发为主导产业,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打造保种、繁育、养殖、加工、旅游、品牌等一体化经营产业。加上“阿胶”和“黑毛驴”地理标志的注册认证,凝聚了全县之力。从丹凤县来看,发展毛驴产业需要出台具体扶持政策。

6.从市场运行分析。驴产业发展定位在高端消费层次。从现有阶段来看,丹凤县的驴产业发展仅局限在养殖和驴肉方面。驴皮作为阿胶的原产品,也是驴产业升值的最大环节,加工调制在丹凤县还缺乏技术和设施。

四、工作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丹凤县驴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级主要领导为组长,抽调农业、畜牧、发改、扶贫、财政、金融、环保、土管、水利、林业、保险公司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再次进行专题调研分析,制定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在引种、繁育、项目、保险、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环节予以支持。

2.落实扶持政策。从考察情况来看,东阿县主要在信贷资金、保险、主体培育等方面支持力度较大,以规模养殖场或经营主体为重点,实施入股、就业和“新型主体+贫困户”带动发展模式。因此,建议推行“新型主体+贫困户”模式,既能发挥主体优势,又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更能确保贫困户收益。要在金融信贷、扶贫贴息、繁育补助、养殖保险、示范场奖补等方面深入研究,出台政策。

3.加强学习培训。选派发展愿望强烈的企业或技术干部,外出实践学习养驴技术,掌握改良、饲料配制、疫病防控、驴舍建设构造等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依靠龙头带动。由于养驴产业在丹凤县为新生产业,在驴舍建设、人工授精、品种引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欠缺技术和经验,因此,需要借鉴东阿县养驴发展优势,依靠东阿县龙头企业支持,在品种、技术、管理、防疫、销售等关键环节“借船出海”,确保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母驴东阿毛驴
骑上毛驴找毛驴
母驴流泪
在东阿阿㬵的世界里寻找DNA的足迹
梨和驴
16次调价涨41倍的背后 东阿阿胶的“美人计”
一只母驴的眼泪
东阿阿胶成险资“滋补上品” 安邦高位接盘到底图个啥?
母驴流泪
一只母驴的眼泪
毛驴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