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易成本视角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

2017-10-17李治王东阳

中州学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动因效应

李治++王东阳

摘 要: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交易成本内部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产业融合理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和创新,推动其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现阶段农业生产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促成新企业产生、塑造农业产业品牌形象、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需求扩大、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是其驱动因素。尽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的形成以及以节约交易费用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在农村地区的日趋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是广大农村地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交易成本理论;效应;动因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9-0054-06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通过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的角度给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印发指导意见,积极落实中央政策部署。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①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下简称农村三产融合)提出以来,学者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一是从必然性、内涵概念、动因机制、国外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二是从模式路径、存在问题、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现实分析。总体而言,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三产融合的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②,对于其内涵、动因以及路径模式等方面尚未展开系统性的分析研究,也没有形成学术界的统一认识。农村三产融合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产品流通政策实践、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市场化、21世纪初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脉相承的③,是产业融合理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和创新。因此,本文尝试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分析产业融合的本质含义,界定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并分析农村三产融合的效应和动因,进而分析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路径、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农村三产融合的理论探索提供新视角,为农村三产融合的推进实践提供新思路。

一、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分析

1.产业融合的本质

作为市场交易的最初表现形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商品交换加速了市场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市场交易的频繁发生,使得交易费用急剧上升。作为具有相似或相同技能的两人或多人联合的组织——企业成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④,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至此,单个企业间的产品交易成为市场交易的主要内容。此时的企业主要从事单一产业部门的产品生产,即单一型企业。随着交易产品的日益多样化、产品交易的日益频繁化,一对一的企业间交易也面临交易费用上升的问题。当市场交易费用高于企业组织费用时,原来由两个或多个企业组织的产品生产将被一个企业组织替代,此时便出现了“联合”⑤,即跨产业部门的复合型企业。而这一联合过程就是产业融合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市场交易产生了单一型企业,单一型企业与单一型企业之间的市场交易产生了跨产业部门的复合型企业,即在企业内部发生了产业融合。具体来讲,面对同一消费主体表现出的多样化市场需求,各个企业一开始只是针对需求的某一方面,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满足消费者的部分产品服务需求。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寻求交易费用降低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要素集聚效应等,企业通过产品功能深化或产品功能拓展等方式,把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纳入同一企业经营范围,表现为产业间的融合发展。因此,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企业交易成本的内部化,其过程为产品供给由多个企业主体分别完成转变为同一企业主体单独完成。

2.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

从世界各国的农业实践看,一家一户的分散型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基础。随着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到专业化、集约化的商品经济,农业的家庭经营方式使得农户需要小规模、高频率地进入市场,交易费用急剧增加,大致包括获得价格信息、谈判、维护及签约成本以及监督、解决争端、重新协商、仲裁、诉讼成本等。从现阶段农户所处的市场环境来看,农业的家庭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城乡居民对于农业生产的消费需求与综合开发农业多功能的生产需求,需要借助先进的组织形式。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分析,只要单个农户所分摊的组织制度成本小于一般的市场交易费用,农户就有动力选择一定的组织形式进入市场。因此,农业生产要适应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改变以往简单的农业生产状态,就必须采用新的组织模式,降低交易费用。

作為农村产业发展的新形态,农村三产融合的初始动因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节约交易费用,改善农产品(服务)的供给效率。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够缩短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间的交易距离。农村三产融合后,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低成本、全方位地搜集市场需求信息,由复合型市场经济组织统一完成农业多功能开发,增强农产品供给结构对其需求结构变化的适应性,实现供需一体化。二是跨产业存在的扁平化、柔性化经济组织能够降低市场交易费用,发挥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在农村三产融合中,不同产业的企业利用战略联盟、兼并收购等组织创新,通过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横向融合以及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的纵向融合,节约交易费用。

综上,本文认为:农村三产融合是以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为核心,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为前提,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通过纵向的农业产业链深化、横向的农业功能拓展等形式实现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各部门分别与第二、三产业各部门两者之间以及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内部化,不断产生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过程。endprint

二、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因与效应分析

1.农村三产融合的动因

农村三产融合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条路径实现交易成本内部化,并由市场需求扩大提供外部牵引力、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提供外部推动力,四者共同构成农村三产融合的驱动因素。详见图1。

图1 农村三产融合动因的分析框架

第一,技术创新是第一驱动力。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打破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农业与第二、三产业之间的技术壁垒,改变农产品生产特征以及价值创造过程,逐步消除农村不同产业间的边界。可以说,技术创新是农村三产融合的第一驱动力。以分子标记技术为引领的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使得农业科技研发与农业生产的融合互动水平显著提升,由此衍生而来的现代农业与精深加工、生物燃料、纺织等第二产业的融合互动也逐步展开。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信用支付技术、仓储物流技术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使得农业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借贷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大量涌现的淘宝村就是典型代表。全国淘宝村2016年突破1000个、淘宝镇突破100个,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表现出产品创新化、网商企业化、电商服务体系化、发展模式多元化等特征。⑦淘宝村、淘宝镇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中经常面临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一站式链接,还实现了包装设计、仓储物流、培训管理、广告营销等第三产业在农村地区的兴起和集聚。

第二,制度创新是重要保证。技术创新的研发、转化与实现,要求相应的制度创新通过产权、组织、管理等途径支持创新行为和保护创新成果;反过来,技术优势明显的创新产品又支持制度创新,使其成果得以显现在商业价值上。农村三产的深度融合离不开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与之匹配的制度创新;同时,农村三产融合本质在于交易成本内部化,也需要相应的制度供给。因此,农村三产融合的演进与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创新以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匹配和融合。可以说,制度创新是农村三产融合的重要保证,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政府政策创新以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制度创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机制体制革新、出台扶持政策等手段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例如,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有效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成与发展,发挥了农业专业化经营的分工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劳动力资源与空间资源。同时,面对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产业边界模糊、企业竞争加剧、新业态涌现等现象,相关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在更广泛层面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更具开放性和动态性、更利于技术创新与新业态形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市场需求是牵引力。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理念急剧变化,農产品消费日益多样化和营养化,农产品消费结构呈现持续升级的趋势,这就要求农业生产应从单纯地提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工作和闲暇时间的选择上逐步出现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情况,城乡居民的闲暇时间增加,并转变为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休闲旅游成为城乡居民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重要内容,而目前城市地区的休闲氛围不尽如人意,且农业多功能性相关的休闲旅游、文化体验等消费需求持续扩张,促使了农业与旅游创意、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可以说,市场需求是农村三产融合的牵引力。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28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6.9%,年营业收入超2400亿元、接待游客近8亿人次;并且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接待游客数量不断攀升,开始由2013年的2700亿元、9亿人次增长至2016年的超5700亿元、近21亿人次,年均增长30%。⑧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呈井喷式发展势头,为农村三产融合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第四,农业多功能是推动力。现代农业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农业,多功能性是其显著特征。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农业各项功能将整体地、持续地参与到满足城乡消费需求、改善农业供给结构的市场交易中,使得长期处于低效率、无效率运转的生态、文化等功能资源也能够得到有效利用,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可以说,农业多功能是农村三产融合的推动力。一方面,充分挖掘农业粮食生产、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功能,发挥农村地理空间广阔、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浓厚等资源优势,有利于满足消费市场对于食品安全、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亲近自然等多样化需求,这不仅能为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产业基础,也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破败、文化资源流失的局面。另一方面,坚持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能够保证产业融合产生的利益更多地保留在农村,实现农民的就近就业和增收,避免过去农业对接第二、三产业时所出现的单纯地将农业视为原料供应部门的现象。

2.农村三产融合的效应

第一,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费用。随着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的不断深入,任何单一企业在模块化生产的背景下只能在产业链某一个或者几个环节上取得相对优势。而随着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产业要素将得到整合,资源配置效率将得到提高,农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性将进一步增强,农村产业价值链将得到延长和拓宽,其规模经济效益将得到充分发挥。融合后的农村跨产业价值链不但能够推动具备不同要素资源优势的关联主体间技术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还能够优化农村跨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链中各市场主体的整体最优,降低单一产业链内部各环节间以及跨产业链间的市场交易费用。

第二,有利于提升农业竞争力。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特征的农村三产融合作为一种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形式,正冲击并改变着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加速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提升相互间具有内在的动态一致性⑥,是影响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农村三产融合利用纵向上的农产品功能深化与横向上的农业功能拓展等形式,能够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实现相关产业间的边界模糊化和发展一体化。农业与这些相关产业一旦形成广泛关联,经过产业融合和产业创新的连锁反应,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各产业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使得农村产业结构获得合理的调整和布局,从而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endprint

第三,有利于促成新企业的产生。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仓储物流的快速更新,农村三产的早期进入企业会捕捉到积极的市场信号并传递给关联企业,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带动生产投入,以达到生产要素深度开发和交易费用降低的目的。伴随着企业间持续性交流,企业信息交换频次增多,能够形成知识外溢效应与新知识,有利于营造良性的融合创新氛围,降低新企业诞生和进入的产业壁垒和市场风险。同时,农村三产融合的完善需要不同层次的市场主体,企业原有业务可能获得新生,交叉领域可能涌现新业务。根据经典的“结构追随战略”的要求,企业新业务的有效开展需要与之匹配的组织形态,也就为新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

第四,有利于塑造农业产业品牌形象。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品牌化时代,农业品牌创建是当前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课题。随着农村三产融合的深度发展,关联企业以及价值链支持部门的空间集聚现象、融合产业的地域特色将日益明显,为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一旦形成并得到市场认可,便会带来稳定的消费群体和经营利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政府部门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而完善的政府公共服务,又将进一步为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集聚、配置提供便利,促进关联企业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进而增强农业产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产业融合与产业品牌塑造的良性互动。

第五,有利于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村三产融合的形成和深化,不是一个或几个企业集团所能完成的,必须从农业转型、城乡协调的视角来审视。农村三产融合过程是资源要素以农产品功能深化与功能拓展等各种形式在农村地区集聚,产生新业态、新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吸引城市地区加工、物流、商贸、文旅等关联企业集聚,又可以通过产业创新形成新的关联企业,共同形成以空间集聚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网络。这一企业网络将逐步成为城乡要素资源流动的主要载体,加速城乡资源流动与重组,有利于加强城乡间贸易活动、打破城乡交流壁垒、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区域经济效率,进而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及存在问题

1.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根据农村三产融合的内涵分析以及当前丰富的融合实践,可将其发展路径归纳为四种模式:

一是农业内部各部门间的融合。以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种养结合、农牧结合,通过种植、畜牧的循环发展,实现农业生产环节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如:河北省衡水市枣强欣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造“草—养—肥—草”生态循环产业链。

二是农业各部门与第二产业间的两两融合。强调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坚持市场导向,采用龙头企业带动、政府政策支持等途径,实现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型融合发展。如内蒙古阿荣旗呼伦贝尔肉业集团按照“为养而种、为加而养、种养加一体”的发展理念,经营牛羊养殖、屠宰分割、肉制品深加工。

三是农业各部门与第三產业间的两两融合。以满足消费者在愉悦身心、休闲娱乐以及康体健身等方面需求为目的,以农业生产过程中所特有的生态资源和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为途径,实现农业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上海市金山区吕巷镇水果公园以经济果林种植生产为基础,延伸出采摘、体验、休闲、旅游、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

四是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各部门间的跨三次产业的融合。以优势农业为依托、现代服务业为引领、农产品精深加工为平台,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为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功能,实现农村三产综合开发。如浙江省安吉县环笔架山都市现代农业综合园区依托白茶、毛竹等现有优势产业,拓展技术研发、种子、农资、农产品加工物流、包装设计等环节,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供给。

2.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融合发展模式的不断创新、融合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农村三产融合势必会涌现出多种形式的新业态、新企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路径。虽然前景广阔,但当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许多困难。

第一,对农村三产融合的认识不深刻。农村三产融合的本质是交易成本内部化,这就要求相关主体应充分挖掘本地区禀赋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引进第二、三产业,以降低跨产业的交易费用。而目前不少地区对于农村三产融合的认识还停留在农业产业化层面,认为农村三产融合就是农业产业化的“改头换面”,使得相关政策措施仅限于农业内部,而忽视第二、三产业各细分部门的引进和吸收,也就很少出现跨产业的融合现象。例如,山东省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快农业‘接二连三”的融合模式,其最终产业形式将是农业“工业化”和“信息化”,本质上依旧是农业产业化,使得只能在有限程度内节约交易费用,也就很难从根本上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农村三产融合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措施多是意向性的发展规划而未细化、深化,使得农村三产融合缺乏必要而精准的扶持政策。

第二,吸引先进生产要素的能力有限。由于对农业多功能性认识不足,很多地区的农村三产融合对于先进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有限,其路径也主要是沿着农业产业链的纵向融合,在横向融合方面发展缓慢。同时,即使发展较好的纵向融合,也因产业链条延伸有限而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产业融合效益。主要表现在:其一,农业仍处于为其他产业提供要素和产品的阶段,农村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产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遭到严重破坏;其二,农产品加工业大而不强,在要素资源利用、科学技术研发、加工链条拓展、产品类型开发等方面存在不足,农村资源环境透支问题严重;其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于起步晚、变化快,使得富有创意的精品较少、农业多功能性开发不足、基础设施服务薄弱以及复合型人才缺乏。

第三,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由于对农业产业化的路径依赖以及农村要素市场的不完善等现实问题,相关主体对于利益联结机制认识不足,使得相关利益联结机制并不健全。一方面,相关主体把利益联结机制狭隘地理解为针对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简单地用“让农户分享加工、经销环节的利润”来定性,而很少研究如何通过保证各利益主体均可分享产业融合的价值增值来推动产业链核心企业带动一般经营主体提升参与能力、扩大参与机会,从而间接带动农户提能增收等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三产融合替代市场交易必然要付出相应的组织费用,也就具有一定的组织边界,使得其组织之外的要素市场建设等公共服务需要政府部门来提供政策支持,而现实情况多是政府部门将应由其承担的制度成本转化为农村三产融合的组织成本,增加其他相关主体的融合费用而限制了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endprint

四、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深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认识

要实现农村三产融合深度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农村三产融合的本质内涵,并遵循其发展规律。首先,正确认识农村三产融合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在农村三产融合实践中,应避免以往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次,应认识到农业、农民是农村三产融合的基础。必须打牢农业基础,稳定农民地位。再次,应认识到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坚持现代服务业主导现代农业建设的理念,用现代服务业发展来引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重塑和创新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最后,应认识到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对农村市场交易成本节约、农业多功能拓展的作用。調整和完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2.做好要素资源保障

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和推广离不开人才、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保障。首先,吸引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和农业创客发展各类创意农业,开展对涉农企业家和农民的技能培训,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组织,鼓励工商企业(资本)在农村产业融合中进入适宜领域。其次,提供产业融合资金,明确支持主体、支持重点、支持内容和支持方式,并制定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再次,认清培育产业公地的重要性,积极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的服务平台,不断强化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健全土地流转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发布平台。

3.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联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关系到相关主体能否平等地分享到农村三产融合中的“红利”。首先,深化对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阶段性的认识,明确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的方向。建立基于等价交换的利益分配关系,既保证节约交易费用而形成的生产者剩余留在农业、留给农民,又保证其他利益主体也能分享农村三产融合带来的价值增值。其次,完善针对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扩大和提升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机会与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极引导不同经营主体互惠共赢、风险共担,帮助农户以多种形式进入到其他产业,从中获得相应的要素收益。最后,政府部门应积极提供政策支持,降低农户、企业等融合主体市场交易的契约成本,保证利益联结机制的顺利运作。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业多功能综合开发的物质基础,应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完善“以奖促治”农村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办法;在农业生产方面,积极推广农业生态循环技术,开展耕地质量综合提升、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工作。此外,要拓展对于农业自身功能的认识,在利用中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大农业多功能开发,统筹规划农村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农业流通方式。

注释

①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中国发展观察》2015年第2期。

②姜长云:《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中州学刊》2016年第5期。

③韩晓莹:《演进式视角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国式探索》,《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④⑤[美]奥利佛·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腾:《交易成本经济学经典名篇选读》,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2页。

⑥何立胜:《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⑦《2016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阿里研究院网站,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1242.html,2017年1月25日。

⑧韩长赋:《在2017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会上的讲话》,《农民日报》2017年4月13日。

参考文献

[1]王乐君,寇广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6).

[2]赵霞,韩一军,姜楠.农村三产融合:内涵界定、现实意义及驱动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7,(4).

[3]王兴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2).

[4]苏毅清,游玉婷,王志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理论探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软科学,2016,(8).

责任编辑:澍 文

Study on Convergence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

Li Zhi Wang Dongyang

Abstract:The essence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s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The convergence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of rural areas is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i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and its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igh transaction cost faced wit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t this stage, improve agri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facilitate the emergence of new enterprises, shape the agricultural brand image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onverg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expansion of market demand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 are the driving factors. Although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convergence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industry system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new form of fusion and the gradual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whose essence is to save transaction cost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convergence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effect; motivation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因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清、民国木薯在广东的引种推广及其动因初探
懒马效应
场景效应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人力资源流动的动因与对策探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