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2017-10-14李淑敏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8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健康成长留守儿童

李淑敏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仍有一些衍生问题随之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但长时间的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的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业的专家、老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健康成长

引言

随着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和心理问题的严重化,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也越来越重要。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到城市打工,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亲朋好友代养。而这些留守儿童大多数为7~14岁,正是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正常的关爱和指导,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悲观、烦躁、焦虑、不合群等消极情绪,使得他们的性格发生偏差。

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孩子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缺乏正确的指导,使得留守儿童的性格、行为习惯、情绪出现了问题。

1.1自卑心理普遍

根据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的鼓励和关爱,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保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孩子相比,更容易自卑。留守儿童总认为自己不行,不如别人,随着父母外出务工的时间的延长,这种自卑心理就会越严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

1.2孤僻心理和人际交往障碍

儿童对父母都是有一种依恋倾向的,这种依恋过程会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的产生,从而影响他们的行为、情感。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基本的心理交流,遇到的烦躁和困难得不到倾诉和解决,从而导致他们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而这些情绪的缺乏将会影响他们与别人的正常交际能力。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还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渴望亲情,从而变得性格孤僻、脆弱。

一些“留守儿童”出生后不久,父母便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亲友照顾,缺乏父母的爱抚。据调查80%的“留守儿童”非常的想念父母,非常想念父母,表现的非常焦虑,年纪小的“留守儿童”提到父母悲痛不已,泣不成声。而20%的“留守儿童”对父母已经失去了以往的那种浓厚的亲切感,有的甚至讨厌父母、怨恨父母。幼年的创伤,使他们把自己禁锢起来,不爱与别人交往,不喜欢言语,感到很孤独、寂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间不与同学玩耍,上学放学独来独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表情冷漠,厌恶、焦虑、忧郁的情绪随着产生。

1.3性格和行为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正常的关爱和交流,很容易在价值认识上和性格上出现偏差。一方面儿童缺乏父母的保护,没有安全感,从而变得胆小、怯弱,情感冷漠,不愿意参加活动,不和同学一起玩耍,显得不合群,另一方面,留守儿童的逆反心理极强,因为缺乏父母的约束,又对周围产生一种不信任感,总认为周围人在欺负自己,这些危及意识使得他们做出一些逆反行为,且易怒易燥。

1.4学习动机不明确,自制力差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认识水平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其成长需要还主要停留在生理的物质需求和心理的依恋需要上。不少“留守儿童”把父母的奖励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很多“留守儿童”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没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求知欲,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弱。在学习困难时,不能承受过大的压力,造成学习兴趣的失去,有的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厌学等问题。

2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面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1老师要像尊重朋友一样去尊重留守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师想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走出第一步,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案例事件,班里有几个留守学生染了黄头发回来,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我没有在班上同学面前让他们出洋相,而是很客气的请他们到操场去。我先用幽默的语言夸他们与时俱进,注重个人形象。在他们高兴之余,亮出我们学校的要求,征询他们是否可以走清新的学生形象路线。他们笑着异口同声的答应了。第二天,他们就请假上街理短發回来了。这次我从了解学生的爱美的心理出发,尊重他们,再好好引导,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我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2.2老师要适时的与留守学生谈心,引导其思想和行为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不少留守学生对中学生行为规范理解不够透彻,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同学关系紧张和社交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最近几年,我教书着重于两个目的:一、引导学生做人;二、引导学生学习。我觉得:“学会做人,学生就成功一大半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会危害社会;如果学会做人,又学会学习,学生就相当成功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这些年,每个学期都主动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主要引导留守学生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注重结合他们的一些实际情况,讲一些故事,启发他们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号召学生每天争取一点点进步,积累起来就多了。

2.3老师要巧妙限制留守学生的无理要求

就留守学生的心理而言,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一旦在学校信任了老师。偶尔就会在老师面前撒娇,提一些要求。作为老师,如果不假思索就满口答应,学生肯定满天欢喜,但久而久之,就放纵了他们行为。如果一口拒绝,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快,不满甚至抵触情绪。所以一定要好好思考、分辨。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属于学生的“合理要求”,我们应该满足。如果是有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耐心的疏导其心理,切不要严肃严格处理。我的意见是要巧妙处理学生的无理要求。

一次有同学报告说某某同学写情信追女孩了。我偷偷找到那同学说:“你想交女朋友证明你长大了。但是交朋友要几大条件才容易成功。一、人要健康。你现在还不够高大,如果你加强锻炼,让自己变健壮些,女孩会很喜欢。二、要有点文化。一句话都表达不清楚,女孩不会喜欢文盲的。三、自己要有点钱。现在拿老爸老妈的血汗钱只能用于生活,交女朋友,要自己会赚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留守学生不好意思低下头,并保证以后会注意的。

通过巧妙拒绝和运用激励的技巧,激发留守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他们的优点,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同时因为注重保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给予他们自省的余地和条件,更利于老师对他的再教育,逐渐形成了他们决不辜负老师的决心。

3 结束语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正确指导,使得他们遇到的烦恼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因内心不平衡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所以要针对留守儿童常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而形成健康的性格特性,促进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倩. 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调查与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梁静茹.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研究[D]. 吉林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健康成长留守儿童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让学生在关爱中健康成长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因为有你,我才健康成长