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联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10-19袁小敏曾科学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9期
关键词:熏蒸急性期电针

袁小敏,曾科学

(1.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电针联合中药熏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

袁小敏1,曾科学2△

(1.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95)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的改善,探索适宜熏蒸温度。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共纳入90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高温组(A组)、联合治疗常温组(B组)和电针治疗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接受常规的电针治疗, A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3℃的中药熏蒸治疗, B组在此基础上接受35℃的中药熏蒸治疗,C组只接受单独的电针治疗。治疗强度为每日1次,电针治疗20 min/次,中药熏蒸治疗 30 min/次,共计7日。分别于入院第1天及第7天评估患者的SF-MPQ评分、JOA疼痛评估量表、ODI功能障碍评估量表以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 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A、B组与电针治疗C组相比,SF-MPQ、JOA以及ODI改善更为显著(P<0.05)。A组与B组相比,患者症状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症状,且熏蒸温度在43℃左右效果更佳。

电针;中药熏蒸;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宜温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因为慢性劳损、外伤、年龄的增长,引起腰椎的椎间盘发生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的神经根、血管、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病症[1]。LDH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约2%,人群发病高峰在30~50岁。对该病症的治疗手段大体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超过90%的患者在6~8周内,症状可以得到自然缓解,仅有5%的患者在6~12周后仍述有疼痛[2]。在长期疗效方面,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并无显著差异。西医药物治疗的治疗周期长,易于反复,副作用大,常常导致治疗的失败。而针灸对LDH的疗效在国内外已得到认可[3],研究表明,与药物治疗相比,电针疗法具有更好的整体疗效[4]。中药熏蒸疗法借助药物作用,在LDH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既往研究多关注传统针灸的疗效,或使用药熨疗法作为辅助手段[5],尚无对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方案的探索。据此,笔者设计临床试验以探究二者联合应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的疗效,并探索适宜的中药熏蒸温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珠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联合治疗高温组(A组)、联合治疗常温组(B组)、电针治疗组(C组),各30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在年龄、人员构成及初始病情评估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分别从西医和中医角度,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6]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进行诊断。

此外,因为本研究重点关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症状,因此,参考国内外文献后,拟定的急性期分期标准为:①急性发病1周以内就诊者,或首次发病,或在原有较轻症状基础上急性发作者;②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剧烈的腰腿痛,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翻身困难,脊柱侧弯,不能直立行走,腰部拒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③CT有时可显示神经根水肿严重;④符合上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及急性期分期标准,首次发作或临诊时症状加重不超过1周者;②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③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近1周内未用其他药物及疗法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具有明显的手术指征者;②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④精神病患者;⑤合并接受其他有关疗法,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察者。

2 治疗方法

各组均接受常规的电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接受43℃的中药熏蒸治疗, B组在此基础上接受35℃的中药熏蒸治疗,C组只进行单独的电针治疗。

2.1 电针治疗

针具使用苏州东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东邦牌”针灸针,规格 0.30 mm×40 mm和0.35 mm×60 mm。电针仪使用广东省汕头市医用设备厂生产的6805-A电针仪。针刺主穴取双侧腰2~腰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眼,加阿是穴;辅穴取患侧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和承山。穴位定位均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的标准。针刺及电针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穴位常规消毒。秩边、环跳直刺 35~50 mm,行提插捻转方法,以针感放射至小腿或足部为宜;夹脊穴、肾俞、大肠俞和腰眼直刺 15~30 mm,委中、阳陵泉、承山直刺 15~30 mm,上述诸穴针刺均以得气为宜,并施以平补平泻法。双侧夹脊穴,患侧肾俞、大肠俞,患侧秩边、环跳穴针柄接电针仪,连续波通电,电流大小以患者耐受为度。均留针20 min。并加用TDP灯照射腰部患侧。每日1次,连续治疗7日。

2.2 中药熏蒸疗法

①熏蒸床:采用广东省广州市金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JS-809A型医用熏蒸汽疗仪。②药物组成:采用我科常用熏蒸经验方。辨证选方:血瘀证型选用活血舒筋方(当归、桂枝、牛膝各10 g,独活、川芎各6 g,丹参、鸡血藤、椿根藤各20 g),寒湿证型和湿热证型选用驱风祛湿方(艾叶、桂枝、白芷、制川乌各10 g,制草乌6 g,半枫荷5 g,豨莶草、海风藤各15 g,威灵仙10 g),肝肾亏虚证型选用健肾壮腰方(杜仲、狗脊、牛膝各10 g,当归6 g,熟地、桑寄生各15 g,淫羊藿10 g,鸡血藤、金樱子各15 g)。各方研粉末分小包,每包50 g。③药物煎制方法:将配好的中药1剂放入特制不锈钢药锅里,然后通电煎煮,大约20 min药水煮沸产生中药蒸汽,经管道从熏蒸床上的蒸汽窗喷出。④熏蒸方法:患者仰卧于熏蒸床上,暴露腰部位并对准蒸汽窗。调节蒸汽温度为43°C(A组)或35°C(B组),每次熏蒸30 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7日。

3 疗效观察

3.1 临床疗效判定

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7]。

3.2 观察指标

腰腿疼痛情况采用简化的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综合评定;腰椎功能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制定的腰背痛疾病治疗评定标准(JOA评分)评定;患者腰部功能障碍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

3.3 统计学处理

3.4 治疗结果

3.4.1 临床疗效比较 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与C组相比,A组、B组病人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各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C组比较,*P<0.05

3.4.2 疼痛改善比较 对SF-MPQ评分进行秩和检验发现,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得到了改善,且联合治疗A、B组相比于单独电针治疗C组,疼痛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A、B两组分析发现,A组治疗后疼痛改善效果比B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各组治疗前后SF-MPQ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与B组比较,θP<0.05

3.4.3 JOA下腰痛评价表总评分比较 对JOA下腰痛评分量表分析发现,联合治疗A、B组与单独电针C组相比,腰痛改善较为明显(P<0.05),A、B组治疗前后对比,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P<0.05),且A组在治疗后症状改善方面效果更好(P<0.05)。见表4。

表4 各组治疗前后JOA下腰痛评价表总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3.4.4 ODI评分比较 在ODI功能障碍指数分析中发现, 各组在治疗前后,腰痛引起的功能障碍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改善(P<0.05);与单独电针治疗C组相比,联合中药熏蒸治疗A、B组在治疗后ODI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相比,治疗后效果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5。

表5 各组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

4 讨论

本临床研究通过对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的观察,发现电针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的功能,且熏蒸温度维持在43℃时效果更好。

近年来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疼痛症状主要病理机制是炎症反应,综合因素为突出的髓核长期机械压迫或牵扯硬膜囊、马尾、神经根,引起组织充血,局部发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形成对神经根的再刺激,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随着病情进展,突出物还可与神经根发生粘连及纤维化引起持久性感觉及运动障碍[8]。这种疼痛及功能障碍在急性期表现尤为显著。

普通针刺不仅能提高痛阈,减轻疼痛,还能直接刺激局部炎症区,改善病变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或减轻神经根炎症、水肿,从而达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加强镇痛的作用。电针与普通针刺方法相比,可以更好地消除炎症,松解组织粘连,纠正脊柱内外平衡及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从而更好地缓解疼痛[9]。电针能直接刺激传导痛觉的神经,一方面使这类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又可使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使经气通畅而达到镇痛的效果[10]。另一方面,电针还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受压神经根的营养,从而改善坐骨神经疼痛的症状,且其安全性已得到了系统的研究考证[11]。在本研究中,主穴取双侧腰2~腰5夹脊穴、肾俞、大肠俞、腰眼,加阿是穴;辅穴取患侧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上述穴位的选取在临床观察和前沿研究中都是有循证依据的[12]。所以即使在单独电针治疗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病情依旧会有好转。

中药熏蒸法定义是指在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指导下,用中药进行配伍制成熏蒸方剂,在患部皮肤进行熏蒸、淋洗,使药液通过皮肤渗透作用,皮肤血管扩张,气血调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药熏蒸疗法是物理因子热疗与药物学结合的体现。中医学中并无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学名,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是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邪侵犯经络[13]。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能机制[14]为: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作用于机体,疏通腠理,调和脉络,通畅气血,消除疼痛;借助热力作用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同时加速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加速炎症因子的消除;熏蒸具有温经活络、舒筋活血的功效,可以缓解急性期疼痛引起的肌肉收缩反应。在本研究中,笔者从中医学角度进行辨证施治,更好地保证了治疗效果。

此外,本研究还探索了不同温度熏蒸对疗效的影响,经统计学分析,发现43℃中药熏蒸组的疗效优于35℃中药熏蒸组。以往研究认为,舒适的温热刺激(40℃~45℃)可以降低皮肤感觉神经的兴奋性,提高人体痛阈,还可激活免疫功能,提高脑啡肽的含量,达到镇痛效果[15]。既往研究也证实,44℃左右的熏蒸疗法对于关节痛改善效果较好[16]。事实上,中药的烫疗法在临床上一直得到广泛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也有报道[16-17]。一般认为正常皮肤的烧伤阈限为45℃[18],所以出于安全考虑,本研究未能设立更高温度的对照组。

综上所述,电针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治疗是有效的,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急性期的疼痛及功能障碍,同时,舒适的熏蒸温度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但是本实验两治疗组熏蒸温度差值较大(8℃),期待在进一步探索中得以精确化。

[1] Fardon DF.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lumbar disc pathology[J].Spine,2001,26(5):461-462

[2] Jordan J,Konstantinou K,O’Dowd J.Herniated Lumbar Disc[J].Clinical Evidence,2011(6):3-58

[3] Patrick CAJ Vroomen,Marc CTFM de Krom,Patty D Slofstra,et al.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sciatica: 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Spinal Disorders,2001,13(6):463-469

[4] 杜震,邵萍,何永淮.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7):617-619

[5] 刘晓瑜,蒋学余,刘芝俐,等.电针结合药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37-38

[6]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7-56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1-52

[8] 马尚波,谭训香,刘荣新.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恢复期的应用[J].中医正骨,2003,15(5):48-48

[9] 吴耀持,张必萌.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15-17

[10] 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7-32

[11] 李庆云,彭唯娜,穆岩,等.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325-330

[12] 史良铭.电针夹脊穴结合康复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3] 边祥博.中药熏蒸法、中药离子导入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

[14] 韩清燕.中药熏蒸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614-1615

[15] 卜乃,尚晓凌.中医熨疗法的作用机理探析[J].中医外治杂志,1998(1):3-4

[16] 唐刚健,靳荷,靳嘉昌,等.不同温度熏洗药对膝关节疼痛和功能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2,53(17):1472-1474

[17] 钟杰琴,谢国平,李扬眉.五籽散药熨加腰椎电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987-988

[18] 黎鳌.黎鳌烧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7-81

ClinicalObservationoftheElectro-acupunctureCombinedwiththeChineseMedicineFumigationfortheImprovementofAcuteLumbarDiscHerniation

YUAN Xiao-min1, ZENG Ke-xue2△

(1.TheSecondPeople’sHospitalofZhuhaiCity,Zhuhai519000,China;2.TheSecondTCMHospitalofGuangdongProvince,Guangzhou510095,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acu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d the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fumigation temperature.Methods9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i.e. group A(electro-acupuncture+43℃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group B(electro-acupuncture+35℃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nd group C(electro-acupuncture alone),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the patients

40mins’ electro-acupuncture once a day, Group A and B would get another 30mins’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at temperature of 43℃ and 35℃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7 days.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SF-MPQ score, JOA score, and ODI score were evaluated on the 1stand 7thday to detect the therapeutic effect.ResultsThe total clinical efficiency reached up to 90% in group A, 83.3% in group B, and 76.6% in group C,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groups(P<0.05). The improvements of SF-MPQ, JOA and ODI were more significant both in group A and group B than group C(P<0.05); also, compared to group B, group A showed better results(P<0.05).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acu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preferable therapeutic efficiency can be achieved at the temperature of 43℃.

Electro-acupuncture;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R246.2

A

1005-0779(2017)09-0005-04

广东省珠海市科工贸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61027E030062。

袁小敏(1975-),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康复和骨科康复。

△通讯作者:曾科学(1980-),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经康复临床。

2017-02-28

猜你喜欢

熏蒸急性期电针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壮医药线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熏艾草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