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茶俗略考

2017-10-18翁飞龙蒋敏徐雯翔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安徽茶文化

翁飞龙+蒋敏+徐雯翔等

摘 要:“无徽不成镇,无茶不成俗”。安徽是我国古老的茶区之一,由于受经济条件、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图腾崇拜等的影响,安徽茶俗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徽茶文化与徽州民俗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为一,并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总结归纳、口传心授和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徽茶俗文化。茶,早已渗透到了安徽人民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的成规礼俗和迎来送往的人际交往之中。

关键词:安徽;茶文化;茶俗茶礼;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 F592;TS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127-02

安徽产茶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茶就由四川经陕西、河南传到皖西地区。东汉安徽籍名医华佗所著《食论》载“苦荼久食,益意思”,说明当时安徽饮茶之风已非常盛行,汉末晋初则有“庐江好茗”“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1]。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安徽茶业已相当繁盛,宣城郡出产优质贡茶。唐陆羽《茶经》记载了安徽“舒州、寿州、宣州、歙州、池州”的五个茶叶产地,出产天柱茶、霍山黄芽、瑞草魁等名品[2]。由此可见,安徽茶区广阔,饮茶习俗由来已久,饮茶之风历来盛行。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茶俗,多表现为一种独特的茶事语言,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积淀,也是当地茶农心理的折射[3],具有现实性、地域性、通俗性、普遍性、民族性和口语化的特征。安徽产茶、饮茶历史悠久,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采众长,深受儒学、佛学、道学、理学、朴学、医学、戏曲文化以及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的影响,经过长期的总结、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安徽茶俗文化。安徽茶俗,除了表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的成规礼俗、迎来送往的人际交往和体现民风民俗的茶歌、茶舞、茶戏之外,还包含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茶谚、茶谣、茶谜语、茶歇后语、茶事俚语、茶楹联等。

1 待客茶礼

以茶待客、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之道。古徽州地区受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颇深,待人接物皆奉行朱熹的《家礼》,礼仪严苛,作为待客的茶礼则显得更加讲究。

“看人上茶分三等”。有客人来访时,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茶(敬茶),敬茶时要用双手,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有的主人在敬茶时还会说一句“喝杯清茶”,以示谦逊。“浅茶满酒,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一般给客人倒茶只倒七分满,这样方便客人端取,防止茶水溢出,若斟满则不免有骄傲自大之嫌。倒茶倒七分,余下的三分是情谊。如有贵客或者喜庆之事,则讲究吃“三茶”,也叫“利市茶”,即枣栗茶、鸡蛋茶和清茶。在大年初一、正月拜年、婚礼上或者新娘回门时都会吃三茶,寓意着吉祥如意。今天,在黄山汤口一带仍然保留着“吃三茶”的习俗。

《女儿经》载:“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晚辈对长辈往往以茶行孝礼,表达对长辈的孝顺与尊重。若晚辈与长辈发生口角或矛盾,晚辈需向长辈奉上一杯赔礼茶,跪敬长辈,以求原谅。若长辈饮之,则表示长辈接受赔礼道歉,原谅晚辈。这种“以茶讲和”的方式在黄山茶乡中也颇为盛行,只是说法不同罢了。黄山茶区把这种以茶来化解纠纷、矛盾的方式叫作“吃茶讲壶”,也叫“吃讲茶”,是一种古老的民间饮茶遗风。

在皖西或皖南茶区,茶礼习俗也是讲究颇多。客来敬茶是约定成俗的礼仪规范。小孩快上学时要吃“启蒙茶”,拜师学艺的学徒要吃“拜师茶”。在农忙时节,茶农通常要吃一次“早茶”和“晚茶”,“早茶”通常辅有茶点、鸡蛋,“晚茶”则是在傍晚时分用以充饥。霍山地区走亲访友常以茶为礼,宾客进门后便招呼着“坐,请坐,请上坐”,接着是“茶,上茶,上好茶”,充分体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这也充分显示了茶乡人民的待客之道和热情淳朴。

2 婚礼茶俗

自古以来,茶在民间婚礼中就是冰清玉洁、忠贞不二、幸福美满的象征。宋人《品茶录》云:“种茶树必下子,若移植则不复生子,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取。”古代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是吉祥、多子多福、家庭和睦、堅定不移的象征。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写道:“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又聘以茶为礼者,见其从一之义。”意思是男子借“茶树不可移植”的道理,以茶叶或茶籽作为给女方的聘礼,象征着婚姻的忠贞不二、坚定不移。

明人许次纾《茶流考本》载:“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认为茶树只能通过种子萌芽的方式种植,不能移栽。因此,用茶叶或茶籽来代表爱情——“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坚贞不渝,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四季常青寓示着爱情“永世常青”。

“三茶六礼”是旧时婚俗的总称。其中“三茶”,即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在婚礼上还有“三道茶”的仪式,第一道为白果,第二道为枣子或莲子,第三道才是茶叶,均取其“至性不移”的意思。在泗县至今仍保留着“喝开口茶”的婚俗,即在迎亲落娇后,会有童男童女奉上一杯新娘茶,茶中有桂圆、红枣,寓意着夫妻和睦、早生贵子、幸福美满。

3 祭祀礼俗

“无茶不成丧”,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茶与丧祭是密不可分的。早在南北朝时期便有了以茶祭祀的记载:“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果、茶饮、干饭、酒脯而已”。以茶祭祀不仅在皇室、达官显贵、文人士大夫阶层盛行,也广泛运用于百姓的丧祭活动中。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均保留着以茶祭祀的古老风俗。

4 茶谣、茶谚语

谚语是民间口头传诵的俗语,通俗易懂,又富有哲理。徽州地区的茶谚语大体可分为描绘茶的价值功用、描述制茶生产技术和借茶发挥主题3类。如“粗茶细吃,细茶粗吃”“好茶一堆宝,坏茶一堆草”,总结了茶的吃法,辨别了好茶坏茶的价值,评价了茶的功用。“二月清明茶等客,三月清明客等茶”“夏前茶,夏后夹,再不摘,老成杂”。这些谚语强调了茶叶质量的时间特点,节气对茶叶生长的影响以及产量关系等。“茶叶两头尖,三年两年发疯癫”,说明了茶叶价格的浮动、不稳定。

5 茶联

茶联,即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安徽名茶荟萃,产茶历史悠久,在发展茶叶贸易和茶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生动有趣、反应现实的茶联。茶人李应光在品尝松萝茶时写下的茶联:岭头高土时闻味,古寺僧寮竞品茶。婺源秋口乡秋溪村茶亭的亭联:对面那间小屋;有凳有茶,行家不妨少坐息;两头俱是大路,为名为利,各人自去感行程。出自祁门茶区的茶联:独携天上山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

新安江心水,玉盏光含莲花露。黄山顶上茶,新芽香带天都云。婺源协和昌茶庄的店联:味有清香,唤醒故都之旧梦。酒销烦国,聊资贡献于新安。黄山毛峰创始人歙县曹溪谢正安在上海开设的“裕大茶行”门楼的对联: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

6 结束语

茶俗是茶区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和茶文化的集中展示,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和历史性。安徽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俗文化丰富多彩。安徽茶俗不仅徽茶文化中的瑰宝,更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概括性的总结了安徽茶俗文化的几种类型和表现形式,所述内容只是安徽茶俗文化的冰山一角,尚需进一步考察、挖掘。

参考文献

[1]何诗茂,林知兴.安徽茶树品种资源[J].茶业通报,1996,18(3):12-14.

[2]章传政.唐代诗文中的徽茶文化[J].茶业通报,2015,37(2):93-95.

[3]姚晓燕.杭州茶俗略考[J].茶叶,2014,40(2):109-111.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安徽茶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