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特色“种养”培训 助力农业特色产业扶贫

2017-10-18王献志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凤台县扶贫种养

王献志

摘 要:该文介绍了凤台县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培训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技术培训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大扶贫培训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特色种养业;扶贫;培训;凤台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8-0001-03

为了扎实推进特色“种养”业脱贫工程进程,提升扶贫户的脱贫致富本领,提高农业科技扶贫实效,2017年7月以来,凤台县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专项整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农办函[2017]467号)精神,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全县有扶贫任务的乡镇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培训。经乡镇与县农业部门的通力合作,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培训任务。

1 主要措施

1.1 明确培训目标 组织“三师”上阵 针对我县农村的贫困村与贫困户现状,选择了2014年以来有产业发展意向的贫困户为培训对象。以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的贫困人群为重点,在全县7713户贫困户,18680人的贫困人口中,第一阶段选择千户贫困户,培训贫困人口1000人。由县农委牵头,以特色种养业为重点,将本阶段的产业扶贫培训任务分解到所属的县农广校、县蔬菜办、县畜牧局、县水产中心、县农技中心、县植保站等6个二级机构,从县农委、县扶贫办及其相关涉农部门选派粮食、蔬菜、畜禽、水产、水果等20名专业技术人员为培训“讲师团”,组织高级农艺(工程)师、 农艺(工程)师、助理农艺(工程)师“三师”上阵,在乡镇确定的培训地点及时为参训贫困户提供培训服务。截至8月11日,全县已培训贫困户1288户,贫困人口1305人。并发放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特色畜牧与水产养殖和经果林等技术明白纸5000余份。

1.2 剖解特色内涵 拓展脱贫思路 现阶段一些贫困户对特色种养业概念模糊,对发展特色农业认识不足。培训老师围绕特色种养及其产业,系统传授了特色农业的定义与其内涵等知识。并通过淮南八公山豆腐、凤台县“淮王鱼”等具有特定的区域性、独有性和无法竞争性的特色种养业实例增强贫困户对特色种养的理解,强化发展特色农业对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种养效益和提高区域农产品竞争力重要性的认识,拓展产业脱贫思路,调动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的积极性。古店乡东林村的扶贫户听课后,咨询水生植物类的中药材“芡实”栽培法,并产生对本地水生植物开发的构想。大兴镇针对全镇的1.5万hm2中药材——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种植情况,与县讲课老师座谈分析市场行情,在给予145户贫困户种植的51.56hm2蛇床子落实产业扶贫资金的同时,引领贫困户直接与相关企业签订产销合同,提高贫困户的种植效益。

1.3 大讲资源优势 引导“造血”脱贫 实施特色产业脱贫,只有立足贫困群众自身特点,尤其是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把制約发展的“劣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才能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增强贫困村与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根本性转变,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贫困户与大众一道共建小康社会,享受小康生活。我们抓住全县特色农业主体,在全面讲解县域特色产品生产的同时,突出上规模、高效益的产业,大讲凤台县食用菌和绿色糯稻产业优势,增强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根据近年凤台县食用菌产业的品种、效益与市场占有优势,在培训互动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应扶贫户需求,组织县农委、县扶贫办与安徽坤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凤台县公证处签订了《食用菌扶贫帮扶建设协议》,县财政投资697.5万元为38个贫困村在坤霖公司桂集镇境内集中新建了93个食用菌扶贫车间,其中出列贫困村每村2个,未出列贫困村每村3个,每个食用菌扶贫车间每年固定分红1.5万元,连续分红6a,且将扶贫车间的资产划归贫困村所有。食用菌产业开发信息讲解吸引了相关贫困户的关注,激发了参与意识。

凤台县糯稻产业,是“绿色糯稻种植‘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以朱马店镇为中心的13333hm2“马店糯米”产品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糯稻生产是优势产业。发展绿色糯稻产业,提升稻米质量水平,对全县农业增效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影响较大。现阶段,全县有4个糯稻专业村实现“一村一品”达标,通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农业整合项目、龙头企业基地订单等带动贫困户5579户,带动比例72.3%。绿色糯稻产业优势知识的传授为贫困户开展产业脱贫大开了方便之门。

1.4 突出实用技术 传授脱贫技能 随着社会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在粮油作物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粮食生产效益相对低下的状况下,农村人口不断转移,贫困户的一些青壮劳力也外出务工。如何通过特色产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贫困户的脱贫技能乃是特色产业扶贫培训的重要课题。在培训中注重农业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传授特色种养技术,不但传授优质专用稻米生产技术、淮王鱼开发技术、特色畜禽养殖技术、食用菌生产和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稻虾共作技术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技术,同时传授社会化服务增收技术。通过当地特色种养业及服务业的技术传授,拓宽扶贫济困思路,提升贫困户脱贫技能。古店乡东林村贫困户童树冻养殖黄牛4头,经过培训后改变饲养方法,既减少了成本,又规范了健康养殖技术。桂集镇王圩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在多次接受作物秸秆还田和农田机耕技术培训后,积极向扶贫帮扶单位—县财政局申请产业扶贫服务支持,争取项目资金56万元,购置大型农业机械3台套,采取与专业合作社合作和聘用本村农机手的形式为本村和邻村农户代为机耕,既为群众解决了秸秆还田的实际问题,又使秸秆禁烧工作和生态环境得到了保障,同时又增加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

1.5 宣传扶贫政策 激励“我要脱贫” 培训扶贫技术与宣传扶贫政策结合是本次种养业扶贫培训的显著特点。只有良策与良技结合,才能更进一步提高产业扶贫效果。县扶贫办副主任朱峰同志为贫困户讲解国家产业扶贫政策,解读凤台县出台的产业扶贫文件和相关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办法。从7个层面阐述了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的具体鼓励措施。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水面、林地等资源经营权等入股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参与产业化发展,贫困户优先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长期农产品购销合同,实行“市场价+一定比例上浮”等保护收购;支持效益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返利的方式让贫困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服务联结,为贫困户提供农机作业、优良品种技术、疫病防治、烘干加工和仓储物流等服务,优惠或免收服务费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开展劳务联结服务,保障贫困户工资收入;划出基地或园区部分片区、设施设备分包给贫困户管理,实行“保底工资+超产分成”的分配方式;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开展租赁联结业务,贫困户所用有的资产、资源优先进行流转,确保贫困户及时足额得到稳定收益。经扶贫政策的详细解读,相关参训贫困户结合自身实际,对照扶贫政策,谋划特色产业,寻找合作对象,增强了依靠产业脱贫的积极性。激励广大贫困户在用足用好扶贫惠民政策的基础上,以感恩之心担当起责任,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通过辛勤耕耘实现脱贫致富。endprint

1.6 强化保障措施 提升培训效果 一是加强领导。县农委成立了凤台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出《鳳台县农委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编写了《凤台县特色种养业扶贫产业菜单》,下达了特色种养业扶贫培训任务,明确了6个培训机构的培训职责,确保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保障经费。县农委统一申请本次特色种养业扶贫培训经费30万元,基本满足了培训所需的资料印发、交通费用和配套物资发放等经费,部分培训机构还从事业经费中列支培训资金用于本次培训的应急费用。为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三是部门合作。培训机构不但与县扶贫办保持纵向合作,还在农委二级机构间强化横向合作,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培训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和配合力度,尤其是扶贫办大力支持,将特色产业扶贫与相关整体扶贫政策相联接,强化了产业扶贫培训内容的精确性,提升了培训效果。四是后勤保障。培训机构强化办公室的后勤作用,对产业扶贫培训所需的车辆、技术资料、配套物资等皆按培训要求及时到位。并做好与相关扶贫培训乡镇的沟通,为扶贫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服务。

2 几点建议

凤台县第一阶段培训任务,虽然已完成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1)贫困人员认识差异。贫困人口由于思想观念、教育水平、文化技能、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差异,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参训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人口多为老人、妇女,没有自觉接受培训的主观愿望,培训对象的确定和组织培训人员的难度加大。(2)培训任务压力较大。有些贫困户没有产业发展条件,更难接受特色产业扶贫知识。特别是一些体弱病残者和未成年的贫困人群无法参加培训。为了今后完成更多贫困人口的培训指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2.1 加大扶贫培训投入 充分发挥各类培训项目的先导性作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从行业部门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推广、扶贫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扶贫培训。引导和鼓励企业、民营组织、致富带头人、慈善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扶贫培训。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扶贫培训师资选聘机制,采取自培、兼职、聘用等途径,注重从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扶贫第一线人员中选聘优秀兼职教师,分级建扶贫培训师资库。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现有培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定期培训,切实解决基层培训教员知识老化的问题,增强扶贫培训工作能力。

2.3 建立健全考评机制 把扶贫培训作为乡镇政府扶贫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指标,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扶贫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和扶贫培训激励机制,切实加强培训动态监督管理,并将培训质量作为评价培训机构、拨付培训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2.4 创新培训形式 针对贫困群体成员的多样性,培训方法也要创新,灵活掌握。即搞集中培训,也搞对点的分散讲解,甚至上门培训。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贫困户接受一次培训,掌握一门技能,达到脱贫稳定扎实。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凤台县扶贫种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万物皆可成为我笔下最美的事物——2018年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小升初作文真题解析
TeachingEnglishListeningthroughSongs
证监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