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毫火针针刺筋结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0-19姚文平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温针膜炎结点

姚文平,李 明,杨 励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4)

特种针法

毫火针针刺筋结点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姚文平,李 明,杨 励

(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4)

目的:比较毫火针与温针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足底筋膜炎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毫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毫火针治疗和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1个疗程(5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每次治疗后疼痛数字量表(NRS)评分、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比较和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毫火针组较温针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足底筋膜厚度改善程度毫火针组优于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毫火针组总有效率97.1%,温针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毫火针组临床痊愈率42.9%明显大于温针组2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毫火针针刺筋结点能更快的缓解足底筋膜炎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临床治愈率。

毫火针;温针灸;足底筋膜炎;筋结点

足底筋膜炎又称足跟痛综合征,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女性、肥胖者及老年人多发。本病起病缓慢,病因多为足弓结构或力学异常引起足底筋膜跟骨止点的反复微损伤及退变而导致的无菌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晨起下床足部触地后或休息一段时间后步行时出现足跟疼痛,活动后缓解,久行或剧烈活动后疼痛加重,甚至有针刺样痛感向足前部放散[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报道90%足底筋膜炎患者非手术治疗有效,常见治疗方法包括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跖腱膜和跟腱伸展训练、穿矫形鞋、中药外洗等[2],但多存在治疗周期较长、花费高、起效慢等特点,传统针灸可明显缓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但足底针刺时进针阻力较大,疼痛感强烈,患者接受程度差,影响后续治疗。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毫火针针刺筋结点治疗足底筋膜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与温针灸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足底筋膜炎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分配至毫火针组和温针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足底筋膜炎诊断标准:起病缓慢,可有数日甚至数年病史,多发生于中年以上、体质较胖者,与老年退行性改变有一定关系;主诉足底疼痛, 步行或站立时加重,特别在不平路面行走时更明显;患部一般无红肿,在足底内缘结节处有局限性压痛,有的合并平足畸形。B超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

1.3 纳入标准

以下所列项目均符合者方可纳入:①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作为受试对象;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25~75周岁。

1.4 排除标准

①妇女妊娠期、血液系统疾病、冠心病、精神障碍及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者;②骨折、足部挫伤、下肢神经病变及腰椎病变者;③连续服用止痛药物超过1周者。

2 治疗方法

2.1 毫火针组

患者俯卧位或者双膝跪于治疗床上,脚跟朝上,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皮肤,医者用棉签棒或是穴位探棒由脚跟部向脚前部由浅入深、由后向前进行逐层触压,压痛点及结节条索物多为筋结之点,探寻到筋结点后逐层触压时患者会有剧烈疼痛感甚至针刺样痛感向足前部放散,标记并消毒。医者左手持95%酒精棉球距离治疗部位5~10 cm左右,右手持刘氏一次性毫火针[江苏省吴江市神龙医疗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苏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270183号,规格0.30 mm×25 mm],在最外侧火焰处从针体向针尖加热至发红白亮,然后快速准确将针刺入标记筋结点,一针到底,将针全部刺入后快速出针不留针,每次烧针后只针刺1点,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孔片刻,然后按揉周围皮肤1 min左右以减少疼痛,若出现针孔出血情况可挤压周围皮肤,血尽后消毒局部皮肤。针后嘱患者在平地缓慢行走5 min左右再针另一点,每次针刺2~3个点。

2.2 温针组

患者俯卧位于治疗床上,脚跟朝上,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皮肤,如毫火针组方法寻找筋结点,针刺前用75%酒精局部消毒,针具选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0 mm×40 mm),刺入25~30 mm深度,得气后针尾插以直径18 mm、长度15 mm艾段行温针灸,每次3壮,每次温针2~3个点。

两组患者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①毫火针治疗前要与患者充分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②针刺后24 h内不能沾冷水,局部出现轻微痒感属正常反应,注意不能搔抓;③若弯针后出现轻微烧伤,可局部外用湿润烧伤膏。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1.1 疼痛评价指标 采用国际通用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即将疼痛分成1~10等级,数字越大疼痛越严重,0为无痛,10为剧痛,由患者凭自身感受选择相应的疼痛程度。观测时点为治疗前及每次治疗结束后患者保持坐位30 min后开始行走时的疼痛程度。

3.1.2 肌骨超声检测 利用意大利百胜MyLabTwice超声波高频探头测量患侧足底筋膜厚度,体位取俯卧位,患侧踝关节置于床边,自然下垂放松,测量时取踝关节中立位,部位在跟骨和足底筋膜结合位。观测时点为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各进行1次测量,治疗过程中症状消失未完成5次治疗者仍按照5次治疗后的时间测量。

3.2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功能;显效: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无困难;有效:疼痛稍减,行走仍有困难;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4]。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患者总数。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完成情况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5次连续治疗,毫火针组患者有2例治疗1次后症状消失,3例治疗3次后症状消失,5例治疗4次后症状消失;温针组有3例患者在4次治疗后症状消失,以上患者在一疗程结束时间随访未再复发,计算为临床痊愈,NRS评分为0分。

3.4.2 两组患者NRS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次治疗后毫火针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温针组(P<0.05);此后4 次治疗后评估均表明,毫火针组在改善疼痛评分方面优于温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是毫火针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温针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温针组比较,2)P<0.05

3.4.3 两组患者足底筋膜厚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患者足底筋膜厚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肌骨超声测量足底筋膜厚度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小(P<0.05),但是毫火针组变化幅度大于温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温针组比较,2)P<0.05

3.4.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经治疗,毫火针组总有效率97.1%,温针组总有效率82.9%,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痊愈率比较毫火针组明显大于温针组(P<0.01)。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注:与温针组比较,1)P<0.01

4 讨论

足底筋膜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足部的生物力学机制异常,足底筋膜承受作用力超过其生理限度,反复的超负荷作用力引起足底筋膜起点发生退变、撕裂,产生慢性纤维组织炎症[5]。足底筋膜起于跟骨结节,存在于足底皮下脂肪组织的深面,是从跟骨延伸于脚趾之间的厚纤维组织,所以足底筋膜炎疼痛部位多位于跟骨的起点、跟骨内侧结节处,受刺激时会出现针刺样针感向足前部放射,足底筋膜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肉的附着点,所以有时牵拉足部时会诱发加重,痛点除足跟部之外还存在多处相对疼痛程度较轻的痛觉敏感点[6]。X线显示足底筋膜炎患者50%存在不同程度跟骨骨刺,临床常诊断跟骨下骨刺是足底筋膜炎的诱因,但是骨刺的存在与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无必然关系,跟骨骨刺同样存在于20%正常无筋膜炎的人群中[7],很多患者的临床症状早于骨刺的形成,所以骨刺的存在并非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依据。

《医宗金鉴》记载本病“生于足跟,顽硬疼痛不能步履,始着地更甚,由脚跟着冷或遇风侵袭于血脉,气血瘀滞而生成”。本病病因多为风寒湿邪或久行久立致局部经脉痹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治疗当温经通脉、化瘀散结为主。毫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燔针”等,兼有毫针与火针的双重功效,同时具备毫针针细痛微和火针挟火气盛的特点,因“气得热而散,血得热而行”,所以毫火针具有良好的温经散寒、祛瘀散结的作用[8-9]。《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毫火针针刺过程的筋结点选择即为“以痛为腧”的体现,针体携高温直达病所,使针体周围微小范围内病变瘢痕组织被灼至炭化,这种良性灼伤既可以松解局部粘连肌肉张力,放松局部痉挛组织,同时又可以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刺激吞噬细胞聚集,提高机体自我修复能力,加速新陈代谢,减轻炎症水肿,促进渗出吸收,温热之力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筋结之点逐渐消散[10-14]。研究中肌骨超声测量治疗前后足底筋膜厚度的变化也客观证明了治疗之后局部粘连痉挛组织松解后的机体变化。为降低患者疼痛,针刺过程当疾入疾出,出针后按揉周围皮肤以疏散气血,缓解局部肌肉疼痛,针后缓慢行走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粘连组织的松解。

选用温针灸法与毫火针对照,两者皆能通过毫针将火热之力导入体内,起到温通经脉作用,但是通过对照发现,毫火针治疗效果远高于温针灸,原因可能在于毫火针针体较普通针体能够蓄积更多的热量,瞬间将热量传导体内,“以火之力,焠通经络”,针尖破坏触发疼痛的敏感点,引起强烈的脊髓反射,破坏了触发点活化的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从而放松了张力而达到制痛的效果[15]。传统温针治疗过程中热量多是缓和的导入体内,针体温度相对较低,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治疗作用多以温补为主,疏坚散结、宣散气血之力低于毫火针。

临床结果表明,毫火针治疗足底筋膜炎较温针灸更加简便有效、疼痛程度更小,治疗效率更高,甚至有患者针刺1次就能控制症状。首次接受治疗患者多存在恐惧心理,为防止晕针,要做好解释工作,进针过程快、准、稳,以最大程度减少疼痛。

[1] 张立宁,丁珮,唐佩福.足底筋膜炎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3):429-431

[2] 方征宇,张勇.体外冲击波联合矫形鞋垫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55(1):93-94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6-257

[4] 王蔚文.常见疾病诊断依据与疗效判断标准[M].长沙:湖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52

[5] 李志远,吴泽莉,黄熙谋.中药内服外洗结合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J].广州医药,2016,47(6):64-66

[6] 张鹏,俞光荣.足底跖腱膜炎的研究现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23):2375-2378

[7] 朱宏骞,熊东林,陈葵好,等.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86-89

[8] 张晓阳,刘琦,黄淼.毫火针运动疗法治疗网球肘3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4):168-170

[9] 魏文著,蔡章健,杨晓辉.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57-659

[10] 欧阳泠星,方鑫楷,黄壑霏.毫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62-663

[11] 尹杰,刘海永.毫火针结合新医正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29(3):38-39

[12] 吴峻,沈蓉蓉.火针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1):32-34

[13] 谢建谋,虞露长,陈庆辉,等.毫火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5):7-8

[14] 钟旋.毫火针治疗肌筋膜炎的机制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2,43(6):51-52

[15] 姜桂美,林谋德.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针灸治疗策略[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3-5

ClinicalObservationonFiliformFire-NeedlingattheTendonJointPointinTreatingPlantarFasciitis

YAO Wen-ping, LI Ming, YANG Li

(LianyungangTCMHospitalAffiliatedto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Lianyungang222004,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filiform fire-needling and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on plantar fasciitis, so as to offer the better therapy for this kind of disease.Methods70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filiform fire-needling group and the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was once every other day for five sessions. The NRS pain scores, the thickness of plantar fascia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also compared at the same time.ResultsAfter treatment, NRS pain scores we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two groups(P<0.01), in which the filiform fire-needling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group(P<0.05). In terms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ickness of plantar fascia, the filiform fire-needling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group(P<0.0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1% in the filiform fire-needling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2.9% in the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group(P<0.05). Clinical cure rate was 42.9% in the filiform fire-needling group, whic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20% in the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group(P<0.01).ConclusionFiliform fire-needling at the tendon joint point can relieve pain quickly for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plantar fasciitis and improve clinical cure rate.

Filiform fire-needling; Warm-needling moxibustion; Plantar fasciitis; Tendon joint point

R246.2

A

1005-0779(2017)09-0037-04

姚文平(1984-),男,主治中医师,从事针刺镇痛方向研究。

2017-04-11

猜你喜欢

温针膜炎结点
LEACH 算法应用于矿井无线通信的路由算法研究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基于八数码问题的搜索算法的研究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老来爱运动要防足底筋膜炎
温针疗法浅考※
三种针法治疗颈椎病颈部疼痛的疗效观察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
肾阳虚证骨关节炎温针疗效的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