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抗病籼型水稻不育系乐丰A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2017-10-18李昭明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将乐县父本母本

李昭明

(福建省将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将乐353300)

优质抗病籼型水稻不育系乐丰A特性及高产繁殖技术

李昭明

(福建省将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将乐353300)

不育系乐丰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于2004年选育而成,利用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组合已通过各级审定,乐丰A于2010—2013年在将乐县光明乡进行大面积繁殖,通过4 a对其生长特性的观察和繁殖技术探讨,总结其高产繁殖技术。

水稻;不育系;乐丰A;特征特性;繁殖技术

乐丰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金23B//福伊B/建伊B杂交配组选育保持系,将选育的抗稻瘟病优良单株与福伊A测交,并连续多代镜检、抗性鉴定回交转育而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籼型三系不育系,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闽科鉴字[2004]第81号),2008年获植物新品种权(CNA20050295.6)[1]。自成果鉴定以来,利用乐丰A配制的杂交稻组合通过国家、省级区域审定达12个。其中乐优891、乐优918通过国家长江上游审定。乐丰A于2010—2013年在将乐县光明乡进行繁殖,通过4 a对其生长特性的观察和繁殖技术探讨,以期为乐丰A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高产繁殖理论依据。

1 乐丰A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乐丰A苗期叶鞘为深紫色,叶色暗绿,叶边缘呈现紫色。成熟期,株叶形态好,叶片直立,株型集散度适中,分蘖力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叶鞘、颖尖紫色,部分穗顶颖尖有短芒。株高85cm左右,穗长21 cm左右,每穗总粒数125粒左右,千粒重27 g左右。田间群体农艺性状整齐一致。在将乐作早稻种植,3月中旬播种,主茎叶片数14.0片,播始历期(95±1)d,比珍汕97A长5~6 d;作烟后稻种植,6月上中旬播种,主茎叶片数13.0~13.5片,播始历期(70±1)d,比Ⅱ−32A短8 d左右。

1.2 开花习性

乐丰A开颖习性好,花期、花时相对较集中,单株开花历期4 d左右,群体开花历期7~9 d,在福建将乐作烟后稻栽培,8月中下旬抽穗,晴好天气下,其始花期一般在09:00左右,盛花期一般在10:30—12:00,阴雨天气则会出现相对推迟现象。乐丰A柱头外露率达78.08%,其中双边外露率为47.24%,且外露的柱头活力较强,开花套袋试验结果表明至第7天授粉,仍有1.1%的结实率。因此,乐丰A表现出较好的异交特性。

1.3 花粉育性

2004年9月,经鉴定组专家现场鉴定,乐丰A不育度达99.96%。经过多年的生产应用,未见乐丰A育性发生变化情况的反馈。

1.4 稻米品质

乐丰A(B)米质优。2002年,将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基地晚季种植的乐丰B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除直链淀粉含量外,其余11项指标均达到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NY/ T593−2002)1级优质米标准。用乐丰A配制的系列品种参加区域试验,大部分品种的稻米品质指标达到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1]。

表1 乐丰B稻米品质检测结果

1.5 稻瘟病抗性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含有谷农13抗源的福伊B的抗稻瘟病基因转入到新的保持系中,转育获得乐丰A。通过多年在福建上杭茶地稻瘟病重发区进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综合结果均表明乐丰A具有较强稻瘟病抗性。利用乐丰A配制的新品种在各级区域试验中也表现出中抗和抗的水平。

2 乐丰A繁殖产量表现

乐丰A与乐丰B均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三系课题组提供。2010—2013年繁殖试验点设在将乐县光明乡沙溪自然村,试验田为山区山垄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播种按父母本的叶龄和时差为错期播种,田间严格按照高产制种标准插植和管理。在水稻成熟期,选取结实率高和结实率低的田块,收割面积133.4 m2,用网袋晾晒,做好标签的记载,其他田块按照一般普通繁殖方式收割。待含水量达16%左右,称重测产,计算平均产量,结果见表2。

2010—2013年乐丰A在将乐县繁殖产量表现出稳步增长。由表2可知,4 a平均产量达2 340 kg/ hm2,其中高产田块产量达3 025.5 kg/hm2,当年平均产量为2 721 kg/hm2,为4 a来的最高产量,比上一年度增产达7.11%。

表2 乐丰A繁殖产量

3 乐丰A高产繁殖技术

3.1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繁殖田

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中亚热带地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兼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呈现四季分明气候特点。全县境内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14.6~18.8℃;海拔1 000 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低于14.6℃。月平均最高温出现在7月,达到了28.1~29.4℃。日最高气温高于35℃,年累积平均为33.8 d。该区域是水稻种子繁殖、制种的理想生产基地。选择境内海拔400 m以下,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沙壤土、集中连片、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中稻区山垄田作为繁殖田块。为了确保种子质量,选择自然隔离好的田块或山垅田,在繁殖田块周边600 m范围内,与其它水稻田的抽穗扬花期须错开25 d以上,光明乡界源村的山垅田块具备上述特征。同时,选择使用纯度达99.9%以上的原种作为繁殖用种,把好种源质量关。

3.2 科学合理安排父母本播种期

依据将乐县气候特点和乐丰A的特征特性,确定乐丰A安排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之间播种,7 d之后播种乐丰B第1期,4 d后播等量的乐丰B第2期,乐丰A将在7月上、中旬抽穗。该时间段气温较适宜,出现台风雨等恶劣天气机率较小,并且避开大田水稻生产的盛花期。

3.3 合理播种,培育多蘖秧苗

浸种采用清水浸泡方式,浸种前需对水稻种子使用清水预浸12 h,捞起搁干水分后,再将其放入三氯异氰尿酸(强氯精)稀释液中[三氯异氰尿酸与水的体积比例为1∶(300~500)],浸泡24 h,以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减轻细菌性条斑病、稻瘟病、恶苗病、稻曲病、胡麻斑病、稻粒黑粉病等病害的发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后进行人工辅助增温催芽,待种子根长至2 mm左右即可播种。秧田选择土质肥沃,无冷浸,向阳,排灌方便的大田块,按繁殖田面积的15%准备秧田,父母本宜安排同一块大田内。提前耙整秧地清除落地谷。秧田在播种前1 d每公顷施复合肥375 kg作底肥,按照畦宽1.5 m左右,其中沟宽33 cm,沟深25 cm的标准平整畦面,田间做到畦平、沟直、排灌方便。父母本采取稀播育秧,每平方米播600粒左右(15 g),运用湿润薄膜育秧方式,提高出苗率,防止鸟、鼠危害。1叶1心后揭膜炼苗,同时放干田水,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90 g对水30 kg均匀喷施叶面,促进秧苗早分蘖、壮根,培育带蘖壮秧是挖掘高产潜力的关键。待秧苗至2叶1心时及时追施断奶肥。一般每公顷施尿素75 kg;插秧前5 d追施送嫁肥。培育多蘖壮秧、有利大田建立较大群体结构。

3.4 控制秧龄,适时移栽

母本秧龄在25~30 d,即可进行移栽工作,畦宽1.7 m、父母本行比为2∶8、父母本行间留35 cm作通道。插植规格为,父本行15 cm×20 cm、插发相结合;母本行(13~14)cm×(10~11)cm,每丛2~3本,插足基本苗220.0万/hm2。

3.5 科学肥水管理,建立高产群体

大田施足底肥,在父母本移栽后7 d每公顷施水稻专用肥375 kg;及时追肥,每公顷施尿素300 kg,复合肥230 kg,后期看苗情况,酌情增施尿素和氯化钾;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促进籽粒饱满。在田间应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促分蘖,为了控制无效分蘖,应及时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田间有水,足够的湿度有利于授粉结实;后期干湿交替利于灌浆结实;收割前7 d排水烤田,有利于收割。

3.6 依据病情,有效防治病虫害

田间病虫害遵循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防治稻蓟马、二化螟、卷叶螟、稻飞虱、黑粉病、稻瘟病、纹枯病等。秧苗移栽前喷药1次,做到秧苗带药下田,防止稻飞虱、卷叶螟;根据病虫预报及田间观察情况,在分蘖盛期、幼穗分化期、破口始穗期等关键期注意病虫害防治,同时加强老鼠、鸟等的防范。

3.7 适时适量喷施“九二○”,加强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在始穗期前1个月,每隔4~5 d分别对父母本剥查花期、预测其花期相遇情况,对花期不遇的田块及时利用水、肥调控,以保证头花不空、盛花相遇、尾花不丢。母本乐丰A对“九二○”较敏感,总用量280 g/hm2左右。母本抽穗达10%左右,开始喷施“九二○”,用量为70 g/hm2;隔天喷第2次,用量为140 g/hm2;次日再喷第3次,用量为70 g/ hm2,同时加入少量磷酸二氢钾,增加母本柱头活力,第1次喷施“九二○”进行父母本同喷,母本“九二○”全部喷施完毕,第2天单独对父本再喷30 g/hm2,保证父本比母本高10 cm,利于父本的花粉落入母本的柱头上。若遇到气温较低,可适当增加“九二○”用量。每天早晨09:00开始,观察父本开花情况,在当天父本的盛花期,及时拉绳赶粉,充足的花粉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3.8 严格除杂去劣,适时抢晴收割

繁殖过程中要严格除杂,在抽穗前、始穗期全面清除杂株、变异株,每天赶粉前清杂1遍,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并搬运出父本行,收割前再认真检查一遍。收割前注意观察天气,天气晴好时,及时收晒,防止穗上发芽。若遇到阴雨天气,可以利用改造烤烟房烘烤种子,防止种子堆沤,以提高种子质量。在收、晒、运输、贮藏等过程中防止人为机械混杂,同时做好标签,确保种子纯度与质量。

[1]张以华,黄利兴,游年顺,等.优质抗稻瘟病水稻雄性不育系乐丰A的选育与利用[J].杂交水稻,2015,30(3):17-2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举办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战略论坛

2017年6月13日,福建省水稻育种发展战略论坛在福州召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翁启勇、副院长汤浩,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各设区市农科院所、院水稻所与生物所的同行专家学者30多人参会。论坛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福建省水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郑家团,分别做“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概况与展望”、“福建省水稻产业发展概况与展望”专题报告。

与会代表们积极发言,深入探讨福建省水稻育种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水稻商业化育种发展和激烈竞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种植制度改变,福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对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水稻,优质、抗性、生育期、抗倒伏等方面,给育种攻关提出新课题。

专家认为,未来水稻育种,要立足农业生产实践,发挥自身特长,创造自身特色,要组建育种创新联盟,强化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

翁启勇院长对福建省水稻育种成果表示祝贺,指出水稻育种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期望专家为水稻育种和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与会代表还参加了6月12日下午由院学委会与院科协主办的院士学术报告会。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朱永生报道,占志雄审核[2017-06-20])

The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Good Quality and Blast Resistance Indica Type the CMS Line Lefeng A

LI Zhao-ming
( Jiangle County Agricultural Science Institute, Jiangle, Fujian 353300)

The CMS line Lefeng A was developed by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2004. Series of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ere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by different Variety Certification Commission. In 2010-2013, Lefeng A was reproduction in Guangming township Jiangle county. This paper summarized high yiel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through 4 years of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and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discussion.

rice; the CMS line; Lefeng A; characteristics; reproduction techniques

S511.038;S339.5

B

1008-9799(2017)03-0012-04

2017-07-17

李昭明(1969- ),男,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新品种选育(E-mail:nks05@sina.com)

猜你喜欢

将乐县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将乐县茶叶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对初中跆拳道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浅析将乐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将乐县改进社会保障卡制发工作取得实效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